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兵 包鎖柱 賈宗智 興安盟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內(nèi)蒙古 興安盟 137400)
改進型光棒復合清醒表麻用于困難氣道患者插管85例體會
秦大兵 包鎖柱 賈宗智 興安盟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內(nèi)蒙古 興安盟 137400)
目的:研究改進型光棒復合清醒表麻引導氣管插管在困難氣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預計為困難氣道患者手術的患者8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在清醒表面麻醉下誘導氣管插管,實驗組患者在改進型光棒復合清醒表面麻醉下誘導氣管插管,觀察兩組患者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所用的時間。結果:實驗組患者插管成功的概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實驗組患者插管所用的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進型光棒復合清醒表面麻醉進行引導氣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所用的時間短。
改進型光棒 復合 清醒表麻 困難氣道患者 插管
困難氣道是指麻醉師在面罩通氣和(或者)氣管插管時遇到了困難,導致患者在手術中出現(xiàn)非正常癥狀的一種情形。在任何手術中,麻醉醫(yī)生在臨床麻醉中必須保持患者的氣道通暢,如果在手術中患者的氣道不通暢,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患者就有可能發(fā)生心臟驟停、大腦缺氧,甚至死亡[1]。在臨床中,30%的患者因嚴重的困難氣道處理失敗。因此,在手術之前應該做好評估,對每位患者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至關重要。在此次實驗中,選擇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預計為困難氣道患者手術的患者85例,分別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對患者進行誘導氣管插管,現(xiàn)將有關內(nèi)容匯報如下。
選擇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預計為困難氣道患者手術的患者85例,兩組患者均屬于困難氣道的患者。實驗中排除合并重大肝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有嚴重感染的患者,排除有惡性腫瘤的患者等。將85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19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4.2±5.8)歲,體重60~90kg,平均(38.5±10.4)kg。實驗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25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45.9±6.2)歲,體重62~88kg,年,平均(39.8±9.4)kg。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等均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自愿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室生命體征監(jiān)測,包括心率、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兩組患者均注射阿托品0.5mg(使黏膜干燥,避免唾液或者分泌物妨礙局麻藥與黏膜的接觸)。
對照組患者在清醒表面麻醉下誘導氣管插管。具體麻醉方法:用1%~2%的丁卡因噴于咽、喉及氣管黏膜,到麻醉起效1min后,患者平臥,醫(yī)生將患者下頜上提,把氣管導管推入氣管,聽診雙肺呼吸音確定氣管的位置,連接麻醉機,麻醉完成[2]。
實驗組患者在改進型光棒復合清醒表面麻醉下誘導氣管插管。具體麻醉方法:先對患者進行清醒表面麻醉(同對照組),然后將改進型光棒和插管的前段均涂滿無菌石油蠟,把光棒插入氣管導管中,兩者前端對齊,患者平臥,醫(yī)生將患者下頜上提,同時把導管和光棒彎成大約90?,等到表面麻醉起效后,關閉電源,觀察光棒的位置,進入聲門部位時保持光棒不動,再將氣管導管推入氣管,退出光棒,聽診雙肺呼吸音確定氣管的位置,連接麻醉機,麻醉完成[3]。
以兩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所用的時間為觀察指標。成功率:成功:麻醉師一次性直接插管成功,患者沒有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癥狀;失敗:患者經(jīng)過兩次以內(nèi)的插管,都沒有成功,患者出現(xiàn)缺氧、心臟驟停的現(xiàn)象。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兩組患者插管成功率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兩組患者插管所用的時間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兩組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經(jīng)對比,實驗組患者的成功率為68.9%,對照組患者的成功率為45.0%,實驗組患者插管成功的概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成功率
經(jīng)對比,實驗組患者插管時間在1~8min,平均(3.5±1.0)min;對照組患者插管時間在3~14min,平均(5.2±2.3)min,實驗組插管所用的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505;P=0.000)。
清醒表面麻醉是指患者在清醒的狀態(tài)下,將滲透作用較強的局麻藥物與患者局部黏膜接觸,使藥物透過黏膜來阻滯人體淺表的神經(jīng)末梢,最后達到無痛的狀態(tài)。表面麻醉是臨床處理一些較小的創(chuàng)傷、腫物或者人體能夠承受疼痛的范圍下實施的最常見的一種方法[4]。而改進型光棒是一種輔助性工具,在進行氣管插管時,可以利用光棒產(chǎn)生的光斑進行誘導插管,能夠更準確的找到插管到達咽喉部的位置。在患者清醒的狀態(tài)下將光棒和表面麻醉同時進行,患者不但能在麻醉中感受到自己的疼痛或者不舒服,還能及時將不適感告知麻醉醫(yī)師,得到積極處理。
光棒插管成功率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本次實驗中,實驗組經(jīng)一次性插管成功的概率為68.9%,對照組經(jīng)一次性插管成功的概率為45.0%,說明光棒在引導氣管插管時成功率高,便于操作,減少了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實驗組患者插管時間平均(3.5±1.0)min,對照組患者插管時間平均(5.2±2.3)min,實驗組用的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用的時間短,差異顯著(P<0.05)。臨床數(shù)據(jù)證明,單純的進行表面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可對聲門造成的刺激,導致血壓、呼吸、脈搏、心率等升高,況且時間較長,就會加重心腦血管的損害,當在困難氣道插管時,利用光棒插管時不需要挑起會厭,對人體咽部的刺激性小,用的時間短,不會引起心腦血管的一些不良反應[5]。
綜上所述,改進型光棒復合清醒表面麻醉進行引導氣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所用的時間短。
[1] 王慶超,劉環(huán)秋,何岍妍,等.已預料困難氣道患者在清醒鎮(zhèn)靜表面麻醉下氣管插管方式的選擇[J].臨床誤診誤治,2016,29(5):84-87.
[2] 李文禮,黃小甜,何凱.氣管插管持續(xù)聲門下吸引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應用研究[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17,22(2):120-121,132.
[3] 王小永,韓文占.快速誘導全麻下光棒引導經(jīng)口氣管插管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4):116-117.
[4] 來偉,丁國友,帥君,等.表面麻醉下無肌松藥氣管插管在會厭聲帶手術麻醉中的應用[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5,17(5):474-477.
[5] 陳麗芬,薛慶生.口咽通氣道輔助纖維支氣管鏡用于清醒氣管插管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4):409-411.
Improved Light Bar Compound Awake Table Lin for 85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irway Intubation
QIN Da-bing BAO Suo-zhu JIA Zong-zhi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Xing?an People?s Hospital (Inner Mongolia Xing?an meng 137400)
1006-6586(2017)17-0124-02
R614
A
201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