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sù),自幼好學,能辭善賦。明朝初期戰(zhàn)亂甫停,民不聊生。朱橚考察可解饑饉的野生植物414種,證實其花、實、根、干、皮、葉之可食者,分草、木、谷、果、菜五部,逐一繪圖說明,取名《救荒本草》,以備荒年充饑之用。被后人譽為“南方人參”的絞股藍,首次被收錄在此書中。
絞股藍,葫蘆科攀緣植物,喜陰濕溫和的氣候,多生在林下、小溪邊等蔭蔽處,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陜西省平利縣、甘肅省康縣、湖南、湖北、云南、廣西等地。絞股藍藥用價值比較高,民間稱其為神奇的“不老長壽藥草”。
傳說古時候在廣西大瑤山下,有一個樵夫因為不堪忍受財主的欺壓,悄悄逃進了深山。當時正逢深秋,他又累又餓,暈倒在一條小溪旁。半夢半醒中,他看見一個長著白胡子的老頭走上前來告訴他,吃長在溪邊的一種藤蔓狀野草,不僅可以充饑,還可以延年益壽,說完就消失了。樵夫驚醒后,果然看到身邊不遠處一塊大石頭后面,長著夢中所說的藤蔓狀野草。饑餓難忍的他也沒多想,拽過一把就往嘴里送,味道微苦,吃下后,頓時覺得神清氣爽,疲勞盡失。就這樣,他靠著藤蔓狀野草在深山里一待就是40年。待下山時,他鶴發(fā)童顏、身強體健,而山下和他年紀相仿的人早已是風燭殘年。樵夫用來充饑的這種野草,就是絞股藍。
實驗研究表明,絞股藍對于促進腸胃消化吸收、補腦安神、調(diào)脂減肥、抗癌、抗衰老都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除非栽培,我們廣大北方地區(qū)很少有野生的絞股藍。因為絞股藍和另一種中草藥烏蘞莓外形相似,媒體上一再有誤將后者當成前者泡水飲用致人中毒的報道。二者最大的區(qū)別是烏蘞莓卷須和葉對生,而絞股藍是卷須與葉同側(c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