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軍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為黨的事業(yè)培養(yǎng)和選拔、使用一大批德才兼?zhèn)洹⒂袑嵖?、群眾公認的領導干部,樹立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風氣,凈化選人用人環(huán)境,需要我們不斷更新選人用人陳舊錯誤觀念,不斷根據(jù)時代需要更新選人用人方式方法,嚴格落實選人用人主體責任,深刻領會黨中央關于黨政機關人才選拔的方針政策,通過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為黨和國家事業(y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領導干部;選人用人;主體責任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3.034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按照“全面從嚴治黨”、“三嚴三實”要求,進一步轉變選人用人觀念,大力整治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著力樹立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風氣,以“嚴”的要求校正黨政機關選人用人標準,以“實”的標準打牢選人用人制度機制,在選人用人制度建設、機制健全、原則標準、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現(xiàn)新氣象。
但與此同時,縱觀近年來一些選人用人的腐敗案例也警醒我們,我國黨政機關選人用人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主體責任不明,選賢任能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領導干部必須強化主體責任與能力建設,堅決整治選人用人中的不良問題,抵制選人用人中的不良風氣,切實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
1以人為本,更新選人用人觀念
1.1充分認識黨政機關選人用人的重要性
“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這句話深刻揭示出選人用人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同樣,黨的各項事業(yè)順利開展靠的也是人才,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充分認識我黨培養(yǎng)干部、選拔干部、干部在實踐中鍛煉成長的重要性。首先,堅持干部在實踐中鍛煉成長的思想,有利于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其次,堅持“能者上”的選人用人理念,有利于激發(fā)廣大干部沉下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激情和積極性,樹立為民執(zhí)政的理念,筑牢黨的執(zhí)政基礎。從而形成干部既能沉下去干事,又能有途徑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導向;最后,樹立從基層選拔干部的思想,有助于干部能經過基層艱苦條件和復雜環(huán)境的錘煉,具備處理復雜局面和駕馭全局的領導能力。
1.2消除黨政機關選人用人陳舊錯誤觀念
陳舊、錯誤的選人用人觀念不僅不能實現(xiàn)公平公正的選人用人,導致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無法脫穎而出,而且極易破壞選人用人風氣和黨的形象。目前,存在于黨政機關選人用人中的陳舊錯誤觀念有這樣一些:“官本位”思想、“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的“四唯”思想、任人唯親、求全責備思想。這些思想產生的根源既有錯誤的權力觀和利益觀,還有就是對黨的選人用人導向和政策認識不清,習慣用老思想、老觀念看待和解決問題。因此,今天面對我國黨政機關選人用人的重要形勢,必須堅決摒棄任人唯親,堅持任人唯賢;摒棄求全責備思想,放寬放遠眼界,堅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胸懷;同各種“四唯”思想做斗爭,樹立重實踐、重實績、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新理念。
2強化主體責任,提高選賢任能的政治品質
選賢任能的政治品質是指選人用人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品質,它包括政治立場、政治品德和政治水平。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選拔可用之才,首要的是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嚴格按照《條例》等制度的原則和政策進行。而黨政機關選人用人工作中存在的用人腐敗情況和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等一些在黨政機關選人用人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最根本的就是缺乏高尚清醒的政治意識,缺乏擔當負責的職業(yè)操守,不能從維護群眾利益出發(fā),不能守住底線,與我黨選人用人的初衷嚴重背離。
2.1強化選人用人主體責任
落實選人用人主體責任,是營造風清氣正選人用人環(huán)境的堅實基礎。目前,造成很多用人腐敗問題,比如干部“帶病提拔”問題,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與選拔任用工作責任不明確、不落實、追責難有很大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明確要求各級黨組織履行主體責任,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發(fā)揮領導和把關作用。切實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等選人用人腐敗問題,首要的就是健全和完善選人用人責任體系,不僅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也要在出現(xiàn)問題后敢負責、敢追責、能追責。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各級黨委(黨組)要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首要的是落實好在選人用人中的主體責任,不斷加強選人用人者的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首先要把握責任主體及其具體責任范疇。選人用人的責任主體分為群體主體和個人主體,群體主體指上級黨委、組織(人事)部門與基層黨組織;個人主體重點指黨委書記、黨委分管干部的副書記、組織部長、干部考察人員、干部提名推薦人員。群體主體和個體主體在選人用人中的具體責任范疇是不同的,不同的群體、組織和領導個體在選人用人中要明確自身職責范圍,嚴格按照政策規(guī)定履職,防止越級、越職或者隨意插手其他部門和個體選人用人工作。其次是要明確責任的類別、責任的認定及對違紀責任人的處理方法。一般情況下,違紀者的責任分為個人全部責任和連帶責任,在責任的認定中,要明確這兩種責任,兩種責任都要追查,但不同的責任的追責程度是不同的。同時,在具體的責任認定中,要堅持查閱原始資料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查找問題所在及其根源,并對照責任制認定相關責任人,對其在選人用人中的具體違規(guī)違紀問題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2.2加強選人用人者的作風建設
