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_林明進
老祖宗的生命哲學(下)
講者_林明進
林明進同他的老師愛新覺羅·毓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可人生逆境多,孔子周游列國14年,孟子周游列國18年。我的老師(毓鋆)說,他一生的抱負想同孔子一樣,但他到臺灣以后就不再碰政治?!兑捉?jīng)》每一個爻,就是一個勢,形勢,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天時、地利、人和,而是形勢比人強。中國人學《易經(jīng)》,不是為了算命,而是懂得通權(quán)達變。權(quán)是秤錘,秤錘的價值在于幫助秤桿發(fā)揮作用,秤錘的位置必須恰到好處,才能秤出東西準確的重量。這個位置就是中道。
《易經(jīng)》的乾卦上九,亢龍有悔,《文言傳》中對的解釋有對圣人的定義。每個人都有圣心,具備圣人的品質(zhì),只要開發(fā)自己,都可以自我實現(xiàn)。佛家說人人都有佛性,“觀自在、明心見性”,見性就可成佛。
中國人不枉自尊大,每個民族都有其價值,重視別人文化的價值,更應(yīng)該正視自己的血脈。中國強大的時候,不征服別人,任何事物來到中國會演變成中國的東西,因為包容,有容乃大。西方國家則通過政治、經(jīng)濟、文化去征服其他民族。
↑《西廂畫眉圖》,在中國古代夫君為妻子畫眉是極其私密的閨房之樂
→宋朝理學需要孟子的性善論
中國人生命的奧秘很務(wù)實,讓生命發(fā)展其價值。
儒家從兩性之愛發(fā)展出仁愛,但沒看到萬物生生不息。道家則看到整個宇宙,孕育萬物,萬物自然生生不息。然,如此;自然,自己如此。老師教學生有必要將每一個字講清楚,中國的漢字是有生命的。自然的概念,創(chuàng)造了道家思想。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當教主,只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忙著玩手機,上網(wǎng)等等。
中國人生命的奧秘很務(wù)實,讓生命發(fā)展其價值。
《中庸》第十二章,“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中國古代看到皇帝,官員出巡都要避讓。但面對生命時敬畏的態(tài)度,皇帝和百姓一樣。在臺灣的鄉(xiāng)村,看到結(jié)婚的轎子,送上山的棺木任何人都要避開。這是文化傳承的一種禮數(shù),也是一種迷信。在特定的時代,迷信只是表面,但其實是內(nèi)心的約束。嫁娶和入土都有時辰,不能誤了時辰。入土為安,誤了時辰就不安;娶媳婦要生育后代,時辰對了新娘才能安。中國很多奇怪的禮數(shù),其實背后有強大的文化元素。“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五倫的第一倫就是夫婦。典故張敞畫眉講,東漢時的張敞經(jīng)常在家給妻子畫眉,長安城中傳說張京兆畫的眉毛很嫵媚。有司就以此參奏張敞?;实蹎枏埑ㄓ袥]此事,張敞回答:“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夫妻間有個詞叫體貼,指相親相愛。兩個身體貼在一起,緊密相連,完全沒有縫隙就是體貼。這是兩性之愛,最完美升華的形象。夫妻之間有閨房之樂,但邁出房門,就相敬如賓。恭敬,敬對別人,恭對自己,但兩個字都有謹慎的意思。
中國的倫理是上下關(guān)系,師生、君臣、父子……先上后下?!熬钩家远Y,臣事君以忠?!庇星昂箨P(guān)系,父慈子才孝,兄友才弟恭。倫常中的上,需要先做好自己,倫理的價值不在分上下,而是尊重。孔子杏壇教書,同學生有一丈的距離。這個距離代表尊重,不是疏遠。高速公路上檢測距離的標志,是為了讓司機保持安全距離。最要好的朋友因為一句話,一輩子不再聯(lián)系,分寸沒有拿捏好?!兑捉?jīng)》的履卦,有踩踏之意。踩到老虎的尾巴,它立刻回頭咬你,人亦如此。
中華民族從生命哲學發(fā)展出政治哲學、人生哲學。美國的政治很簡單,符合美國的利益去做。全世界賣軍火、挑事端,這種民主完全是個人主義的發(fā)展。中國人則是“因其國以容天下”,最終的眼光是包容天下。《大學》: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平天下是過程,天下平才是結(jié)果。中國人追求的就是平字。
從自我做起,孟子更進一步“人人親其親”。中國講究內(nèi)圣外王,中國人不只看自己的利益,而是心懷天下,所以有君子。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中國天下平的概念從孝悌開始,每一個人講孝道天下就平了?!兑捉?jīng)》六十四卦惟乾坤兩卦有特殊的兩句話,乾卦是: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按一般理解,群龍無首,是負面。用九,九代表陽,乾卦是純陽之卦,用九就是陽剛最高的運用,無欲則剛才是最高的境界。堯舜是選賢舉能的結(jié)果,在這之上,還有一個最高的理想境界,就是不需要有上下之分。大家都是龍的時候,最吉祥,即群龍無首。
《中庸》的第三十三章: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恭就是正南面,南面為君,嚴格要求自己,在位上正己,自己為標桿,永不懈怠,即“止于至善”。
中國政治的三個階段,《禮記》講從亂國、疵國、幽國的階段,然后小康世,再到大同世。《春秋·公羊傳》從魯隱公元年春王正月第一部分可歸納為聚亂世、生平世、太平世。
