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海濤
精心打造動態(tài)文化 忠實踐行立德樹人
——山東省寧陽第九中學德育品牌建設紀實
褚海濤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
寧陽第九中學位于寧陽縣東部邊陲的東莊鎮(zhèn),學校始建于1968年,目前學校有學生1065人,其中留守學生463人,教師65人,18個教學班。近年來,學校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把學校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地位,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精心打造動態(tài)文化,堅持立德樹人,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即德育過程的“知、情、意、信、行”。
樹有根才豐厚,人有“知”才充盈?!耙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閱讀是人類最高的精神體驗方式”。社會發(fā)展需要有理想、高素質的文化人,而培育高素質的文化人,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讀書。生命,因讀書而精彩。
讀書是溝通學校與社會、書本與實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我校以“我閱讀、我快樂、我成長、我閱讀”為口號開展了“書香伴我成長”讀書活動,采取了集中閱讀與分散閱讀相結合、教師推薦書籍與學生自由借閱相結合的形式。集中閱讀:實行“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即各班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由語文教師組織學生在閱覽室進行集中閱讀,閱讀的書籍由教師推薦,如《啟迪中學生的名人故事》《感動中學生的勵志故事》《感悟中學生的小故事大智慧》以及中外名家名篇等,內容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具有教育引領作用;分散閱讀:課余時間,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興趣,到學校圖書室或班級圖書角借閱圖書,在校園、教室、家中進行分散閱讀,周末和節(jié)假日時間以閱讀名著為主,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要閱讀一部長篇名著并寫出讀后感。同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我校還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比賽活動,如“讀書改變了我”征文活動、“好書伴我行”講故事比賽、“快樂讀書感受”、讀書小報和墻報評比活動、讀書筆記征集比賽活動等,學生每人制作一個“書香成長冊”,將讀書活動中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以及每學期制定的讀書規(guī)劃、參加讀書實踐活動的作品、獲獎情況等記錄下來。
通過參加活動,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閱讀成了學生課余時間的主要活動,校園里充滿了濃郁的書香氣息。
樹有葉才繁茂,人有“情”才豐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藝術審美能力。近幾年,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不辭辛苦,輾轉20多個省份,與40多所高校的學子暢談音樂、藝術和人生。他說:“音樂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維更有創(chuàng)意,工作更有效率,領導更有藝術,人生更加豐厚,希望大家都成為音樂的愛好者?!碑敶袑W生,都很喜歡聽音樂,也很喜歡唱歌。因此,我們認為,優(yōu)秀的校園音樂是一種旋律,一種語言,一種心境,能夠振奮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促進全體師生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飯間一支曲,優(yōu)美舒緩,令人心曠神怡。中午放學和下午放學期間播放一些高雅的樂曲,讓學生從緊張煩躁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讓學生沐浴在真善美的校園文化里,凈化自己的心靈,使學生能夠自覺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在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在優(yōu)美旋律中汲取人類大愛的情操,關注苦難,與人為善,保護環(huán)境,與各類生靈和睦共處等。像《秋日私語》《致愛麗絲》《雨的印記》《走過綠意》《雪之夢》等名曲,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所以,我們要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在“無聲”與“有聲”的巧妙結合中,形成一道更加人性化的校園文化風景線,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樹有枝才高遠,人有“意”才果敢。針對學生自理、自立、自信、自強等素養(yǎng)的缺失問題,我們將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引入班級管理中,科學借鑒魏書生的班級管理思想,鼓勵學生自主管理班級,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民主選拔班干部,充分發(fā)揮班委會的作用,全班共同制定奮斗目標和班規(guī),推行“值日班主任”制度,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幫助下直接參與班級管理,班級的各項事務都由同學們自己安排處理,紀律、衛(wèi)生及各項活動都要包干到人,確保班級事務時時有人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沒有數(shù)據(jù)就沒有管理。值日班主任在全班民主制定的評價細則指導下,對具體的人和事定性量化、實行數(shù)字化管理,確保整個班級秩序有條不紊,運行暢通。葉圣陶先生說過:“凡屬于養(yǎng)成教育的事反復講未必有用。一句話,要想游泳必須下水,教師的任務就是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水,練成游泳的能力?!弊寣W生親身體驗班主任工作的苦與樂,既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又充分發(fā)揮了每位同學的智慧和潛能,鍛煉了他們的自主自立能力,更磨煉了他們的意志。
