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菊清
(江西省鷹潭市解放軍第一八四醫(yī)院急診科,江西 鷹潭 335000)
風險管理措施對降低急診護理風險的實施效果研究
胡菊清
(江西省鷹潭市解放軍第一八四醫(yī)院急診科,江西 鷹潭 335000)
目的分析風險管理措施對降低急診護理風險的實施效果研究。方法 選取我院急診科2016年5~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措施,觀察組采用風險管理措施。觀察并比較兩組搶救物品完好率、護理缺陷發(fā)生率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搶救物品完好率高于對照組,護理缺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診科護理中加入風險管理措施對降低急診護理風險有巨大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風險管理;急診科;護理管理
護理工作中急診護理屬于危險的工作,因此在急診的護理過程中,加強護理人的風險預見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護理工作要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規(guī)劃,盡可能使風險在控制范圍內[1]。護理風險有許多特殊的特點,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情況的存在,在急診科室中每個護理人員都承擔著很重要的責任,來急診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較重,而且存在很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所以急診的醫(yī)療投訴和醫(yī)患糾紛發(fā)生率也最高。此外還有大批量急診的發(fā)生都需要急診護理的配合,大批量急診風險因素特點是人數(shù)多,具有突發(fā)性和不可預知性,因此合理足夠的人力資源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和前提,面對這樣的情況急診的護理人員應該提高相關風險的預見性。本次研究風險管理措施對降低急診護理風險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急診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呼吸道管理、基礎特征護理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風險管理措施,具體如下。
1.2.1 相關制度的建全
護士長依據(jù)護理安全管理的制度,根據(jù)急診室的實際情況制定風險管理措施,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醫(yī)療糾紛事件的發(fā)生,也要經過患者了解和同意,根據(jù)日常中遇見的一些意外及突發(fā)狀況制定相對的應急措施,為保證以后護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提供可靠依據(jù),并定時合理的改進和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
1.2.2 加強風險意識
定期組織急診護理人員進行開會討論,探討護理工作經驗,定期培訓護理人員急救藥品和急救設備的使用方法,及時總結工作中出現(xiàn)的難題,另外也要向護理人員普及醫(yī)療事故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2]。
1.2.3 護理文件的記錄
急診科護士要及時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治療過程,保證記錄護理信息及時正確,并進行妥善保管,定時審查。
1.2.4 搶救物品的管理
對急救的儀器及藥物,要安排專人負責,做好各種儀器的清潔和保養(yǎng),同時做好儀器的使用記錄,每次使用儀器后都要進行檢查,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登記和匯報。
1.2.5 大批量急診的管理
大批量急診一旦發(fā)生,護士長立即調配護理人員,配備足夠人力和物力,使有限的人力得以充分合理利用,合理彈性排班,啟動醫(yī)院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
比較兩組搶救物品完好率、護理缺陷發(fā)生率、護理質量及大批量急診管理質量評分。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搶救物品完好率低于觀察組,護理缺陷發(fā)生率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物品完好率及護理缺陷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違規(guī)操作 基礎護理水平 文書規(guī)范性 消毒滅菌 大批量急診管理質量對照組 3.67±2.08 85.84±5.02 90.26±3.17 89.98±2.10 84.82±4.31觀察組 0.83±0.23 95.82±4.15 97.15±3.38 99.25±1.37 90.12±3.16 t 8.189 12.306 7.098 5.282 10.243 P<0.05 <0.05 <0.05 <0.05 <0.05
風險管理是當今比較創(chuàng)新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對護理風險中的有關因素進行系統(tǒng)分析,然后再針對不同的護理風險制定預防措施,這樣可降低急診護理中的各種風險,提升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有效的護理服務[3]。急診患者的病情均較嚴重,而且病情變化較快。大部分患者一送到急診就需要立即治療,這樣使得急診造成傷殘和死亡的概率高于其它科室,也使得急診的工作增大,護理風險增加。因此在急診科實施風險管理措施,提升護理服務質量越來越重要。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各種工作的疏漏及對家屬相關方面教育的缺少。所以要對急診護士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專業(yè)知識和綜合素質,加強護理人員面對應急和突發(fā)事件的應對能力,增加護理安全度,盡可能降低人為因素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實施護理風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護理錯誤的發(fā)生,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4]。在急診護理中要及時管理不安全事件,包括各項護理操作是否規(guī)范合理,并且要加強醫(yī)護人員的責任和安全性,不定時優(yōu)化護理流程[5]。在搶救治療大批量急診患者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措施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急診護理管理中增加風險管理措施,可提高護理質量,降低突發(fā)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值得臨床中推廣使用。
[1] 陳綺堅,孟金鳳,趙華宇.風險管理標準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108-109.
[2] 陳小明,葉舒展,徐鳳珠.護理風險管理對急診護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12):1823-1824.
[3] 楊艷青,譚春興,吳木富,等.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8):177-178.
[4] 魏安娜.護理風險管理對減少急診護理缺陷和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5,(2):57-59.
[5] 張秀霞.風險管理對提高急診護理干預質量及降低護理風險的影響[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4,(12):45-47.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40.152.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