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林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婦科腹腔鏡手術前患者焦慮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
張 林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目的 分析婦科腹腔鏡手術前患者焦慮特征,評價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婦科擇期腹腔鏡手術患者17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達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入組85例,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以及綜合心里護理。結果 組內(nèi)對比觀察組術前夜、入室前SAS評分低于入院時,對照組高于入院時、入室前高于術前夜,組間對比觀察組術前夜、入室前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用藥干預率1.2%(1/85),低于對照組17.65%(15/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前普遍伴有焦慮,且隨著臨近手術,焦慮會明顯加重,心理干預可減輕焦慮情緒。
婦科;腹腔鏡;焦慮;護理
腹腔鏡手術已成為治療婦科疾病的重要方法,其中不乏惡性腫瘤等疾病。手術本身是一種應激事件,處于對麻醉、并發(fā)癥、療效的擔憂,患者術前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焦慮。焦慮是一種不安全的感受,會影響內(nèi)分泌、呼吸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功能,提示兒茶酚胺物質(zhì)水平,提示心率、血壓指標,影響手術安全,增加術中呼吸循環(huán)紊亂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1]。對于術前焦慮,一般采用藥物干預,但藥物本身具有風險,非藥物干預更受推崇。為進一步提高醫(yī)院的術前管理水平,醫(yī)院對術前管理進行強化,取得一定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婦科擇期腹腔鏡手術患者170例,納入標準:①認知精神正常;②擇期手術;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拒絕參與研究;②低文化水平,視聽障礙等原因無法配合調(diào)查。年齡17~53歲,平均(45.4±4.4)歲。疾病類型:腫瘤囊腫等病灶切除、剜除104例,子宮及其附件全次切除術46例,不孕癥治療20例。有手術史81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103例。惡性疾病或有潛在惡性特征的疾病72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達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入組85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文化水平、手術類型、手術史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有關于心理的護理,主要為術前的健康教育,帶領患者與護士、醫(yī)師認識,答疑解惑,就患者關心的手術問題,進行耐心解釋。同時簡單的要求家屬做好陪伴、安撫,不要刺激患者。在手術當日,若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軀體性癥狀表現(xiàn),可遵醫(yī)囑給予抗焦慮藥物。
1.2.2 觀察組
給予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詳細的健康教育:認知-行為宣教,告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性,通過舉例論證,深入淺出的解釋,讓患者了解不良情緒狀態(tài)害處,如心理壓力過大會增加術中呼吸循環(huán)紊亂風險。(2)解決焦點問題,針對性腹腔鏡婦科手術患者焦慮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進行針對的的干預:①部分患者擔心麻醉影響,甚至出現(xiàn)“麻醉之后不會醒來的恐懼”,多見于性格比較悲觀的患者,需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主動引導患者說出自己的擔憂,詳細解釋麻醉的機制,蘇醒情況,通過詳實的數(shù)據(jù)證實手術的安全性,腹腔鏡手術從整體上看,死亡率極低,有的醫(yī)院甚至數(shù)年都不會出現(xiàn)1例死亡例,患者并不是特殊的,不應過分的擔心;②擔心手術的療效,特別適合惡性腫瘤患者,擔心切除陰性,或診斷性手術擔心診斷結果不佳,也許耐心解釋,善用積極性的信心,如“切緣陽性并不是影響惡性腫瘤預后的唯一因素”,“你發(fā)現(xiàn)的比較早,從過去的調(diào)查來看,生存期非??捎^,相信今后醫(yī)學更加發(fā)達,生存期還會更長”,做好安撫;③對于患者擔心的今后生活質(zhì)量問題,如切除子宮后影響家庭和諧,需做好家屬特別是丈夫的指導,要求做好陪伴,不要頂撞,給予更多的體貼與照料。(3)傳授心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情緒轉(zhuǎn)移法、深呼吸法、肌肉放松法等,若患者自覺心理狀態(tài)不佳,便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如玩游戲、看書等,轉(zhuǎn)移注意力,鼓勵戶外活動,如以橡皮筋彈自己的手臂,感覺到刺痛即刻,知識情緒得到控制。(4)構建完善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對于家屬也需做好宣教,不要刺激患者,不要提及花費等負面的信息,掌握積極心理學等基本的心理支持技巧。(5)靈性護理:主要針對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可采用儀式性的行為宣泄不良情緒。在術前訪視時,護士需要抽出30 min與患者進行深入的交流,以家庭式的語言溝通,安撫患者,引導患者通過抱怨等行為宣泄自己的緊張情緒。
1.3 觀察指標
患者入院時、術前夜、入室前,采用焦慮自測量表(SAS)評價患者焦慮水平。藥物干預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WPS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采用(±s)反映計量資料,計量資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否則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采用n或%反映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組內(nèi)對比觀察組術前夜、入室前SAS評分低于入院時,對照組高于入院時、入室前高于術前夜,組間對比觀察組術前夜、入室前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用藥干預率1.2%(1/85),低于對照組17.65%(15/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不同時間段SAS水平對比(±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不同時間段SAS水平對比(±s)
注: 與觀察組相比,△P<0.05;與入院時相比,*P<0.05;與術前夜相比,▲P<0.05。
組別(n=85) 入院時 術前夜 入室前觀察組 51.4±11.2 43.4±6.9* 45.0±11.3*對照組 51.0±10.4 54.7±7.1*△ 58.3±10.4*▲△
本次研究顯示,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前普遍伴有焦慮。觀察組與對照組入院時SAS水平均高于50分,超過病理性焦慮的范疇。且隨著臨近手術,焦慮會明顯加重,觀察組術前夜SAS高于入院時,入室前高于術前夜,也從側面證實手術是焦慮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術前焦慮屬于典型的應激性事件導致的焦慮[2]。焦慮是一種對危險事件不確定的感受,提示對于患者而言,手術可能是一種危險事件,患者由此產(chǎn)生焦慮。研究證實,強化心理干預可減輕焦慮情緒,將這種焦慮控制在正常水平,觀察組術前夜、入室前SAS低于對照組,同時入室前與術前夜無顯著差異,均低于入院時,患者心理狀態(tài)較好,多數(shù)無需用藥干預。
[1] 楊 曉,葉 赟,張?zhí)m鳳.心理護理干預對圍術期患者不同階段心理應激影響的Meta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8):13-15.
[2] 傅艷玲.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疼痛程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2115-2116.
本文編輯:王雨辰
R473.71
B
ISSN.2095-8242.2017.31.6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