胡五星+曾建雄+駱必剛+繆建華+朱小輝
摘 要:紅錐是殼斗科常綠喬木,其生長速度快,樹干筆直,萌芽力強,更新容易,材質(zhì)堅硬,用途甚廣,社會需求量大,是我國南方重要的鄉(xiāng)土闊葉珍貴用材和高效多用途樹種。本文主要分析了紅錐繁育技術的要注意的問題,以期為紅錐繁育事業(yè)作出參考借鑒。
關鍵詞:紅錐;育苗;栽培
紅錐屬于一種快速生長而又珍惜的樹種,其具備生長速度快、較好的色澤紋理、材質(zhì)堅硬耐腐以及改土效果良好等優(yōu)點,因此在我國南部地區(qū)發(fā)展很快,分布于我國的廣東、廣西、云南以及貴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省的南部,紅錐現(xiàn)已成為該地區(qū)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因此其需求量非常龐大,所以紅錐繁育技術的研究分析就顯得意義非凡。
一、紅錐育苗技術
1.前期準備。做好紅錐育苗播種前的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培育出適期、無病、健壯、形體大小合適的紅錐。紅錐育苗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是進行種子的采集。通常紅錐果實的成熟期為每年的11-12 月,該段時間內(nèi),可在總苞從青澀轉(zhuǎn)變?yōu)楹稚珪r進行采收,并將采集回來的總苞置于室內(nèi)2~4 d,然后選擇陽光充足的時段移至室外進行暴曬,并在總苞自然裂開后,及時取出其中的種子。
2.種子處理。由于紅錐的種子本身含水量相對較高,所以當種子取出之后,應當立即將雜物清除干凈,再以濕沙混合貯藏、催芽。同時,紅錐的種子除了有著較高的含水量之外,其中還含有大量的淀粉,是蟲類和鼠類比較喜歡的食物,在進行沙藏之前,為避免紅錐種子遭受蟲蛀和鼠害,可在清除雜物后,用90%的敵百蟲0.2%溶液進行反復沖洗。需要注意的是,清洗后的種子不得進行晾曬。為提高紅錐種子的發(fā)芽率,應將種子盡可能沙藏于室外。沙藏時,應對苗床進行稻草覆蓋,并外加保護薄膜進行保溫,特別是在夜間,應蓋嚴薄膜。
3.苗期管理。紅錐的幼苗比較喜歡陰涼、濕潤的環(huán)境,如果陽光過于強烈,可能會導致幼苗被灼傷。因此,在苗期管理時,應當做好幼苗的遮陰防曬。當苗床揭草,并將幼苗移入杯中后,應及時在其上搭建遮陰棚,其高度應當不低于1 m,寬度則應略寬于畦邊,可視幼苗的生長及天氣情況進行揭蓋透光,并逐漸增加陽光的照射時間和幅度,當幼苗完成木質(zhì)化后,便可將遮陰棚完全揭開。紅錐幼苗除了喜濕之外,還比較喜肥。因此,應保持營養(yǎng)土濕潤,但又不能積水。通常幼苗入杯后20 d 左右,會生長出新的葉子,此時可結(jié)合淋水施氮肥,在對幼苗進行施肥時,應當遵循從稀到濃、少量多次的原則,并確保施肥適時適量,在幼苗將要出圃前的30 d 左右可停止施肥。需要注意的是,應在幼苗生長期間,按其發(fā)育狀況進行根外追肥,若發(fā)現(xiàn)幼苗的側(cè)根較少且葉子的顏色較淡時,可使用綠芬或磷酸二氫鉀對幼苗的葉面進行噴施,由此可以改善幼苗的生長情況。
4.育苗方法。由于紅錐幼苗的抗逆性相對較差,若是以裸根苗直接進行上山造林,其成活率較低。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用營養(yǎng)器或營養(yǎng)袋進行育苗,這種育苗方法的技術要點如下:在育苗開始前,應當做好苗床準備,選擇便于灌溉且排水良好的地塊設置苗床,并在選好苗床之后,對苗床土進行打碎處理,使床面保持平整;可采用條播或點播的方法進行紅錐播種,當催芽的種子大部分露白時便可進行篩選,然后開始播種,播種時種粒的間距應當控制在1.5~2.0 cm,如果播種過于密集,可能導致苗木移植的難度增大。播種完畢后,可使用河沙或是過篩土進行覆蓋,
再以細草進行遮蓋,當苗芽從土中剛剛鉆出地面時,應及時揭草并搭設遮陰棚;播種前,應當預先準備好營養(yǎng)器或營養(yǎng)袋,營養(yǎng)土可采用如下配方:40%黃泥心土、27%火燒土、20%土雜肥、10%腐殖土(應以闊葉林下的腐殖土作為首選)和3%磷肥,將之充分混合均勻,然后過篩,并裝入營養(yǎng)器或營養(yǎng)袋備用。當紅錐幼苗生長出真葉之后,并高達4~5 cm 時,便可將苗移入杯中。移苗入杯前一天,應當將苗床和營養(yǎng)器淋透水,起苗時要格外小心,避免傷及苗根,植苗的過程中則應防止出現(xiàn)曲根的情況。移苗完畢后要淋透水。
