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海霞
別用借錢難為朋友
◎ 馬海霞
一位網(wǎng)友向我訴苦,說她前段時間生意上資金周轉(zhuǎn)不靈,不得已開口向朋友借錢。凡是她開口借錢的,都是她認為關(guān)系不錯的朋友,沒想到電話打完,沒有一個人肯借錢給她。無奈之下,她又試著撥通了一個久不聯(lián)系的女同學的電話,沒想到剛說完自己的窘境,這個女同學就說她手頭有點錢,要是不嫌少的話,就先拿去用吧。
她感動得稀里嘩啦,說她壓根兒沒想到這個同學會借錢給她,因為平時關(guān)系一般,她就是翻開通訊錄隨手點了一下這個電話號碼。通過這次借錢,她把朋友圈重新洗牌。錢是檢驗友情的試金石,她建議我也用此法試探一下朋友,把“偽友”從心里拉黑。
我想了一下,如果我囊中羞澀,到底有幾個朋友會慷慨解囊?我的好朋友不少,但能保證百分之百借給我錢的就不好說了。我沒有向別人借錢的習慣,即使和閨蜜上街買東西,錢不夠了,我寧可不買也不開口借。
這幾年做生意我也是謹小慎微,從不掏空腰包去投資,總要考慮到風險,給自己留下點過日子的錢。這就是我的性格。活了半輩子,也有三五好友誠懇地告訴我,需要錢時盡管說。聽到此言,我心存感激,但從未付諸行動。去年有個朋友向我借錢,他有兩套房子了,想再買一套,他來我這里說明情況,我沒有借錢給他。原因很簡單,我要是有錢,自己就買第二套房了。朋友聽后不悅,給我算了我的收入,問我除去日常花銷,銀行里總有存款吧?我沒跟他解釋,隨他怎么想,他明知我沒他家境好,還來向我借錢,這本身就是自私的表現(xiàn)。
我不用借錢這種方式去考驗朋友,也不會用借錢去難為朋友。我相信,如果我確實遇到了過不去的坎兒了,是朋友,自然會主動問候、伸手相助的。除此之外,人應該對自己負責,不要讓自己處于捉襟見肘的窘境,學會理性、科學地消費。
(摘自《廣州日報》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