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為實現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與優(yōu)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在各種環(huán)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以學定教,正引導學生主動去閱讀文本,讓學業(yè)生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和情感去體驗,建構文本意識世界,從而建構和生成帶有學生個性色彩的新的文本意義。
一、以問定學習目標,師生平等制定活動
學習目標決定了學習的策略和措施,一切學習活動都要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展開。學習目標的確定要回到閱讀的原點,尊重學生的閱讀原初體驗,師生共同商定學習目標。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有收獲,才能真正地實現學習的目標。
比如教《多年父子成兄弟》一課,課前收集學生的問題,匯總整理并呈現在課堂使用的課件上。發(fā)現學生喜歡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它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它流露的那份人間真情。于是共同制訂“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體悟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和觀點”兩個目標。再比如教《琵琶行》一課,學生提出“為何我們也能感受到讓白居易如此感動的琵琶曲的起伏”,共同制訂“學習如何借助語言文字感受音樂之美”這個目標。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碑攲W生把不能理解的內容提出時,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在教《赤壁之戰(zhàn)》一課時,改變以往教學以“言”為主,把文章支解為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知識點的做法,繼續(xù)采用這種鼓勵學生提問的方式,在《勸學》《師說》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預習時提出有關翻譯方面的問題相對減少,大多數問題是關于“為什么不重點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因此教學設計以學生的困惑為學提,啟發(fā)學生結合《孫子兵法》來看戰(zhàn)爭描寫,尊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
二、以問定學習內容,師生共同對話課本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思、疑是密切相關,辨證統一的。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為了真正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我鼓勵學生提問,用學生提出的問題來組織課堂討論,正如愛因斯坦所言“發(fā)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多數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很有價值的,但問題是比較零散的,如果直接用學生的問題則會顯得課堂隨意與無序,于是我對學生問題做了歸類整理。比如教《多年父子成兄弟》一課中,學生在“我”與兒子這一部分學生提出了一些零散的問題,于是我選擇了一個主問題“為什么要插入對同學的描寫?”我把這個問題拿到課堂上,激起了學生們的討論,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在學生的討論中,學生們顯示了深刻的思考。這個課例,讓我明白用學生的問題來展開課堂探討,更有利于讓學生對話與文本,也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問題和名字出現在多媒體時,激起了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精神。
(下轉2版)
三、以問定教學設計,預約課堂生成美麗
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扎扎實實,需要師生共同關注文本,讓學生和文本零距離接觸,通過閱讀去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特級老師肖培東老師曾說過:“閱讀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是學生帶著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感受走向教師。”執(zhí)教《蒙娜麗莎的魅力》時,關于繪畫部分,學生們提出了以下問題:“為什么《蒙娜麗莎》這幅畫擁有神秘而永恒的魅力?”“《蒙娜麗莎》中瑤公特微笑的意義到底是什么?”“達·芬奇為什么要摒棄點睛技巧?是想讓作品看起來與眾不同嗎?”“為什么說“手”是神秘氣息的遙遠的余波?”“為什么用較多的筆墨來寫音樂?”。于是我設計表格從“人物細節(jié)”和“藝術技巧”兩個方面在課文中找到“魅力”的解讀。小組紛紛展開討論,在表格的“人物細節(jié)”一欄填上了“微笑”“口唇”“眼睛”等內容,在“藝術技巧”一欄中填上“構圖”“線條”“色彩”等內容。在學生閱讀與分析時,不斷地強化文章通過“恍惚不定”“最縹緲”“最恍惚”“最捉摸不定”這些詞語來解讀“神秘的魅力”的。學生這樣進行了課堂總結:“今天的學習,我知道了傅雷先生深入淺出地教給我們這現外行人欣賞一幅人物肖像畫時如何下眼,同時我也特別佩服傅雷先生,他能夠用音樂來解讀美術作品,原來藝術之間是相通的。我想課后去閱讀傅雷先生這本《世界名作二十講》,繼續(xù)感受他對藝術的獨特見解?!?/p>
再比如教《為了忘卻的記念》一課,學生預習時的問題集中在“題目”和“魯迅筆下的人物”上,于是與學生們共同商討重點理解題目的含義,結合學生提問“為什么他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去了很好的青年”,商討后決定以“魯迅喜歡什么樣的青年”為主線重點講解魯迅如何刻畫白莽和柔石的,再由分析人物到把握作者情感。
碰撞交流中激發(fā)學生更大的潛能并擦出思維的火花,師生都會在這樣的對話碰撞中收獲更多東西。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當聚焦了學生想學習的“教學內容”,突顯學科本體性教學內容,把有限的教學時間用在“刀刃”上,豐富語文積累,發(fā)展思維,才能真正提升語文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