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主要學習方式是“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敖邮苁健睂W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樽灾?、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方式;轉變
長期以來,我們課堂改革的重點往往只放在教的方面,忽略學的方面。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是新課程改革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下面筆者將以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為例,談談高中歷史課堂中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自主學習
案例分析一:《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師: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進行殖民掠奪,荷蘭、英國、法國等國也加入殖民擴張行列。本節(jié)課來學習早期殖民國家荷蘭和英國的殖民活動?,F(xiàn)在給大家一個表格,大家結合課本內容和課前所搜集的資料,分小組完成這個表格。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建議。每組組長分別在黑板上填上自己的答案后,下面的同學予以點評和補充,最后教師進行補充講解,完成表格。
學生自主完成表格的階段,都很認真,有小組內的小范圍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對表格進行補充時,學生表現(xiàn)得比較積極,并且興趣很高。學生根據(jù)課本的內容很快就得出了結論,但是對殖民國家崛起原因的回答不是很樂觀,考慮得不全面,其他幾方面完成得都不錯。學生先總結,教師后概括,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合作學習
案例分析二:《開辟新航路》
本課的基本程序是按照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過程、影響這樣的順序展開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是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師: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有了航行的一切準備,那現(xiàn)在就開始偉大的航行吧!大家可以分為四個小組,分別代表的是迪亞士船隊、哥倫布船隊、達伽馬船隊和麥哲倫船隊。每組的組長分別是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每個小組分工協(xié)作,找出航行的時間、航海家國籍、支持國家、出發(fā)地、目的地、開辟的航線??梢月?lián)系以前學過的知識,還可以加一些自己的創(chuàng)意進去。
教師具體安排了小組合作的內容和注意事項后,學生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安排分工,把六個要點合理分配。學生把像時間、國籍這樣容易的就分配給1個人,而像開辟的航線這樣相對有難度的就安排2~3個人。這說明了學生注意合理分配時間,也知道怎么提高學習效率。每個人完成自己的任務后,由組長做記錄,對不一致的內容展開討論。這個做法很好,說明學生懂得在合作學習中注意汲取他人意見,完善自己的知識構成。在巡視的過程中,對于有的學生直接問“什么東西怎么弄”的問題,教師會用“問題”來提示學生漏掉了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使學生善于思考。
三、探究學習
案例分析三:《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師:(學習完書本內容后)我們對西方的福利制度已有所了解,那你知道中國當前的福利制度是怎樣呢?留給大家一個作業(yè),每個小組做一份中國福利制度的探究性學習報告??梢圆扇〔殚喯嚓P資料,網上資源,還有走訪社區(qū)等方式。研究報告的呈現(xiàn)形式可以自己選定,像Word、PPT、調查報告等。
(學生展示之后)師:中國當前應該大力發(fā)展國家福利制度VS中國當前應該減緩發(fā)展國家福利制度,你認為呢?
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應該大力發(fā)展福利制度去救濟那些失學的兒童,有的卻說救濟是救濟不完的,會影響國家發(fā)展。同學們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教師最后做以總結:福利制度應該有張有弛,政府應予以適時調整,促進社會的繁榮穩(wěn)定。
總體來說,探究性報告的質量還是不錯的,學生積極性很高,完成的情況也較好。演示的時候,學生還表現(xiàn)出極為濃厚的興趣,即使是平時懶散的學生也目不轉睛地看著幻燈片,還有的學生會把演示中的內容寫在筆記本上。說明這樣的演示已經打動了學生,他們會在看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報告,總結探究性學習報告的形式、格式、內容呈現(xiàn)等各方面的優(yōu)點和缺點。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探究性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易于接受,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全面展開,這意味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積極了解新課改、參與新課改,從自身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否適用于每個學生,既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還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情境。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三種學習方式并不意味著是對其他學習方式的徹底否定,我們謀求的是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追求不同學習方式之間的平衡,旨在進入不同學習方式之間的一種最佳協(xié)和狀態(tài),以求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除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外,還有其他學習方式,如體驗式學習、網絡學習等,都體現(xiàn)了時代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情境靈活處理。
參考文獻:
[1]郭曉明.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J].中國教育報,2002(5).
[2]句新文.淺談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5(5).
[3]譚頂良.學習方式的轉變:熱點冷觀[J].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2004.
[4]余慧娟,賴配根.課程專家就教師關心的問題答本刊記者問(六):再談新課程中的學習方式[J].人民教育,2002(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