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許德剛
對“家校結合”方法的思考與實踐
文 | 許德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為細致、復雜的任務。這就是說教師和父母都是無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絕不是教師、學校單方面能完成的事情,離開了家庭教育和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寸步難行,就是勉強進行也是事倍功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也是最重要的場所,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之上的。學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校的合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xiàn)在,我們的許多學校存在著家校合作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家長一方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子女成才有著迫切的愿望,一方面由于文化水平相對偏低,教育思想理念相對落后,再加上忙于打工掙錢,把子女托付孩子的爺爺奶奶代管,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這些現(xiàn)實問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農(nóng)村學校存在著與城市所不同的家校結合的種種困難。許多學校老師避重就輕,只顧自己在學校里單身打拼,忽視了家長的存在,沒有充分發(fā)揮出家長這份不可多得的教育力量,因而在調(diào)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方面做的工作太少,造成學校工作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更得不到家長的參與和幫助,甚至造成學校工作受到家長極力反對的被動局面。實踐證明,家長工作做到位,學校工作就能得到他們的理解、支持、參與和幫助,就會出現(xiàn)事半功倍。反之,家校關系緊張,工作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就不能左右逢源。越是這樣,學校越抓不住家校結合的主動權,不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家校結合的長效機制,造成家校結合中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流于形式的不良局面。
如何得到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如何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是校長帶領老師們應該深入研究并認真做好的一大課題。因此,我校在齊魯名校長培養(yǎng)工程中,確立了“基于網(wǎng)絡時代農(nóng)村小學家校結合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帶領五處小學的校長和老師進行實踐性研究,探索家校結合路徑和方法,搭建更多家校結合平臺。研究的過程是對校長自身和全體教師提升實施家校結合能力、提高家校結合的成效、進一步促進學校發(fā)展的過程。通過研究,積極推進家校結合,改變過去學校工作單打獨斗、唱獨角戲的被動局面,打破制約班級管理和學校教育更快更大發(fā)展的瓶頸,把家長的力量充分調(diào)動起來,參與進來,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形成正能量。通過實踐和研究引領學生家長正確進行家庭教育,并理解、支持學校教育,積極主動參與學校教育,使家校雙方充分結合起來,促進學校工作更快更好地發(fā)展??傊?,家校結合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我們思考、研究和創(chuàng)新。
在家校結合的工作中,我們一方面繼承、發(fā)揚、改進傳統(tǒng)的方式,如家訪、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委員會等,使其更適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把家長請到班級和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中來,并鼓勵家長到學校做義工,直接參與學校事務,參與學校管理。對我們農(nóng)村小學的校長和老師來說,盡管這樣做困難很大,但也絕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這些小學生的家長大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父母,有一定文化程度,有望子成龍的迫切愿望。事實證明,只要我們有真心、誠心和恒心,就一定會感動學生家長,找到工作的切入點,然后一步步地把家校結合工作推動起來。
在信息社會,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撐,任何工作都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們與時俱進,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開拓新的家校結合方式,如建立家長微信群、QQ群、云平臺進行信息化的家校結合。這既需要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還要對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培訓和應用指導。
2017年2月,我校與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附屬小學結成對子,把“優(yōu)學向上”網(wǎng)絡平臺引進學校,把老師的教育教學與家長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皟?yōu)學向上”的運行模式是,教師通過手機端發(fā)布任務,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依據(jù)教師的任務要求上傳視頻、圖片、語言等多媒體文件,形成一個開放的任務回饋群。學生、家長、教師可以看到每個同學上傳的任務?!皟?yōu)學向上”網(wǎng)絡平臺就像一個連接器,把課堂內(nèi)外的學習連接起來,把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家長的參與連接起來。家長有了用武之地,再也不是袖手旁觀者,他們積極行動并參與進來,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找到了家校聯(lián)系的新途徑,解決了農(nóng)村學校期盼已久卻一直無法實現(xiàn)的難題。通過“優(yōu)學向上”,學生家長不用走進學校便實現(xiàn)了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而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不影響家長從事的其他工作,因此,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接受。
在引領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和調(diào)動家校結合的積極性方面,我們在注重發(fā)揮校長、老師的指導作用的同時,注重優(yōu)秀家長的現(xiàn)身說法和模范帶動作用。通過辦家長學校,讓家長走上講臺,介紹經(jīng)驗,談感想說體會,以家長影響、改變家長,以家長帶動、促進家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yōu)秀家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往往超過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說教。
常言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發(fā)揮優(yōu)秀家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外,我們還注重專家的引領作用,多次請專家到學校做報告,把家長引向正確的教育思想上來,改變家長過去落后的甚至是錯誤的教育觀念,調(diào)動和激勵他們主動與學校結合,積極參與學校工作,打開家校結合、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今年5月份,有6位專家分別就“如何家校結合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當代小學生及家長存在的常見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防溺水、防踩踏、CPR安全教育”“6-12歲兒童常見疾病的治療及保健”“6-12歲兒童科學膳食與營養(yǎng)”“如何做優(yōu)秀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等6個主題為家長們做了報告。聽完報告的家長,思想豁然開朗,感到從前自己應承擔的教育責任的缺失和家庭教育方法的簡單粗暴,極大地調(diào)動了家長們參與家校結合活動的積極性,改變了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高新區(qū)韓集聯(lián)校)
責任編輯: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