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人想做一名教師,有人想當一名警察,有人想當一名科學家……而我卻想做一名醫(yī)生。(通過排比句式,小作者寫出了人們的理想,“而”字則重點強調了“我”與眾不同的理想——當一名醫(yī)生。)
記得10歲那年,媽媽帶我去醫(yī)院看外公。當我們來到醫(yī)院時,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患者,他們或被家人攙扶著在走廊里走來走去,或躺在病床上安靜地打著點滴,或發(fā)出“哎喲,哎喲”痛苦的呻吟聲。(小作者又運用了排比句,寫出了自己在醫(yī)院看到的現象,突出了病人的痛苦,也為后來寫自己的理想作了鋪墊)看到他們面帶痛苦的表情,我的心隱隱作痛。(“隱隱作痛”寫出了小作者看到病人后的內心感受,可見小作者是一個很善良的孩子)這時,我突然看到好幾名醫(yī)生正推著一輛車子匆匆而過,(“匆匆”寫出了醫(yī)生急切的樣子,表現出了醫(yī)生救死扶傷的高度責任感和高尚的醫(yī)德)車上躺著一個姐姐。我問媽媽:“這個姐姐怎么啦?”媽媽說:“聽說病人需要動手術急救?!比欢?,不幸的是姐姐經搶救無效去世了。(“搶救”說明醫(yī)生已經盡力了,“不幸”則寫出了“我”對姐姐沒能被救活感到十分的惋惜)看到她的家人泣不成聲的樣子,我才感受失去親人的傷痛。(“泣不成聲”寫出了病人家屬在失去親人后傷心欲絕的樣子,同時也寫出了“我”心情的沉重,為進一步表現自己的理想做了充分準備。)
這位姐姐僅僅是一個16歲的年輕女孩,像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將要綻放出最美的生命之花。(用“含苞欲放的花朵”來比喻姐姐,說明她正處在生命的好時候,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年齡段,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然而,無情的病魔卻奪去了她寶貴的生命,真是太可惜了!(“無情”“奪去”說明病魔的殘酷,“可惜”表現了小作者對大姐姐失去生命的惋惜。)
就在那一刻,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的念頭在我心中萌生。(“救死扶傷”既寫出了醫(yī)生的職責,又表達出了小作者內心的渴望)然而,要想當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又是何等容易之事?(一個問句,說明理想的實現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也為小作者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埋下了伏筆)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我會刻苦學習,努力實現我的理想,去攻克醫(yī)學難題,讓病人露出燦爛的笑容。(最后點出自己要為理想的實現而努力奮斗,“有志者,事竟成”,表達了小作者的決心和意志。結尾簡潔有力,突出了主題。)
總評
這篇習作寫了自己的理想,然而小作者并沒有對“理想”進行過多的敘述,而是具體寫了自己確立“當醫(yī)生”這個理想的由來。對此,小作者敘述了自己在醫(yī)院中看到的一幕幕與一個姐姐去世的事情。事例的選取具有普遍性與具體性,兩者相結合,讓小作者深有感觸,從而確立了這個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習作有理有據,使理想的確立更加實際具體。 (梁海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