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通訊員+孫康
審訊是刑事案件偵查連接證據(jù)與真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審訊效果往往和案件訴訟效果息息相關。在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分局刑警大隊,有一位審訊室里的“CEO”,他就是歷城刑警大隊辦案隊中隊長鄭慶軍。在同事眼中,他總是能突破困境,是當之無愧的首席審訊專家。每次審查前,他都會詳細研究對方的性格特征,找到最薄弱的突破口,審訊時熟練運用政策、法律、親情等攻略,結合相關證據(jù)“助攻”,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一攻而破,老老實實交代犯罪事實。從警24年來,鄭慶軍成績突出,三次榮立三等功,十余次嘉獎,被評為全市優(yōu)秀偵查員、優(yōu)秀科所隊長。
從片兒警到審訊“CEO”
刑事審訊是偵查取證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诳诠τ诎讣闹匾?,能在預審處占據(jù)一席之地的個個都是多面手,個個都是精英。他們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導致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審訊特點,但相同的一點是,他們能拿下別人拿不下的案子,啃下別人啃不下的骨頭。在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區(qū)分局刑警大隊,鄭慶軍被稱為審訊室里的“CEO”,是名副其實的首席審訊專家。
24年奮戰(zhàn)在偵查破案第一線的經(jīng)歷,使鄭慶軍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預審本領。作為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分局刑警大隊辦案隊隊長,鄭慶軍就是一個經(jīng)常直面重大刑事案件嫌疑人,對這些“病人”進行“話聊”的審訊專家“醫(yī)師”。
1993年,鄭慶軍從濟南市人民警察學校畢業(yè),被分配到歷城區(qū)彩石派出所。彩石鎮(zhèn)位于濟南的南部山區(qū),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小面包車,鄭慶軍看到了彩石鎮(zhèn)政府所在地。在一個大壩底下的大坑中,有五六間五六十年代的平房,派出所的辦公室就位于其中。一進屋,破舊的寫字帖和露出棉花的沙發(fā)映入鄭慶軍眼簾,這跟他心中的公安機關相差甚遠。尤其是,這樣一個條件艱苦的派出所,卻要管轄彩石鎮(zhèn)幾十個村,2萬多人口。工作強度和難度可想而知。
但鄭慶軍并沒有被艱苦的條件和瑣碎的事務嚇退,反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責任區(qū)民警。1994年他管理的轄區(qū)一戶五保戶的耕牛被盜,這頭牛幾乎是這個家庭的全部家當,70多歲的失主張大爺急病了。那時候監(jiān)控設備幾乎沒有,更何況是偏遠的山村,鄭慶軍接案以后憑著一股闖勁,靠著五天的走訪確定了嫌疑人。在將嫌疑人抓獲后一鼓作氣將案件審開,順利追回了耕牛。這是鄭慶軍獨立主辦的第一起刑事案件,破案后的成就感使他對刑偵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后,所里一有刑事案件總會看到他的身影。
