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聽說香山紅葉是北京最濃最濃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樂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凈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湊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導。這位老向導就住在西山腳下,早年做過四十年的向導,胡子都白了,還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們先邀老向導到一家鄉(xiāng)村小飯館里吃飯。幾盤野味,半杯麥酒,老人家的話來了,慢言慢語說:“香山這地方也沒別的好處,就是高,一進山門,門坎跟玉泉山頂一樣平。地勢一高,氣也清爽,人才愛來。春天人來踏青,夏天來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著問:“不知山上的紅葉紅了沒有?”
老向導說:“還不是正時候。南面一帶向陽,也該先有紅的了?!庇谑怯猛昃骑?,我們請老向導領我們順著南坡上山。好清靜的去處啊。沿著石砌的山路,兩旁滿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聽說三伏天走在樹蔭里,也不見汗。
老向導帶我們走進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邊有兩眼泉水。石壁上刻著“雙清”兩個字。老人圍著泉水轉了轉說:“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塊碑不見了?我記得碑上刻的是‘夢趕泉。”接著又告訴我們一個故事,說是元朝有個皇帝來游山,倦了,睡在這兒,夢見身子坐在船上,腳下翻著波浪,醒來叫人一挖腳下,果然冒出股泉水,這就是“夢趕泉”的來歷。
老向導又笑笑說:“這都是些鄉(xiāng)村野話,我怎么聽來的,怎么說,你們也不必信?!?/p>
聽著這個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談些離奇的傳說,你會覺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話色彩。我們不會那么煞風景,偏要說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連一片紅葉也看不見?
老人說:“你先別急,一上半山亭,什么都看見了?!?/p>
我們上了半山亭,朝東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莽莽蒼蒼的河北大平原就擺在眼前,煙樹深處,正藏著我們的北京城。也妙,本來也算有點氣魄的昆明湖,看起來只像一盆清水。萬壽山、佛香閣,不過是些點綴的盆景。我們都忘了看紅葉。紅葉就在高頭山坡上,滿眼都是,半黃半紅的,倒還有意思??上~子傷了水,紅得又不透。要是紅透了,太陽一照,那顏色該有多濃。
我望著紅葉,問:“這是什么樹?怎么不大像楓葉?”
老向導說:“本來不是楓葉嘛。這叫紅樹?!比缓笾钢愤叺臉湔f,“你看看,就是那種樹。”
路邊的紅樹葉子還沒紅,所以我們都沒注意。我走過去摘下一片,葉子是圓的,只有葉脈上微微透出點紅意。
我不覺叫:“哎呀!還香呢?!卑讶~子送到鼻子上聞了聞,那葉子發(fā)出一股輕微的藥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p>
老向導也慢慢說:“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導,早先就沒聞見過?”
我的老大爺,我不十分清楚你過去的身世,但是從你臉上密密的紋路里,猜得出你是個久經(jīng)風霜的人。你的心過去是苦的,你怎么能聞到紅葉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這么大年紀的一個老人,爬起山來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們可總是落在后邊,跟不上。有這樣輕松腳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該是輕松的,還能聞不見紅葉香?
老向導就在滿山的紅葉香里,領著我們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和昭廟,還有別的香山風景。下山的時候,將近黃昏。一仰臉望見東邊天上現(xiàn)出半輪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記起來,說:“今天是不是重陽?”一翻身邊帶的報紙,原來是重陽的第二日。我們這一次秋游,倒應了重九登高的舊俗。
也有人覺得沒看見一片好紅葉,未免美中不足。我卻摘到一片更可貴的紅葉,藏到我心里去。這不是一般的紅葉,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經(jīng)過風吹雨打的紅葉,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不用說,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導。
(有刪改)
這是一篇有關秋天的游記,游覽的蹤跡是貫穿全文的一條明線,然而寫紅葉并不是作者的目的。山路在作者的腳下延伸,老向導的形象卻在搖曳多姿的風景轉換中逐漸清晰?!斑@不是一般的紅葉,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經(jīng)過風吹雨打的紅葉,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弊骷覘钏芬晕镉魅?,在他眼中北京最濃的秋色是香山紅葉,更是“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的老向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