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當一些孩子遭遇個人的不幸事件或家庭變故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后,通過藝術的表達方式能更加自然地幫助孩子開啟心靈的窗戶,增進自我成長。人們的思維大多數(shù)是視覺的;記憶可能是前語言的或者是禁錮的,人們的創(chuàng)傷經(jīng)驗等可能被壓抑,用語言無法提取,從而難于治療。藝術本身是符號的和價值中立的,心理受創(chuàng)者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愿望和問題,這種表達具有隱蔽性,沒有社會道德標準等方面的顧忌。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和沖動,如果能被個體所覺察和接受的話,個體才可能把毀滅性能量變成建設性能量。
現(xiàn)行的美術教育也許更需要一種旨在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新型美術教育?如何讓少兒的藝術創(chuàng)作發(fā)揮視覺之外的心理治療作用?這是對千秋事業(yè)彌足珍貴的經(jīng)驗。
一、藝術的心理治療功能與藝術治療(ArtTherapy)
1、藝術能表現(xiàn)心理感受,具有治療心理疾病的功能。人的內心活動像水面下的冰山,大部分浸沒在潛意識之下,由于許多的禁止,極想得到釋放的本能欲望不能得到直接滿足時,人們會另辟蹊徑以實現(xiàn)內心深處的愿望,如果以社會可接受的渠道釋放出來,人就相對地保持健康。假如這種能量受阻轉而加害自我,嚴重的可能會產(chǎn)生神經(jīng)病癥狀。藝術能非常直接的表達人的本能欲望。如洞穴中的壁畫不僅是為了觀賞,更是為了帶給狩獵者希望和勇氣。色彩燦爛鮮明、對比強烈的畫面,能使欣賞者精神振奮;反之,八大山人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讓欣賞者心境憤懣深沉。
2、藝術治療是以藝術(包括繪畫、音樂、舞蹈、雕塑等藝術形式)為介質進行心理輔導與治療的方法。在藝術治療中,治療的過程、方式、內容和聯(lián)想的每一部分都反映出個人的人格發(fā)展特征和潛意識。藝術治療的領域有兩個主要取向:一、藝術創(chuàng)作便是治療,這種創(chuàng)作的過程可以緩和情緒上的沖突,也為患者提供一種看待自己所面臨問題的新方式。二、若把學習藝術應用于心理治療,則學生所生產(chǎn)的作品和關于作品的一些聯(lián)想,對于維持個人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平衡一致的關系有極大的幫助。
3、藝術治療如何幫助意外心理創(chuàng)傷兒童?以“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即治療”的角度來看,當受傷兒童愿意動手創(chuàng)作時,即開始了心理治療,由于創(chuàng)作本身就有釋放情緒,達到放松的效果,因此不論孩子的創(chuàng)作是什么,即使只是任意涂鴉,只要孩子能專注與投入,他便暫時忘卻了傷痛,而內在也自發(fā)性的開始療愈的運作。
二、研究與探索藝術教育的心理治療功能的意義
格雷斯·釘克雷格在《人的發(fā)展》中認為藝術是兒童游戲的最高形式,在這里,運動神經(jīng)和知覺、認識、情感的調整與配合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能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學科。藝術所以存在于教育中,是為所有的人而藝術,亦即藝術教育貢獻于實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達成藝術的內在價值受惠于學生。根據(jù)少兒美術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我們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治療取向的美術課程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從長遠角度看,少兒在學習藝術、強化藝術感受能力的同時,還能消除少兒的心理困惑、治療心靈創(chuàng)傷。
三、在小學開展治療取向的美術教育
(一)、人員組織的形式
學校領導支持并參與實踐,與美術教師、音樂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組成小組,開展協(xié)同教學或合作研究;美術教師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培訓,能以“美術老師身份的藝術治療師”開展心理治療。
(二)、小學美術治療的形式與治療活動的組織
1、個體治療
美術教師與學生會見一般有親人出席,也可以是孩子的可以信賴的老師。與兒童家庭的會談結束后,老師注意力逐漸轉向兒童,通過讓兒童自己對活動相關事項作決定,可以讓其體驗到被支持與被尊重。
2、團體治療
大部分小學生更適合進行團體而非個體美術治療。少兒團體輔導不僅涉及類似成人團體治療的治療性因素,還包括以下與少兒密切相關的治療性因素:
