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德、美記者 汪嘉波 青木 蕭達 ●柳直 任重
7日紅場舉行閱兵,紀念的不是十月革命100周年
俄羅斯人對十月革命的爭論或影響明年總統(tǒng)選舉
十月革命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可能還有21世紀
“你更愿意承認自己來自沙俄時代,還是來自蘇聯(lián)?”在俄羅斯頗有名氣的“莫斯科回聲電臺”近日提出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聽眾反應兩極,有人說“蘇聯(lián)時代是我的整個人生,不可能否認它,而且對它十分欣賞”;也有人稱“傳統(tǒng)的東西更值得敬重”,更愿意承認自己來自沙俄時代。該電臺的問題以及聽眾的反應是俄羅斯整個社會輿論的一個縮影,隨著11月7日十月革命100周年這個日子的到來,如何看待那場革命以及之后的蘇聯(lián),各種爭論在該國輿論場中不斷升溫。
分裂與團結
俄聯(lián)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透露,與十月革命相關的學術會議、座談會和展覽達到1200場,她稱之為一場“全民大討論”。俄衛(wèi)星新聞網7日概括道,爭議的一方認為,“十月革命”是布爾什維克在列寧領導下的國家政變,是引發(fā)國內戰(zhàn)爭的國家災難,并由此導致極權統(tǒng)治的確立。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場革命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事件,它將工人和農民從剝削階級的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并在沙俄帝國廢墟上建立起嶄新的平等與社會公正的國家。同日,俄新社引述俄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的話稱,十月革命100周年應強調團結,不應分裂社會。
7日,俄官方沒有圍繞十月革命舉行紀念活動——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此前已宣布了這個決定,不過這還是引起一些西方媒體的“驚詫”。蘇聯(lián)時期,11月7日是國家的公共假日,通常會舉行大規(guī)模慶祝活動,如今在俄羅斯這一天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當天,俄共在俄多地舉行了慶祝十月革命100周年活動,各地參加活動的人數從數百人到數千人不等。在雅庫茨克列寧廣場,參與集會的退休者德米特里耶夫娜稱:“我在蘇聯(lián)時期長大,受過蘇聯(lián)時期的教育。當時大家能夠獲得免費教育和住宅,有免費醫(yī)療,那時候沒有窮富之分。非常遺憾,上世紀90年代很多東西都沒了。這都是十月革命奠定的基礎。不應放棄蘇聯(lián)時期好的方面?!倍硇律绶Q,俄共與來自世界80個國家的130多個左翼力量代表團在莫斯科市中心舉行了游行活動,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7日,紅場舉行了閱兵,但紀念的是1941年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紅場舉行的十月革命閱兵。一名俄羅斯問題專家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說,俄羅斯人對十月革命的爭論可能對明年的總統(tǒng)選舉產生影響。
歷史蘇醒
11月7日,世界多家媒體的照片回到黑白色,“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冬宮、列寧……100年前的那些標志性符號集中“蘇醒”。見證那段歷史的美國記者約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中描述的當年場景再次被展現出來:“這是人民的一天,我們擠出克里姆林宮墻外擁擠的人群,來到一座不甚干凈的山頂。一支軍樂隊走近,他們高奏國際歌,歌曲很感染人,像海上的波浪一樣擴散,緩慢而莊嚴??死锬妨謱m的高墻上,一面碩大的旗子正在展開,上面寫著‘全世界工人團結萬歲!”
印度媒體回憶說,俄國革命的消息傳遍世界,觸及世界最貧苦民眾的內心。他們看到了政治公平和經濟繁榮的可能,堅定了他們繼續(xù)斗爭的決心。尼赫魯曾言,“俄國革命極大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點亮不熄之火,為世界向往的新文明奠定基礎”。俄國革命對印度工人的激勵很快體現出來。1921年前6個月,150多萬印度工人參加罷工。
“追憶十月革命?!蹦崛绽麃啞缎l(wèi)報》7日也以此為題刊文回憶道,100年前,驚雷般地誕生了一個將工人力量和社會主義放在全球政治競爭日程之下的國家,那是一場改變世界歷史的強大革命。當時的口號震驚世界:“權力歸于人民,自由、面包與民主和平?!薄暗聡暋?日認為,十月革命塑造了非洲歷史,沒有1917年的布爾什維克勝利,整個非洲的非殖民化可能是另一種面貌,非洲許多解放運動都受到了十月革命的激勵。1919年,埃及爆發(fā)全國性的抵制運動,導致英國殖民統(tǒng)治結束。
為什么“社會主義”成熱詞?
11月5日,越南河內舉行十月革命100周年紀念典禮,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國家主席陳大光、政府總理阮春福、國會主席阮氏金銀悉數出席。阮富仲在講話時強調,十月革命“震撼世界”,開辟人類歷史新時期。俄衛(wèi)星新聞網引述匈牙利工人黨主席久洛的話稱,1991年蘇聯(lián)解體,歐洲很多人想到社會主義結束了,但現在可以看到,特別是2008年危機后,資本主義不能勝任他們面對的問題,“匈牙利人民在資本主義情況下已經生活了27年,但仍然認為,我們30年前比現在生活得更好,并且開始回憶那些不需要支付教育、醫(yī)療服務費用,所有人都生活得很安全、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時代”。
許多西方媒體報道十月革命時仍散發(fā)著冷戰(zhàn)的意識形態(tài)味道,比如“新美國”網站就將“布爾什維克革命”冠以“一百年的鮮血”,《芝加哥論壇報》在社論中期盼“共產主義的最后一抹痕跡在21世紀消失”。英國《獨立報》6日稱,“十月革命一直在西方印象不佳”,但同時承認,“經歷了20世紀的失利之后,社會主義仍被視為一個嚴肅的替代選擇”。該報寫道,2015年,“社會主義”成為被搜索最多的詞之一,沒有歷史負擔的年輕人更樂于對其張開懷抱。世界資本主義深陷危機,危機還在延長,而這個世界的統(tǒng)治階級沒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