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文華,袁丹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江西 高安 330800)
白蛋白與血漿在腎綜合征出血熱擴容治療中的應用和療效觀察
幸文華,袁丹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江西 高安 330800)
目的 探討白蛋白與血漿在腎綜合征出血熱擴容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本院72例腎綜合征血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膠體溶液和平衡鹽溶液等晶體溶液擴容治療,觀察組給予白蛋白和血漿作為膠體溶液和平衡鹽溶液等晶體溶液擴容治療,比較兩組患者休克,腎功能損害和出血發(fā)生率,休克持續(xù)時間,死亡率。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對照組為66.67%,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休克持續(xù)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休克,腎功能損害和出血發(fā)生率低,死亡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白蛋白與血漿用于腎綜合征出血熱擴容治療,可有效縮短休克的持續(xù)時間,降低休克,腎功能損害和出血的發(fā)生率,降低死亡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白蛋白;血漿;腎綜合征出血熱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全球流行,90%發(fā)生在我國,死亡率達10%,患者易出現(xiàn)休克,出血,腎功能損害,病情危重,進展迅速,預后較差。江西省高安市是出血熱高發(fā)疫區(qū),且重癥患者多,本院近年來采用白蛋白和血漿替代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膠體溶液應用于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擴容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本文對白蛋白與血漿在腎綜合征出血熱擴容治療中的療效,總結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從2010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18~64歲,平均(37.25±4.06)歲,病程2~7 d,平均(3.81±1.24)d;對照組36例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18~63歲,平均(37.91±4.11)歲,病程3~8 d,平均(3.95±1.31)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均排除合并嚴重心肺功能疾患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衛(wèi)生部制訂的《流行性出血熱防治方案與分型標準》[1],且血清EHF-IgM呈陽性。兩組患者對治療方法均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臥床休息,高熱量,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并給予止血合劑、能量支持等治療。自發(fā)熱末期或出現(xiàn)低血壓開始,對照組輸入平衡鹽溶液同時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膠體溶液擴容治療,觀察組輸入平衡鹽溶液的同時則以白蛋白和血漿作為膠體溶液擴容治療,其余治療和對照組無異,觀察兩組患者休克和出血發(fā)生率,休克持續(xù)時間,腎功能損害程度,死亡率,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jù)休克的發(fā)生和持續(xù)時間分為顯效(無休克或者僅出現(xiàn)低血壓或者休克2小時內糾正的)、有效(休克在2小時以上,24小時以內的)、無效(出現(xiàn)頑固性休克或者死亡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7.0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2,P<0.05)。觀察組死亡率(2.77%)明顯低于對照組(1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指標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休克,腎功能損害,出血(發(fā)生鼻出血,咯血,嘔血,便血,大片皮膚瘀斑,內臟出血)的情況,治療組較對照組休克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出現(xiàn)休克,腎功能損害,出血的比例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36例中,發(fā)生不良反應2例,為血漿過敏反應1例,呼吸困難1例,發(fā)生率為5.56%;對照組36例中,發(fā)生不良反應7例,由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蕁麻疹3例,呼吸困難2例,惡心嘔吐2例,發(fā)生率為19.44%,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7,P<0.05)。
表2 兩組患者指標比較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病情復雜多變,可導致休克、出血、腎功能損害,及時正確的治療使低血壓休克得到糾正非常重要,休克時間過長可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出血熱患者容易出現(xiàn)低血壓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全身小血管廣泛受損,加上血管活性物質的作用,導致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漿外滲,使血容量下降,導致低血壓休克發(fā)生,由于血容量不足,血液濃縮,血液瘀滯,促使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發(fā)生,使出血加重,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進一步下降[2],低血壓導致腎血流量不足可加重腎功能損害,從而引起內環(huán)境紊亂等 使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加重。故低血壓休克的擴容治療是本病治療的關鍵,需要引起臨床重視。本研究通過應用白蛋白與血漿代替低分子右旋糖酐擴容治療低血壓休克,充分發(fā)揮白蛋白和血漿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作用,減輕外滲,穩(wěn)定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改善腎小球灌注[3],從而穩(wěn)定血壓和減輕腎功能損害,白蛋白和血漿中的血漿蛋白除了參予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還組成血液緩沖體系,維持血液酸堿平衡,還能分解為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質或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血漿還可參與凝血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對出血熱患者的病情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低分子右旋糖酐雖然也能提高膠體滲透壓,但該藥本身即可加重出血熱患者的血管損傷,特別是每日用量超過1 000 mL以上時,可引起凝血障礙,加重出血傾向[4],故該藥禁用于嚴重血小板減少和有凝血障礙的患者,而出血熱患者多數(shù)存在血小板減少和凝血功能下降,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尤其應慎重,對于尿少的患者,由于該藥由腎臟快速排泄,增加尿黏度,可加重少尿和腎功能衰竭[5],這可能正是本研究對照組患者休克、出血和腎功能損害要較治療組嚴重的原因。在實際工作中關于血漿和白蛋白用法和用量問題,一般視休克程度,按晶膠比3∶1的原則,對肥胖且外滲較重的患者膠體比例可適當增加,晶膠比可達2∶1[6],若休克嚴重,輸液量達到4 000~5 000 mL以上時,則膠體需要1 000~1 500 mL以上,那么20%白蛋白選用150~200 mL,血漿800~1 200 mL左右,輸注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否過敏反應發(fā)生,同時嚴密觀察心肺情況 ,以防誘發(fā)心肺功能不全的發(fā)生。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全國流行性出血熱防治方案[M].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70-287.
[2] 李蘭娟,任紅主編.傳染病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79.
[3] 翁心華.現(xiàn)代感染病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638.
[4] 李冠三.流行性出血熱臨床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27-286.
[5] 王華平,米俊宇.人血白蛋白治療腎綜合癥出血熱低血壓休克患者療效觀察[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1,24(8):20-21.
[6] 艾美容,鄧志士,黃順強,等.調整晶膠比例搶救腎綜合征出血熱休克療效觀察[J].中醫(yī)學實踐雜志,2004,3(5):4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