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強
一、案例陳述
我校高一有一名女學生陳xx,雖然學習成績差,但是個性比較突出。開始注意到陳xx是開學不久之后的一堂“仰臥起坐”素質課上,陳同學與她的閨蜜同桌,以重感冒為由向我請假,目的當然是希望不做仰臥起坐。由于是高一學生,而且開學不久,我對這個班級的情況不了解,所以也沒有留意太多,就以普通病假的形式,讓她們在課堂上旁聽。但是,后來我發(fā)現一旦遇到任務較重的體育課程,這兩名女同學就會以各種理由來請假逃避課程。后來我了解了事實,在她們幾次請假之后,我不再批準,她們開始產生反抗情緒。例如,每一堂體育課,我會安排慢跑熱身,可是陳同學會約好一名同學一起偷懶。因為這個事,我讓她多跑了幾圈,但是后來我發(fā)現適得其反,效果不佳。后來經過與她的班主任溝通,我了解了陳同學的情況,得知陳同學雖然沒有在學校出現過重大的違規(guī)行為,但是小問題非常多。于是,我認定陳同學秉性并不惡劣,只是青春期叛逆的表現比較嚴重,個性較強,喜歡打扮,也喜歡跳舞。我也嘗試過與她進行交流,不過幾次下來,我發(fā)現很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
二、輔導經過
身為一名教育者,希望能夠給每一個學生公平學習的機會,也不能因為是學困生而直接放棄。因此,我決定打開陳同學的心扉,讓她對我產生一定的信任。后來,每一堂體育課,我都會更多地關注她,我會多叫她的名字或者讓她幫忙做一些事情。當我發(fā)現她在偷懶的時候,我會有針對性地提前預防,同時也適當給予她更多能夠勝任的表現機會。
例如,體質測試考核中,我發(fā)現陳同學在力量方面雖然不行,主要體現在仰臥起坐、離地跳遠等項目上,但是必須承認她的耐力素質、柔韌性方面還是挺不錯的,比如立體前屈,她能夠做到27 cm。因此,我覺得可以利用這一點,多給她一些能夠展示柔韌性的機會,讓她做一些示范性的動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慢慢地我發(fā)現陳同學非常喜歡身體表現形式類的體育項目,這些項目也和她的個性相符。后來,在我的鼓勵下她參加了學校舞蹈隊。雖然她沒有什么舞蹈功底,但是由于良好的協(xié)調性與柔韌性,讓她在舞蹈方面很容易上手。借此機會,我再次和她進行了交流,引導和鼓勵她要善于抓住能夠表現自己的機會。在一次運動會前夕,我和班主任商議,讓陳同學作為入場式訓練的班級負責人。整個過程證明了她能夠勝任這份重任,也展現了她的組織策劃能力。過后我進行反思,其實很難想象,曾經一位連多走半步都懶得動的體育學困生,經過老師的引導,慢慢地勝任了她自己都不敢想象的重任。這次之后,她也重新認識了自己,開始慢慢改善自己的不良習慣,讓老師、同學看到一位充滿自信、愿意主動展示自我能力的陳同學。
三、轉化策略分析
從“支持、機會、項目、服務”(SOPS理論)來看,體育運動積極性的轉化策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多關注,多鼓勵
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的主要因素在于,我們不夠了解這類學困生或者說我們甚至沒有去了解他們。因此,多關注是前提,關注才能了解,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輔導。這樣才能幫助學困生慢慢地樹立自信,從而體會成功所帶來的快感。因此,給予學困生充滿情感和富有策略的關注與鼓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平常的體育訓練時應當多關注他們,多表揚他們,多鼓勵他們,多一點溝通與交流。但是切忌為了給予信任而盲目地支持,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與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在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基礎上,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
(二)給予機會與平臺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向都是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做,但是對于個性非常特殊的學生來說,或者對于高中大部分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效果真的好嗎?還需要我們深思。適得其反的教學方式應該得到改善,從案例來看,我在體育課堂上因為陳同學的各種不良行為給予多次批評,但是后來發(fā)現我這樣做帶來的效果并不好,甚至還會讓自己迷失。從學困生的角度來看,越懲罰就越抵觸,只有給學困生表現的機會,給予他們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與平臺,才能讓他們逐漸明白,如何去正確表現自己的個性,如何去贏取,如何去探索。給予機會與平臺,目的是讓他們能夠去驗證自己的想法,積極性往往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產生的。
(三)支持他們多參與各種項目
給予機會與平臺,更進一步當然是具體的項目活動。高中體育課程會涉及很多項目,經過一步一步的引導,發(fā)現學困生的優(yōu)點,再次放大讓其參與具體的項目,為他人服務,贏得支持與鼓勵。從案例來看,陳同學最后得到了班主任的肯定,也得到了其他同學的配合與協(xié)助。而這些外力作用則非常重要,能夠讓學困生不斷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與期望,從而產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同時再次認識自我,在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下,學生的體育精神逐漸得以培養(yǎng)。
可以說,體育運動是眾多學科中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最好的平臺,尤其是一些內容特別豐富的體育運動。然而,體育學困生的產生,從個案分析來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筆者認為體育學困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策略的轉化,關鍵在于體育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的轉化。因此,給予體育學困生公平的機會,這才是教學本質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柳洋.中職體育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運動,2016(8):101-102.
[2]張野芳.淺談體育運動學校學困生學習數學的實效性[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4):54-56.
[3]李默軒.淺析體育學困生的心理成因及解決方案[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254.
注:作者系廣東省陸豐市林啟恩紀念中學體育教研組組長。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