樹有干才挺拔,人有“信”才堅韌。近年來,對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成了一個難題。因父母長期在外務工或經商,與同齡人相比,這些孩子多承擔了許多生活的壓力。同時,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家庭教育缺失,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為此,我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著力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長效機制。(1)全面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做到“有數(shù)”。摸底時,數(shù)量上要確?!耙粋€不能少”;內容上確保全面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思想表現(xiàn)、學業(yè)成績、日常行為、監(jiān)護狀況等,以便對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在此基礎上,為留守兒童建檔。內容包括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及監(jiān)護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監(jiān)護人的詳細地址、與留守兒童的關系、聯(lián)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2)把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納入整個工作一道推進,做到“有機”。一是實施幫扶制度。讓有條件的教師成為“代理家長”,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tài)、生活情況。非寄宿的留守兒童,教師要定期家訪,與監(jiān)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況,幫助監(jiān)護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同時設計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記錄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二是實行談心制度。校長、班主任、科任教師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與留守兒童談心,通過正面引導,使他們明白父母打工掙錢的不容易,形成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好品質。通過談心,增強師生間的信任感,使教師成為學生最信任的朋友。三是充分挖掘資源,化不利為有利。教師要有意識地教育留守兒童自信、自強、自理、自立,鍛煉他們的堅強意志,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個性,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積極把“父母監(jiān)護缺失”轉化為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起奇妙作用的教育資源。(3)針對留守兒童個體的不同情況實施不同的教育,做到“有別”。針對不同留守兒童的思想、品質、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問題,在實踐中積極摸索行之有效的補償教育途徑,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4)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做到“有效”。在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上,始終堅持目標管理。把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納入教師的年終考評范圍,建立和完善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各年級教師進行考評。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網(wǎng)絡:抓家校聯(lián)系、抓分層培訓、抓部門配合、抓源頭控制、抓典型引領,確保此項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
一系列愛心活動的開展,使學校的留守兒童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使他們能夠“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樹有果才豐碩,人有“行”才務實。為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同時把學校打造成學生的精神家園,我們開展了別開生面的“五個一”活動,使學校成為學生理想的家園,達到了“管就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讓學生天天提醒自己,銘記自己的誓言。每天第一節(jié)課前的3分鐘是集體宣誓時間,我給學生確定的誓言是:“爭做文明守紀、勤奮學習的好學生,輝煌九中,我的責任,我堅信,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并鼓勵各班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形成自己的班訓特色。教室里,學生莊嚴肅立,舉起拳頭,異口同聲,錚錚誓言,振聾發(fā)聵,場面頗為壯觀。學生帶著這種激情和斗志投入學習和生活,內驅力明顯增強,進而最大限度釋放自己的潛能,充實而有意義地度過每一天。
課間操時間到了,學生按照“快、靜、齊”的要求迅速站好隊,挺胸抬頭,目視前方,等待體育委員的指令。指令發(fā)出后,兩胳膊同一姿勢、同一高度放在腰間,步幅大小一致,隊形整齊劃一,腳步堅定有力,口號此起彼伏,響徹天空,煞是威武。通過跑步活動,有力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吹響了積極奮進、勇往直前的嘹亮號角。
一味地學習,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全體起立,齊唱一首節(jié)奏歡快、主題鮮明、奮發(fā)向上、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可以調節(jié)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如《大海啊故鄉(xiāng)》《鄉(xiāng)間的小路》《龍的傳人》《我的未來不是夢》《真心英雄》《十送紅軍》等歌曲,都會使人萌發(fā)一種情感,使學生能夠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單純的說教往往會顯得蒼白無力,而一則深入人心的故事常常能夠打動人,啟迪人,教育人,改變人。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幫助下,緊扣本周的活動主題,讓學生自發(fā)地收集一些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性、蘊含教育性的經典故事,如《天堂鳥的力量》《梨子與友誼》《求人不如求己》《轉個彎就是路》《碎花瓶理論》等,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班級同學要輪流準備,并在班級中繪聲繪色地講給同學聽,聽后大家潛心反思并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共話心得。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事實告訴我們,日記,就是記錄一天經歷過的喜、怒、哀、樂;反思就是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每天寫一則日記,就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自己。一方面,使自己不斷地在學習生活中得到歷練,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永遠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達到向真、向善、向美的目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年過去了,我校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教育措施,全面踐行“全員、全方位、全程”育人的辦學理念,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了明顯的提升,得到了社會各界及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作者單位:山東寧陽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