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地鐵6號線上,一男子拒絕給抱小孩的婦女讓座,一位大媽上前勸阻,并引發(fā)糾紛。上海軌道交通公安在事發(fā)后介入調查,該男子稱當天是去做志愿者,一天下來也很累,所以沒有主動讓座。男子拒絕讓座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爭論。
【述評】 讓座本身是文明禮貌、道德素質的表現(xiàn),可是當讓座變相成為一種義務,成為被讓座人權利的時候,道德已經(jīng)被綁架了。
讓座看似是件小事,其實包含著人性的某種悖反。一方面它是個人的權利,你可以選擇讓或不讓;但在公共場合的大背景中,讓座就變成了一種責任,一種義務,因為有了道德力量的約束。志愿者沒有為老人讓座,違背了公眾心中的道德感,在某種程度上抗拒了義務的履行,受到人們譴責;但同時他忙了一天,身體感到疲勞,不讓座也是志愿者的權利。
這讓筆者想到,近日《戰(zhàn)狼2》票房大賣,恰逢九寨溝地震新聞又傳出,不少網(wǎng)友理直氣壯地在導演吳京微博下留言:“吳老板,戰(zhàn)狼票房馬上突破40億,你給災區(qū)捐一個億吧!”這些言論也讓吳京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這不是道德綁架又是什么?如今,我們常常提及道德綁架,然而何為道德?道德應該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綁架他人的。因此,從這個層面講,道德是不應該和綁架放在一起的。如果把道德當成一種強迫行為,那么公民素質還有亟待修煉提升的余地?;蛟S,面對道德綁架,我們應該不斷提醒自己:知道什么是對的,我們盡力去做,而不是強迫別人去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