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亮
說到說話訓練,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不以為然,就連二歲小孩都會說話,都小學生了還需要訓練嗎?殊不知在小學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說是最為基本的,也是至關重要的,若能夠說得好,那聽、讀、寫三項就容易得多了。農(nóng)村小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般都比較差,就是高年級學生說話都是結結巴巴,前言不搭后語,很不流利。原因之一是小學語文教學普遍存在重文輕說,再加上方言影響所致。所以農(nóng)村小學教學的說話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嘗試感覺到,農(nóng)村小學生的說話訓練須經(jīng)過敢說、會說、愛說與善說這幾個過程。那么該如何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呢?
首先得讓學生敢說。為學生排除心里障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因為農(nóng)村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人不夠自信,有恐懼感和自卑感。要他當眾說話便滿臉通紅,心底發(fā)慌,腦袋里簡直是一片空白,嚴重者害怕得一句話也說不上來。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就必須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讓學生敢于在眾人面前說話。當然,要想說得好,就必須多讀好文章,訓練學生的語感,因為多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基礎。課堂上可采用分段、分組、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讀后感想。無論學生說得對或錯,老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表揚,激發(fā)學生的說話積極性,盡量少批評,少指責。學生在說話中若有明顯的紕漏,也要善意地、委婉地指出其的缺點與不足,恰到好處地矯正其毛病,給學生一個寬松說話的環(huán)境,讓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如果學生說得不好老師就給臉色看,甚至是挖苦學生,就會加重學生的心里負擔,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加的不敢說話了。學生的膽子就會越來越小,也就不肯再說話了。
其次是讓學生會說。學生在說話過程中,需要邊聽、邊想、邊說,逐步才能做到耳靈、腦活、嘴快。為此要讓學生會說,把話說好,首先要訓練學生把話說得正確、流利、有條理;然后進一步要求他們說話時神情自若,落落大方,或坐或站,或顰或笑,動作表情切合說話內(nèi)容;進而再要求他們根據(jù)聽話對象和不同環(huán)境,注意禮貌,說得得體。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就要結合教學過程,加強對學生的聽說訓練,注意糾正方言的不良影響,并經(jīng)常指導他們掌握一些說話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語文課堂上,可把講讀課文和說話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先進行詞語搭配訓練,然后練習用詞語說一句完整的話,再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一段話。進而再引導學生把話說具體、說形象、說生動。這樣逐步增加難度,學生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興趣倍增、效果良好。教學生說話,也可以先讓學生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或要求仔細觀察一幅圖畫,或是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總之就是挑選自己最為熟悉的、最為感興趣的事情記下來,再要求學生使試著說說。也可以口頭描述一個人的外貌特征、行為,一件事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一種自然現(xiàn)象,一場拔河比賽的結局,一種動植物的特點等,這些內(nèi)容可分為小組口述,還可以由一個學生口述,其他同學補充,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內(nèi)容。
再次是正確引導學生愛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正確引導學生喜歡說,愿意把自己的真實感受適時地表達出來,不管是高興也好,憂傷也罷,還是最近看了一本好書,看了一部精彩的電視劇等,都可以找機會痛痛快快地向同學、向朋友、向父母或是向老師傾述。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常與人語言交流的習慣,讓他們有主次、有條理地說話。這種有目的訓練對學生的語言的邏輯運用、表達能力都有很大幫助的。如果心里有話也不肯說出來,總是悶在心里面,久而久之人也就變得內(nèi)向了,慢慢也就會變得笨嘴拙舌,即使有千言萬語也是憋在心里難以表達出來。教師應設法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發(fā)言,特別是對難得有說話機會的后進生來說,要多加鼓勵,不能動輒斥責或打斷發(fā)言。當學生在發(fā)言中停滯的時候,教師應從旁當參謀,步步啟發(fā)、層層引導,使其壯大膽量,產(chǎn)生說的熱情。若是養(yǎng)成了愛說、愛表達的習慣,那思路也會更加的活絡與清晰,對學好語文自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了。
最后是在口語交際中訓練學生善說。有位教育家這樣說過:“一切語文從實踐去學習比用規(guī)則學習來得容易。”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選擇一些學生身邊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自述和簡要評說,由于貼近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相互交流,依據(jù)這一點,我們可以設計出許多的自述內(nèi)容——各種童話圖畫、我的家,我的小伙伴、買物品、迎客人、向教師請假、上學路上的新鮮事等等,自述形式采取大家互相交流、對話、自由插話。在訓練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具體指導,要有意識地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連貫、完整、有主題、有條理、有層次、語詞豐富、描述具體的語言表現(xiàn)力,自述訓練能培養(yǎng)鍛煉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質(zhì)。教學時老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際情境,有必要的話還要適當開展一些交際活動,讓學生置身于交際活動中練習說話。訓練時可以借助音像、圖片、課件等資料、手段,或教師極富感染的語言調(diào)動,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接近生活實際的交際環(huán)境,能促使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如教學口語交際《自我介紹》時,我先讓學生好好找找自身的各項特點,回想自己的性格特征、說話的語氣、興趣愛好等,然后請同學站起來介紹自己,讓全班同學都來評判誰優(yōu)誰劣,教室里不時傳出陣陣熱烈的掌聲。這樣的活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交際環(huán)境,學生有話可說了,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說得既形象又有趣,有條有理,這樣也就真正達到讓學生善說的目的了。
總之,對學生進行說話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與邏輯能力,一定能得到為學生學好語文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