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娣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仍然不樂觀,繁重的作業(yè)和學習的壓力給小學生造成負擔,并且超出了小學生能接受的范圍。因此,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增效減負工作,就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重點。
小學語文課業(yè)負擔增效減負效果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遵循新課改精神,完善語文教學方式,根據實際學情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活力的教學過程,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必須要落到實處,優(yōu)化整合教學資源,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筆者根據實際小學語文教學經驗,闡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希望對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具有推動作用。
一、把“自主”設計在互動過程中
1.提供探究問題,開辟自主空間
“減負”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和心理負擔,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為了減少小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象,語文教師要鼓勵小學生自主學習,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還要為小學生開辟自主空間,想方設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質疑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鼓起小學生“說”的勇氣。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將相和》,為了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提高學習效率,我提供了探究問題:題目是《將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時候,為什么不和呢?課文主要寫“將”還是寫“相”?將和相又是怎樣和好的?我給小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當他們逐漸掌握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內在聯(lián)系,從中得到啟發(fā)和教育,懂得做人的一些深層次道理。只有小學生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才能把班集體搞好。最后根據“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我要求小學生寫一篇400字的感想,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
2.小組合作互助,展示學生個性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小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提高對小組合作的重視,讓小學生從傳統(tǒng)的學習思維中解放出來,小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探求“增效”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立足課堂,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組織力。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太陽》,這是一篇寫物的說明文,學習這一課,除了要了解有關太陽的知識,還要學習介紹有關太陽知識的語言和表現(xiàn)方法。在小學生自由朗讀之后,我將小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引導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的特點自主學習,然后組織小組間進行交流,使小學生更加全面的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我還為每個小組布置任務,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寫作中去,寫一個關于“月亮“的練筆,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方法,把月亮的特點說清楚。相對于以前教師串講為主,小學生在合作互助課堂上更具有活力,探求的興趣更強烈。
二、把“生活”設計在教學內容中
1.構建生活情境,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靈活多樣,適合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只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一定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師應該善于構建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語文教學素材,為小學生提供鍛煉思維的平臺。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可以擴大小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生活的技能,實現(xiàn)生活“語文化”,使小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火燒云》,課文以自然奇觀“火燒云”為題,通過形象的語言向小學生展示了天空中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學時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火燒云圖片,并且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向小學生解釋火燒云的特點及形成過程。我詢問小學生在生活中是否見過火燒云,并描述一下自己見到的火燒云是什么樣的?語文教師要將自己的觀念由傳統(tǒng)的講授法轉化到師生共同體驗上,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生活圖景,讓小學生真真切切的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習習慣
有一些小學語文課文中講述了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但是小學生對這些現(xiàn)象往往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的小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理解能力。以為的小學語文教師只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小學生的一種負擔,在新時期語文教師要徹底改變固有觀念,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桂林山水》,由于小學生對桂林山水比較陌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拉近小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受到生活中外出旅游需要導游的啟發(fā),我將全班學生分成兩隊,分別是“桂林山景”“桂林水景”。然后,告訴小學生,這兩個隊就是兩支導游隊伍,哪個導游隊伍能把桂林山水的景點介紹得繪聲繪色,游客就會跟著他們去旅游。小學生都積極的參與進來,有的介紹景點圖片,有的朗讀景點特色,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小學生在學習中也收獲到了快樂。
三、把“興趣”設計在課后作業(yè)中
1.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語文考試以筆試為主,教師為了應付考試,經常會布置大量的作業(yè),采取“大撒網”戰(zhàn)術,防止遺漏學科考試內容。但是這樣的方式脫離了教學實際,使小學生厭煩語文課,影響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堅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語文作業(yè)形式,布置開放性的作業(yè),多設計一些發(fā)展學生特長、提高學生能力的作業(yè),滿足小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要把布置作業(yè)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可以采取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布置作業(yè)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作業(yè)布置既要有利于舊知識的鞏固,又要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啟發(fā)性,促進知識的內化。既要體現(xiàn)出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檢查,又要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比如,學習了人教版小學語文《花的勇氣》以后,我設計了拓展作業(yè),我在教室的四角分別掛上一個“萬花筒”,讓小學生課后搜集各個季節(jié)開花的相關圖畫、詞語或句子,然后投放到相應的筒中,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拓寬了對不同季節(jié)花的了解。
2.豐富課外實踐,促進身心發(fā)展
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多種多樣,既可以緩解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夠強化小學生的集體精神。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應該有目的、有組織的,而不是讓小學生盲目活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為小學生們提供更多更廣的鍛煉空間,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大大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效益。比如,講完人教版小學語文《宴子使楚》,我采用表演的方式開展課外活動,即將小學生分成六人一組,小組內合作,小組間比賽,引導小學生根據課文里自己喜愛的角色和片段進行表演,發(fā)揮想象力,編寫獨特的劇本,在表演時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特征。表演結束后評出最佳演員、最佳劇本、最具創(chuàng)意,等等。小學生對這次表演都非常重視,參與熱情很高,他們認真研究劇本里的每個人物,還自發(fā)的為人物設計服裝。他們仔細的閱讀著原文,希望從課文中獲得啟發(fā)。在這次活動中小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學習語文不再是枯燥乏味的。
總而言之,如今小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小學語文有責任也有義務進行增效減負,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小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愉快。作為一線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反思自我,分析學情,審視學科,積極的摸索與實踐,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