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育新
【摘 要】作為新聞記者有必要拉近與基層百姓的關(guān)系,進而從基層百姓中找到有價值的新聞點。蹲點采訪報道方式就為記者打開了親民近民的大門,記者要注意把握蹲點采訪機會,對蹲點采訪中的注意事項把握好,使報道的新聞價值更高。
【關(guān)鍵詞】記者 走基層 蹲點采訪 報道
蹲點采訪和專訪與其他的采訪報道不同,記者可能需要耗費很長時間,并且在采訪報道過程中也有可能幾經(jīng)輾轉(zhuǎn)好幾個地方,最后的結(jié)果甚至有可能不盡如人意,所以記者必須掌握蹲點采訪報道的技巧,尤其是在走基層,面向廣大群眾時。本文主要針對電視臺記者走基層蹲點采訪報道進行分析。
一、記者走基層蹲點采訪報道的重要性
1.使新聞?wù)嬲秊槊穹?wù)
對于各種類型的新聞來講,民生新聞主要是為百姓解決難題,娛樂新聞主要使群眾感到心情愉悅,政治新聞中的政策等內(nèi)容還是利民。所以歸根結(jié)底,新聞取之于民,最終還是用之于民,新聞最終還是為人民服務(wù)。而走基層蹲點采訪報道,就使新聞報道采訪接地氣,使記者深入新聞第一現(xiàn)場,直接面向群眾。記者在親自面對新聞事件的那刻起,就能設(shè)身處地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和心理感受,也能對新聞事件的始末更加了解,使新聞不再道聽途說。而記者在蹲點采訪的過程中,也會對百姓的生活掌握透徹,對百姓比較關(guān)注的問題更加了解。如此新聞才會反映出百姓的真實心聲,使新聞成為解決百姓問題的渠道,真正為民服務(wù)。
2.新聞素材真實入心
新聞素材來源于基層群眾,不同階層的群眾生活是百態(tài)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呈現(xiàn)多元化,這就決定了新聞素材的鮮活性,絕對不可單調(diào)單一。在記者蹲點采訪中,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或群體,會遇到各種性質(zhì)的事件,將這些作為素材直接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對作為受眾的百姓來說,這些素材太接地氣,也太緊貼他們生活。作為有可能改善他們生活的新聞素材來講,他們從心里是接納的,愿意提供這樣的素材,也愿意收看這樣的素材。
3.報道方式變得多樣化,增加受眾
走基層蹲點采訪報道素材是多元化的,報道形式既可以直面平述,又可以視聽結(jié)合,還可以紀實報道、故事插敘等,這些報道形式的持續(xù)時間是有限的,總要使其多樣新穎,使關(guān)于群眾的生活百態(tài)能以多種角度呈現(xiàn)出來。群眾在收看中,自然能感受到新聞素材來源是真實可靠的,因為新聞素材是貼近他們生活的,所以會比較容易增加群眾對電視臺的親近感,電視臺的收視率自然會提升。
二、記者走基層蹲點采訪報道的技巧
1.精心設(shè)計基層百姓關(guān)注的采訪問題
在采訪前就精心設(shè)計好采訪問題,是每一個記者的職業(yè)必修課。對走基層進行蹲點采訪的記者來說,更要做好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采訪問題關(guān)系到新聞是否有看點,是否有價值,是否一針見血體現(xiàn)到百姓的關(guān)注點,是否能起到解決百姓難題的作用。另外采訪的問題還要考慮到百姓的文化水平,問題的敏感性要恰到好處,不會對百姓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和困擾。采訪問題還要客觀公正,使百姓能暢所欲言,而不是順著記者先入為主的片面理解來回答問題。所以采訪問題很重要,記者必須對其進行精細設(shè)計,使采訪問題既能體現(xiàn)被采訪群眾的心聲,還要講出受眾的心聲,問題要有條理,能循序漸進,使百姓有思考的時間。如此這些采訪問題才會構(gòu)成精彩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2.帶著責任感采訪基層百姓
新聞是為人民服務(wù)的,尤其是這種走基層蹲點采訪的新聞報道,直接與民生掛鉤,要使新聞體現(xiàn)出價值,能真正解決百姓生活中的困難,新聞記者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新聞記者缺乏責任心,或?qū)@種報道走形式,將其作為表面工作,那么無論是在新聞問題的設(shè)計上,還是素材的選擇上,以及對待基層群眾的態(tài)度上,都會使其與基層群眾拉開距離。做出的新聞不走心,對觀眾也沒有吸引力。所以記者在接受采訪任務(wù)時,也要接受職業(yè)賦予自己的責任感,能對基層百姓的實際問題加強重視。記者要表現(xiàn)自己的責任感,就是要做好關(guān)于基層百姓的新聞報道,使新聞報道能反映百姓的困難,進而使困難得到解決。
3.拉近與百姓在心靈上的距離
新聞素材要真實可靠,要反映百姓的心聲,就要走進百姓的心里,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和生活困難。在蹲點采訪的過程中,記者帶著感情去采訪,才會對實際生活中百姓的困難感同身受,竭盡心力編輯新聞素材,使其能引起觀眾以及社會的關(guān)注。在保證新聞客觀公正的前提下,有感情的新聞更人性化,更能得到觀眾的認同,也更能使報道引發(fā)更多的社會關(guān)注,百姓的困難得到解決的機會也會更大。記者拉近與百姓之間距離的措施有好多種,比如深入現(xiàn)場,親自體驗百姓的生活,同吃同住,共同生活,這樣百姓會逐漸適應記者的存在,并從心中不再抵觸,真正接納記者。在對外來務(wù)工人員采訪時,記者與他們無論是在吃喝穿戴還是勞動時間方面都一樣無二,這樣記者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就會打破和外來務(wù)工人員之間的隔閡,并且在親自體驗后,記者才會感同身受,寫出真實報道。這樣在對基層群眾進行采訪時,群眾也樂意配合,甚至能為記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新聞點,而不是心有忌憚,不配合采訪。
4.帶著不畏艱苦的精神采訪
走基層就意味著要深入一線,直接面對基層群眾的生活,體驗他們的生活滋味,有時充滿艱辛。正因為如此,才能做到感同身受。蹲點采訪就意味著采訪時間是不確定的,有時為了跟進對某個群體的采訪,記者要在某種困苦環(huán)境中待很長時間。采訪環(huán)境、采訪持續(xù)的時間等很多不確定因素,與記者之前的采訪或?qū)TL大相徑庭,記者如果在這種環(huán)境中,繼續(xù)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吃苦耐勞,并扮演好記者以及體驗者的角色,才會被基層的群眾所接受,才有可能圓滿完成采訪任務(wù)。此外,在蹲點采訪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突發(fā)事件,記者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及時解決群眾的問題,使采訪可以順利進行。
結(jié)語
記者走基層進行蹲點采訪,就是將新聞與群眾很好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使新聞能對群眾生活改善或問題解決起到輔助作用,還要使其具有吸引力,使觀眾能看到新聞的真正價值,這也是記者走基層蹲點采訪的目的。所以記者一定要在采訪報道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新聞接地氣、有靈氣。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劉智杰.淺析電視臺記者“走基層”蹲點采訪報道的體會與思考[J].新聞傳播,2017,(12):112;[2]謝芳.地方電視臺記者“走基層”蹲點采訪報道的體會與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6,(12):169;[3]嚴慶鋒.地方電視臺記者“走基層”蹲點采訪報道的體會與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0):173;[4]陳悅.試論基層電視臺記者“走基層”采訪報道的相關(guān)體會[J].科研,2016(7):2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