團體美術治療所具備促進創(chuàng)造力和游戲的特點。針對注意力品質較弱的小學生開展以治療為取向的繪畫教學活動,以提升他們的意志管理能力;組織反對權威型教師或家長的小學生進行彩紙剪貼畫、雕塑等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幫助他們恢復自信與交流能力;針對校園欺凌行為開展互動性的綜合材料制作活動,以改變學生的行為態(tài)度。
不過,針對小學生,教師需采取更加積極的角色,提供相對多的組織和指導,需提供一種讓他們感到安全的模式(Prokoviev,1998)。
3、輔導形式
結合我校的省拓展課程水彩畫,可設計水彩畫為主要媒介。探索自己內在的感情,形成某種心象,同時伴隨身體的感覺,通過色彩和筆紙,這些由心理情感而來的不可觸及的內容得到了體驗,并以繪畫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外部世界,實現(xiàn)潛意識的具體化。
治療者通過對作品的認識,可以真正看到作畫者的內在世界,并得以考察智力、人格的完整程度、對待家庭與親情的態(tài)度、對待自我成長的態(tài)度,可以對它進行更深的體驗和思考。作畫者通過思考,個體有了對人生的感悟,有了對自己和生命的新想法。
(1)自由繪畫的方法??梢援嬋魏蜗氘嫷氖挛?,考察壓抑最深的情緒、最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2)命題繪畫的方法。畫房子、樹、人、情緒、夢、事件、愿望。受試者總是會把最重要的特征表達出來——即心理特征再現(xiàn)。
(3)繪畫講述的方法。通過視覺形象的方式把他們自己的經(jīng)驗、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可以讓問題外化。
四、美術治療的實踐案例
受試者小華是一個智力正常而個性偏內向的三年級男生。學齡前期有了口吃的障礙。他一至三年級的班主任是緊張焦慮的人,喜歡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里,偶爾會大聲斥責不聽話的學生。平時與同學關系一般,當老師提問時講話嚴重困難。但發(fā)現(xiàn)小華在家中、課間這些安全、自由的氛圍里語言流利,創(chuàng)作時自在投入。小華的處境是需要我們商討并多角度地做些工作的。當每次試驗告一段落,筆者和小華談起畫中情境時,他能微笑地慢慢說出畫中情節(jié),興奮時會急于表白??上驳氖撬男睦韷毫υ谥饾u緩釋。endprint
小華3月初在課堂上完成的自由創(chuàng)作的剪紙貼畫《小華吃面》。請注意小男孩(局部):眼睛是大大的圓形,瞳孔是個小點,沒有剪出嘴巴與鼻子,手腳張開。小男孩站在房間中央,似乎沒吃面的興致,或者受到突如其來的干擾?畫面中兩扇小而規(guī)則的正方形窗戶高高地裝在墻兩邊,方桌上放著兩碗面。還出現(xiàn)了關閉的冰箱,橫在前面的小凳子。這個房間讓人聯(lián)想到蒙克的《吶喊》——沉悶、孤獨和有強烈自我實現(xiàn)欲望的內心世界。
另外,小華只選用了紫色和橘色。
小華的心理狀態(tài)可能常處在自我封閉與亢奮中,讓人覺得隨時準備抵御來自外界的侵擾與孤獨無助。經(jīng)過對他將近3個月的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小華的個性已有較大的改變,可以較流利地與老師交流了。小華4月底的一次拓印畫——小男孩無羈無絆地笑著。
三年級男生小張說自己的作品是看到“魚咬人”的電視新聞報道時剪出來的。這則新聞給了小張深刻印象,他剪紙時的心理與生理或許已虛擬經(jīng)歷了一場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生死劫,助他形成心理抵御機制。
治療取向的美術教育更強調藝術與心理技術相結合的教育方法,良好的過程對施受雙方都該是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之旅。
創(chuàng)意的培養(yǎng)、壓力的紓解與人文的蘊含成為當代人重要的課題,在學校藝術教育領域,以中小學美術教育為媒介開展藝術治療,卻可以打開一個新的視野。如果能將藝術治療的更多方法應用于義務美術教育的各學段,這無疑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孟沛欣 藝術療法--超越語言的交流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http://baike.baidu.com/view/3360133.htm
[2]心理疾病怎樣進行藝術治療?
http://www.020xl.com/html/xinli/other/art/120.html
[3] 美術教育應注重促進兒童人格的和諧發(fā)展 陳彤
http://www.lunwenda.com/jiaoyu200804/78859/
[4]意外創(chuàng)傷兒童的”藝術治療”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92218/
(舟山市定海區(qū)海濱小學 浙江舟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