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巧莉+郝芊+何苓蓓
摘 要:學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時期也是兒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zhì)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xiàn)一個人素質(zhì)的重要方面。古人說的好:“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睅椭龑в變盒纬捎幸嬗谄浣K身發(fā)展的習慣,是我們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幼兒 行為習慣 方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2
一、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
許多幼兒仍存在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如非常不聽話,任性,不懂禮貌,依賴性強等方面。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孩子已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到了家里被淡化、廢止,一系列的問題和困惑讓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難以延續(xù)和養(yǎng)成。那么,應該怎樣引導幼兒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有益于孩子身體健康: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包括個人衛(wèi)生(衣物、身體)和公共衛(wèi)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挑食、按時吃飯睡覺等。
其次,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獨立完成一點小事,家長如輔以贊同和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逐漸增強。
再次,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際關系: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懂得關心、愛護、幫助他人,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則。
接著,有益于孩子事業(yè)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這是影響孩子將來學業(yè)成就最重要的一個行為習慣。
二、目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
1.道德習慣
模仿電視,大人們說話,形成不良語言,大人們隨地吐痰,孩子們覺得好玩,也會跟著學習,有時不挨罵也會撒謊。無意的破壞公物。
2.活動習慣
家長溺愛孩子,在孩子作業(yè)上孩子不懂就問,家長就告訴其答案,使孩子形成不獨立思考的習慣。家長害怕孩子磕著碰著不需孩子活動,形成懶惰的習慣。在集體活動中孩子喜歡爭搶玩具,也不管玩具是否已經(jīng)有小朋友在玩,有時為了搶到玩具拉起同伴的手就咬。家長平時因為害怕孩子發(fā)脾氣,家里人總是小心翼翼地對他,為的是讓他開心,以致形成孩子任性、亂發(fā)脾氣的不良習慣。
3.生活習慣
家長對幼兒看電視沒有節(jié)制,不按時休息,早上起不來,家長對此不重視。對孩子的個人衛(wèi)生不管不顧,使兒童養(yǎng)成不良習慣。孩子對進餐不感興趣,有時甚至表現(xiàn)為厭惡,進餐時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將飯菜含在嘴中不吞咽,有時還故意將飯菜嘔吐在碗內(nèi)。孩子在家中是點菜吃飯,每天都是父母喂著吃,遇到孩子不開心而不肯進餐時,就會將飯菜吐在桌上,家長束手無策,但又舍不得批評孩子,放任自由。中午休息時,需要老師在身邊陪護,咬著手指或被角慢慢入睡,老師輕輕將被角拉開就驚醒大哭,很難適應新環(huán)境。
4.勞動習慣
家長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休息,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做任何家務。在學校,幼兒將不魯昂習慣帶入教室,從而不認真做值日。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養(yǎng)成教育參差不齊,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相當部分幼兒形成了諸多的不良行為習慣。父母的教養(yǎng)方法不當,造成子女養(yǎng)成了驕橫、任性、等不良習性。“隔代教養(yǎng)”讓祖輩對孫輩過度溺愛,使孩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么就給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還有單親家庭的放任教養(yǎng)方式,也對孩子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應。
三、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不良習慣,提出解決措施
習慣不良的幼兒往往有一種不滿的態(tài)度,周圍人際關系混亂。可以從調(diào)整不良習慣幼兒與周圍小朋友的人際關系開始,讓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又玩兒模仿行為習慣良好的幼兒。家長和教師并在其不斷夸獎孩子真使孩子更好的進行不良習慣的糾正。同時教育全體幼兒與不良行為習慣的小朋友進行活動,采取互幫互助的方式,讓不良行為的幼兒得到關心,從而更好的矯正其良行為。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促進幼兒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有了好的行為習慣,許多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反之,會為幼兒的學習生活和今后的發(fā)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十分有必要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引導幼兒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1.確定規(guī)范,進行系列化教育
建立一日常規(guī),進行系列化教育。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于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復,所以教育內(nèi)容應該做到系列化。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和發(fā)展情況,制定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guī),常規(guī)規(guī)定了孩子們在一日生活、學習中應做到的,應遵守的一些規(guī)則,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準,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后會收拾餐具,活動結(jié)束會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時間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園時的愛集體教育;“三·八”婦女節(jié)的愛媽媽教育;“六一”兒童節(jié)的好兒童教育;“七一”的愛黨教育等。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凈”: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午睡時要求幼兒自己穿脫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我們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 我們注重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以培養(yǎng)勇敢品質(zhì)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以培養(yǎng)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占他人物品的幼兒以培養(yǎng)誠實品質(zhì)為主;對待逆反個性較強的幼兒,采取綜合訓練方式,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為主等等。由于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huán)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了解幼兒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endprint