二、紅錐速生豐產(chǎn)栽培技術
紅錐育苗是繁育栽培的第一步,下面筆者結(jié)合經(jīng)驗,對紅錐的栽培技術進行分析。
1.選地整地。在對紅錐進行繁育栽培的過程中,造林地的選擇是首要環(huán)節(jié),應盡可能選在海拔高度500 m以下、日照時間較短、濕度大、土層厚的陰坡或半陰坡下部,如果條件允許,也可選在山?jīng)_山谷、丘陵中下部或疏林地當中。通常紅錐栽培不煉山,可借助周圍的雜草灌木叢作為側(cè)方遮陰。當造林地選好之后,應視地塊的情況進行整地 。常用的整地方法有2 種,一種是帶狀整地,具體做法如下:帶寬設置為70~80 cm,深度控制在50 cm,種植穴的規(guī)格為40 cm×40 cm×30 cm;另一種是穴狀整地,種植穴的規(guī)格為60 cm×60 cm×50 cm。種植穴應當回滿表土,然后在每個種植穴內(nèi)施放150 g 復合肥、250 g 磷肥??砂吹貕K的實際情況對株行距進行確定,如荒山荒地和跡地的株行距為2 m×2 m,疏林地1 hm2可以種植2 250~3 000株。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株行距并不需要設置過于規(guī)整,在保留木間可以選用穴狀整地。
2.栽植??稍诿磕甑拇蠛搅⒋浩陂g,雨后土壤處于較為濕潤的狀態(tài)下,進行紅錐栽植。待栽植的苗木應當盡量選用高度在35~50 cm的一年生壯苗,應適當進行深栽,并踩實,同時在植株周圍用松土和雜草進行覆蓋,借此來達到保濕的目的。
3.撫育管理。紅錐幼林的撫育可按林地雜草的長勢而定,通常造林當年的8-9 月應結(jié)合施肥帶狀鏟草撫育一次,之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年,每年撫育2 次,時間可選擇5 月和10月。當林分郁閉之后應結(jié)合林地實際情況對紅錐進行撫育,可采取帶鏟或是全鏟法,或是結(jié)合化學除草的方法進行作業(yè)。在對紅錐進行施肥前,應當將苗木周圍的雜草清除掉,施肥應以幼年為主,可在造林當年的8-9 月施肥一次,可以每株施放尿素50 g,或復合肥每株施放100 g,第二至第四年每年各施一次,時間以5 月為宜,第二年施復合肥量為單次每株150 g,第三年增加至200 g,第四年則為400 g,可采用溝施的方法,將肥料均勻施放于施肥溝內(nèi),然后覆土。
4.水分管理。紅錐苗木栽植后必須澆一次透水,如果恰逢干旱的氣候,則應在栽植后30 d 內(nèi)澆水一兩次。當造林的面積較大時,很難以人工的方式完成澆水。因此,筆者建議選用營養(yǎng)袋育苗,由此能夠大幅度增強紅錐苗木的抗旱能力,有助于成活率的提升。
5.病蟲害防治。為有效防止病蟲害對紅錐苗木生長的影響,筆者建議應設置病蟲害監(jiān)測點,借此來加強預測報,從而提前制定防治措施。竹節(jié)蟲對紅錐幼林和成林均具有較大的危害,對此可選擇白僵菌進行防治。其他病蟲害則可按照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防治,確保紅錐健康、茁。壯生長。
三、結(jié)語
紅錐是優(yōu)質(zhì)珍貴用材,其中涵蓋的范圍較大,可使用于建筑、造船、家具、體育器材等行業(yè)。因此紅錐繁育的工作要做得非常仔細,牢牢抓住每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掌握好紅錐繁育的技術。要做好以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才能提高紅錐的成活率,增加其產(chǎn)值,以適應社會的大量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清根. 紅錐木荷混交林生長狀況及間伐試驗效果研究[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1(13):182-184.
[2]唐熙麟, 蔣燚, 李志輝. 紅錐育苗研究綜述[J]. 廣西林業(yè)科學, 2009, 38(4):247-2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