首先要充分認識黨政機關選人用人問題的重要性。黨政機關選人用人,不僅關系著黨的各項事業(yè)是否后繼有人,更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建設的成敗。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選人用人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從發(fā)展黨的事業(yè)、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角度選好用好干部。其次,要牢固樹立正確用人導向。習近平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边x人用人導向就像一面豎起來的旗幟,“它向人們昭示出要用什么樣人和不用什么人的價值取向,不只是關乎黨風和民意,而且會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yè)成敗和國家的發(fā)展興衰。”這是新時期做好干部選用工作的根本導向。因此,領導干部一定樹立正確的、健康的用人導向。再次,要不斷加強對領導干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加強黨政機關領導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強化他們立黨為公、為民用權的權力觀和執(zhí)政觀,強化他們人民利益大于天、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利益觀,逐步淡化和消除“官本位”等錯位的權力觀和利益觀正確利益觀和權力觀教育,從而從根本上加強選人用人作風建設。endprint
3創(chuàng)新方法,加強選人用人者的能力建設
3.1提高選人用人者綜合素質
選人用人者自身的道德品質、知識結構、領導才能、氣度風度以及情商因素等都在不同程度影響選人用人的成效。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人的素質都不是先天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實際鍛煉和培養(yǎng)形成和提高的。新形勢下,對選人用人綜合素質的要求,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選人用人的基本理論和業(yè)務素質,這是為黨的事業(yè)選好人、用好人的基本素質要求,它包括對黨的選人用人方針政策、制度要求、機制設置等方面的熟知,并在理論指導下能具體開展選人用人工作。除此之外,還必須掌握管理學、心理學、行政學、新聞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構建選人用人綜合知識體系。其次,要不斷提高選人用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當前我國選人用人工作面臨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過去的工作方法等無法適應新的形勢要求的情況下,選人用人者必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當然,這種創(chuàng)造性不是“標新立異”,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而是在深刻洞察干部成長規(guī)律和干部選拔任用規(guī)律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做到未雨綢繆。
3.2創(chuàng)新選人用人方式方法
方法是人們?yōu)榱诉_到目標、目的、指標所采取行動的指導。方法除了具有繼承性的特性之外,本身還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探索性的特征。一方面,推進選人用人科學化進程需要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方法的創(chuàng)新也受思想觀念的制約。因此,運用多樣化、現(xiàn)代化的選人用人方法,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新形勢下,黨政機關選人用人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任務,選人用人的工作任務也隨著更加復雜。然而,一些領導干部對選人人工作方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認識不足,習慣于沿用過去的方法,卻看不到舊的方法的弊端和對新時代的不適應性,死抱著過去的經驗、方法不放,尤其在選用一些偏才、怪才的時候堅持老觀念、老方法。因此,新形勢下,必須看到我們在革命時期或者改革開放初期的一些選人用人方法的不適應性,根據(jù)形勢發(fā)展需要,不斷加以改進、創(chuàng)新和完善。做到既堅持我黨在選人用人上的一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如黨管干部、實踐選人、德才兼?zhèn)涞?,又要大膽?chuàng)新,更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科學選人用人方法。
第二,運用多樣化、現(xiàn)代化的選人用人方法。在現(xiàn)代選人用人工作中,我們要善于探索運用多樣化、現(xiàn)代化的選人用人方法。如在人才的考核評價中,我們可采取民主測評、個別談話、實踐考察、專項調查等多種方法,對干部作出全面綜合的考察。同時,在人才的考核中,我們除了運用傳統(tǒng)的這些方法之外,還可以引進現(xiàn)代管理學、人才學、心理學以及統(tǒng)計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通過量表分析、曲線分析、心理測試等綜合分析干部的成長軌跡、心理素質和智商情商,力求準確全面的反應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潛在能力,明確干部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有的放矢的選人用人,也更有利于我們選拔到可塑可造的潛在人才。同時,我們要大力使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以及手機等現(xiàn)代化工具,如在干部考核中開發(fā)引進干部考核電子信息系統(tǒng),對采集來的干部考核量化指標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減少人工操作的隨意性和主觀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在干部的考察和監(jiān)督中,也可以綜合運用網上政務系統(tǒng),包括微信、微博政務系統(tǒng)廣泛征集意見,增加選人用人的群眾參與度和透明度,提高選人用人的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徐亞平.論科學的選人用人觀[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02:4344.
[2]夏可珍.《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問題》研究[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4 ,(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