2.規(guī)范行為習慣,嚴格督促檢查
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件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作息、禮貌、衛(wèi)生、學習等方面,家長應嚴格管理教育,若不及時提出正確合理的、必要的行為規(guī)范,不進行及時糾正及指導,則幼兒就易養(yǎng)成相應的惡習,如果惡習養(yǎng)成再進行改正則會帶來更大的困難! 幼教工作者和家長應該抓住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針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學習生活方面應耐心、有效的進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家長和幼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有模仿的對象,給幼兒以良好的習慣示范,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可以通過集體活動對其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讓幼兒得到更多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知識,更好的在集體中充分展示。由于幼兒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差,不良行為習慣容易反復出現(xiàn),教師和家長應該經(jīng)常進行良好行為的檢查并指出不良行為并給予更好的糾正,時常進行改造行為的檢查,常抓不懈,使之良好行為根深蒂固。
3.運用獎勵機制,強化良好習慣
教師要巧用獎勵機制,通過視屏、圖片進行教育,告訴幼兒良好行為的習慣和不良習慣,提出與孩子能力相符的良好行為習慣,并讓幼兒做好后給予鼓勵、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使其持之以恒。例如:用食物來警醒獎勵,如笑臉、小紅花等加以強化,這些都形成了一種合理的獎勵機制,促進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更好的深入其生活。
4.家園配合,重視不良習慣的矯正
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的養(yǎng)成有家庭教育不妥當、生活所處的環(huán)境不好和家長對幼兒園教育不得當?shù)仍颍改甘呛⒆拥牡谝蝗谓處?,家庭就是第一任課堂,家長應該上好第一堂良好習慣的課程。培養(yǎng)幼兒在生活中的習慣,很好的分清習慣的好壞,在園教師應該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宗旨,充分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家長應與老師經(jīng)常聯(lián)系配合,家園以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目標,對其不良行為提出改正的方法,給予兒童家園一致的教育。
5.堅持培養(yǎng),訓練
壞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行為的矯正更是反反復復。這時我們要做到不急不躁、不氣餒,并不斷提醒幼兒什么是不良行為,督促他們改正不良行為。家長和老師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有所了解,并給予提醒督促,使幼兒明白什么是不良行為。
6.及時獎勵
在矯正過程中,不能忽視幼兒的閃光點,對良好行為進行及時表揚宣傳,這樣使幼兒更好的突出自己的良好行為,對于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幼兒,進行及時的制止及批評。
7.對孩子說不
第一次孩子有可能大哭大鬧,但后面就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堅決杜絕說不之后又妥協(xié),如果那樣,孩子永遠都不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家庭教育也是分不開的。因此,家長首先要轉(zhuǎn)變觀念,增長培養(yǎng)意識,不能因為孩子小而包辦一切,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以身作則。其次,要加強家園合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堅持不懈,嚴格要求。
不管怎么培養(yǎng),家長在這一過程中還是要起到一個言傳身教的作用。只要這兩者結(jié)合,才能更有效率地收到成效。有人說,“播下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是啊,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
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人以及養(yǎng)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較大的潛在能量。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形成習慣,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的命運,要成才必須先成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必須擔任好孩子第一任老師的重要角色,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糾正幼兒不良行為習慣,幼兒在會在幾個方面有所提高。一是在道德方面。會用文明語,如“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可以自己整理物品,東西擺放整齊,可以很好的保管自己的物品:二是活動習慣??梢苑e極參加各項活動,三是生活習慣,知道飯前便后要洗手,不摳鼻子,知道干凈,按時休息;四是勞動習慣,可以按時做值日,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
所有事情要從點滴做起。良好習慣的形成是通過許多小事積累、培養(yǎng)、訓練得來的。在每一件生活小事之中都可以得到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此時應告訴幼兒什么使良好習慣,應該學習,什么使不良行為,應積極糾正。進食、睡眠、活動游戲,為以后良好的生活習慣打下基礎,形成良好習慣的品質(zhì)。2、3歲時,應強化模仿、學習能力,以行動為主,以說理為輔,并可以簡單的知道什么行為是確的,什么行為是錯誤的并可以指出什么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發(fā)揚光大,什么行為是錯誤的,并指出錯誤的地方,應積極改正。重于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性、自信心、勞動積極性及態(tài)度。勤儉節(jié)約。合作謙讓、共同進步等品質(zhì)。3歲以后則行教并重、講練兼顧,幼兒對為什么要這樣做的簡單道理有初步了解。
習慣是逐漸形成的,只有堅持一貫的要求,不斷地在大腦中不斷形成深刻的印記,才能形成穩(wěn)定的良好品質(zhì),一旦形成良好的習慣,可使幼兒終身受益。我們重視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過程,要不斷經(jīng)常反復地進行練習,天天督促,經(jīng)常檢查,使良好習慣得到鞏固??傊?,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兒培養(yǎng)成健康活潑、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世紀兒童。
參考文獻
[1]李季湄,肖湘寧.《幼兒園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fā)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趙寄石.《學前教育論稿》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4]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教育發(fā)展與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潘日文,侯桂蘭.《幼兒教育心理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6]張云.《公關心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