1997年鄭慶軍被抽調到刑警隊,成為了一名專職刑事案件的刑警大隊偵查員。“你就是干刑警的料”,領導和同事都這樣激勵他。干一行愛一行,鄭慶軍迅速轉變角色,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刑偵綜合業(yè)務水平迅速提高。伴隨著時間的腳步他逐步成長為刑警大隊的骨干,2000年濟南市局評選第一屆十佳偵查員鄭慶軍就榜上有名。
2000年轄區(qū)某大型企業(yè)發(fā)生一起內盜案件,當時嫌疑人用機動車從廠內往外偷運成品時被抓現(xiàn)行。當時領導認為案情簡單就交給了鄭慶軍。接手案件后,嫌疑人發(fā)現(xiàn)負責他案件的是一名年輕民警,加上畏罪心理較重,以至于消極對待審訊,案件多次陷入審訊僵局。當時隊上比較忙,一些年齡較大的民警手里都有案子。鄭慶軍沒等沒靠,初生牛犢不怕虎,充分依靠手中的證據(jù),耐心和嫌疑人溝通交流,積極引導嫌疑人認罪服法寬大處理。鄭慶軍在審訊室一呆就是幾個小時,通過三天的審查,鄭慶軍的耐心、誠信徹底打動了嫌疑人。據(jù)嫌疑人供述,公安機關順線追蹤打掉了盤踞在這個企業(yè)內部多年,內外勾結大肆盜竊國家財物的特大團伙,專案組歷時半年共打擊處理涉案人員一百余名,涉案金額數(shù)千萬元,通過參與這個團伙案件的大量審查工作,鄭慶軍的審訊潛質和能力逐步被領導和同事們認可,鄭慶軍的審訊工作之路開始起航。
審訊是藝術也是“辯論”
隨著工作閱歷的推進,鄭慶軍深厚的法律功底,較高的溝通能力,踏實的工作作風在審訊工作中逐步嶄露頭角,屢屢突破一些重大案件的審訊難關。
審訊工作不像其它公安工作有可以使用的平臺、軟件、工具。鄭慶軍介紹,“在獲取嫌疑人作案一定證據(jù),將嫌疑人抓獲或者傳喚到案后,大部分嫌疑人都存在逃避打擊的僥幸心理,在面對審訊時都會出現(xiàn)拒供或者對抗審查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民警必須有豐富的閱歷知識、有足夠的耐心、信心和高超的溝通審訊藝術,力爭在最短的時間打開嫌疑人的心結,使其認罪服法。從而在提高打擊效能的同時,也完成了一個對嫌疑人教育、挽救、感化過程。
在鄭慶軍看來,預審是一門藝術,“預審的過程就是一個同嫌疑人博弈的過程”。這更像是一個辯手在場上辯論,只不過這場辯論的基礎來源于事實、證據(jù)。懂得換位思考,贏取對方的信任,攻破心理防線,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天賦。
鄭慶軍擅長于此,面對嫌疑人,他常常連續(xù)審訊七八個小時也不會辭窮。鄭慶軍的愛人是一名教師,鄭慶軍常常跟她開玩笑“你上一節(jié)課才45分鐘,我‘上節(jié)課就沒點兒了?!睂徲嵡?,他會根據(jù)對方的家庭背影、文化程度以及特點來制定審訊方案,在審訊中,他善用技巧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線。“打開心結的時候,意味著審訊就要結束了?!?/p>
2013年5月12日,濟南仲宮8歲女童小艾鈺失蹤,8天后證實被26歲同鎮(zhèn)村民殺害。因為案發(fā)地視頻條件極差,視頻追蹤屢屢受阻,通過調取大量視頻,嫌疑人最終被鎖定了出現(xiàn)在視頻中一個騎電動三輪車的人。監(jiān)控里,車斗內坐著一名小女孩,相貌穿著與被害人極為相似。民警順線追蹤,通過調查確定,開三輪車的男子為徐某,26歲,仲宮鎮(zhèn)南侯村人。
專案組立即圍繞徐某展開調查,發(fā)現(xiàn)他已于案發(fā)后逃往齊河縣,遂立即組織對其實施抓捕。為了能夠在抓捕嫌疑人之后第一時間進行突審,上級派鄭慶軍參與了抓捕工作。5月20日,專案組在齊河縣焦廟鎮(zhèn)將犯罪嫌疑人徐某抓獲。鄭慶軍隨即在車上就地突審,一開始徐某裝傻賣呆,對罪行予以否認。鄭慶軍抓住徐某的僥幸心理,分析徐某為即興犯罪,通過教育攻破了徐某最后一道防線。押解的車子剛過黃河大橋,徐某就開始交代問題。通過徐某的供述,鄭慶軍帶領專案組先去埋尸地點尋找受害人尸體。在落實埋尸情況的同時,鄭慶軍從細節(jié)入手掌握了案件的更多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