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勇
前幾天,吸引了扎克伯格、Paypal創(chuàng)始人等硅谷傳奇投資者的Altschool,宣布關閉其位于硅谷與曼哈頓的兩所分校。對全球教育創(chuàng)新者來說,這是一個很意外乃至令人震驚的消息。好在,從Google+辭職出來的創(chuàng)始人Ventilla表示,目前主要是基于財務壓力等原因,收縮小微學校,向集中開發(fā)個性化教育軟件的定位轉型,并不意味著這個教育項目的失敗。
創(chuàng)立于2013年的Altschool在A輪即獲得扎克伯格等人1億美元投資,其教育理念包括如下幾點:1.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2.每個學生有一張屬于自己的學習進度表,比如有的8歲學生可能在學傳統(tǒng)學校10歲學生的數學,但閱讀與寫作課程仍然是3年級的;3.以項目制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在設計操作一個灌溉系統(tǒng)的同時,學習水、工程學等等的知識,將知識融入具體場景,而不是孤立地學習知識點。
對統(tǒng)一進度且以知識灌輸為主要特點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而言,這的確是一種顛覆。Altschool的創(chuàng)始人說自己要做的是蒙特梭利教育的2.0版本,這意味著承認兒童本身具有吸收性的心靈而不是一塊白板,每個學生都有多元潛能,且每一種潛能都有自己的敏感期。在這種兒童觀的基礎上,教育過程的組織,必然是最大可能地逼近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學習者主體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這與蒙特梭利或孔子的教育理念并沒有多少差異。不同在于,Altschool想兩條腿走路,小微學校提供線下的教學場景,在線教育系統(tǒng)則不僅為線下學校提供支持,也將逐漸聚合全球優(yōu)質教育資源,并回過頭來提供給全球師生使用,讓使用該系統(tǒng)的學生,不僅每個人都能有一張屬于自己主動學習的任務表,而且可以得到這個系統(tǒng)的全流程支持。Altschool的野心在于,既想達到“貴族式”個別教育的理想,又想保持工業(yè)化時代“批量生產”的普遍性。“批量生長個性化的全人”,庶幾可以表達Ventilla、扎克伯格等人對未來教育的美好藍圖。
這要求組建一個昂貴的教師與技術團隊。盡管融資不少,一年收費兩三萬美金,仍不足以支持每年4000萬美金的燒錢速度。Altschool的收縮,表明向上述未來教育藍圖沖刺的路線圖需要調整,但并不等于該教育藍圖繪制有誤。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進展下,以知識測驗為主要指揮棒的教育思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學習知識的過程,其一不能損害而要激發(fā)學習者的好奇心,其二不能將知識學死,而要透過知識學習過程去增強學習者的系列能力;在知識學習過程之外,要同等重視人文藝術素養(yǎng),打破理性中心主義,全面激發(fā)人的感性能力。
真正的挑戰(zhàn)在于,如何達成這樣的教育目標?像轉型后的Altschool那樣專注于個性化教育軟件的研發(fā),可能是一個很主流的途徑。除了軟件研發(fā)中可能遇到的諸如知識點拆分與個性化重組、潛能與興趣評估、學習場景的構建與落地等等難題,傳統(tǒng)的學校如何轉變觀念,進行組織變革,以適應這種個性化教育系統(tǒng),也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目前中國的一些公立學校更多地尊重學生的興趣,實行走班制,是一個有意義的探索。
科技大勢在變,主權國家體系競合的格局卻還沒有變,主動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路,好過被逼著改變。對家長來說,如果說國家競合的視野太宏觀,自家孩子的未來總是切身的,即使只想讓孩子做個安靜坐在臺下鼓掌的人,或心安理得地浪費時間的人,也需要拿出一點時間,去更多地理解未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