“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耐就是能,能耐。圣人能成為圣人,不是靠大家膜拜,每個人把自己做到最好都可以成為圣人?!昂V恭而天下平”,每個人都成為圣人,天下就平了,所以說人皆可為堯舜?!笆ト四鸵蕴煜聻橐患摇保ト丝梢园烟煜驴闯梢粋€家;“以中國為一人”把中國看成一個人,沒有內(nèi)外之分。這是中國的核心思想和價值。
大同即是太平。中國的大經(jīng)常不是跟小相對,大是無邊無際。唯天唯大,天可以稱為大。我們祖先認為天就是無邊無際,就是最大,但“唯堯則之”,則,學習效法的意思。只有堯,能夠把天的德性完全學到,就是學到了大。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圣人也有這樣的胸襟,故有容乃大。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俞序》“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萬民之所欲?!鄙咸教於?,人就有大志,然后正萬民之所欲,來端正老百姓的欲望。民之所欲而欲之,民之所好而好之是原則,但欲望需要一個標準。
《公羊傳》描述中華民族怎樣看天下政治。第一分內(nèi)外,“內(nèi)其國而外諸夏”。自己的國家內(nèi),作為唯一的價值標準。然后才是其他的中原各國。第二步是“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中國人沒有歐洲、美洲的概念,但中國人知道外面有夷狄等部落。內(nèi)諸夏就有了中華民族的概念,諸夏就是中華文化圈里的各個諸侯國。諸是所有,諸位的意思,諸夏就是中國。第三階段“夷狄進于爵”。夷狄之國的人可以到中原做官任職,沒有夷狄之分,遠近小大若一。中國為一人,天下為一家,到最后天下平。中國人從生命哲學發(fā)展出政治哲學、人文哲學。為什么外國人害怕中國強大,因為我們有比核武器厲害的中華文化,這是5000年的傳承,只有200多年歷史的美國人學不來。
《中庸》第一章“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敝杏怪v的中道用中、和兩個字來詮釋。喜怒哀樂人人都有,人會把本性的喜怒表現(xiàn)出來,除非是圣人?!兜赖陆?jīng)》講“不如守中”,但儒家很人性,說“發(fā)而皆中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喜怒哀樂都能夠中節(jié),節(jié)即是符節(jié)。中和時,所做的事才是正確的。中和就是我們的人性,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意跟人性畫等號。中國人強調(diào)人性完全發(fā)揮。
愛,是愛自己愛別人,如今是書讀得越多,反而沒有愛天下。教育應(yīng)該將人越教越好,語文老師最大的責任,也是最基本的責任,是把學生教成一個人。沒有把人教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讓學生知道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價值。
《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第一篇: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guān)關(guān)是雎鳩鳥的叫聲,寫雎鳩因為它們對愛情非常堅貞。雎鳩鳥,關(guān)關(guān)的叫聲在哪里?在黃河的沙洲之上。窈窕淑女,淑女強調(diào)的是內(nèi)在,窈窕是外在。君子好逑,不是要求的求,逑是配偶的意思,好是形容詞,那個有內(nèi)在外在都美的女子,是君子最好的配偶對象。
《關(guān)雎》這首詩似乎說,以愛好美色的心來追求賢德?!墩撜Z·子夏》:“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賢賢易色其實講的就是擇偶,不僅男人找女人,女人也可以找男人。在中國愛上一個女子不能亂來,中國人講門當戶對。有人說,是腐朽的封建思想,這是沒有了解中華文化的真精神。門當戶對是創(chuàng)造家庭幸福的重要元素之一,相似家庭出身的雙方彼此很了解,是因為兩家的文化很接近。英國的戴安娜王妃,查爾斯瞧不起她,過得艱辛,二者不是一個世界的。
男子二十行冠禮,取字,代表成年
媒妁之言,媒跟妁有區(qū)別。媒是男方的媒婆,妁是女方的媒婆。二者將男女雙方的個性、身高、愛好、文化背景相比對,合適的幸福率才高?!蛾P(guān)雎》放在第一篇就是正人倫,告訴人們喜歡不能亂來,人倫的標準是“止于至善”。《論語》講《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不能傷,因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你的身體是你的,更是父母的,也是列祖列宗的?!抖Y記·祭義》:“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故哀不能傷其身、傷其心。《岳陽樓記》中有淫雨霏霏,雨下得太多就叫淫雨,過當、過度為淫。所以中華民族講中道、守中道。
儒家從人道,從一陰一陽的結(jié)合開始談起,《說文解字》中,屯,草木初生之形?!兑捉?jīng)》中的屯卦,物始生而有難之卦,云雷卦,剛?cè)崾冀欢y生,動乎險中,大亨貞?!皠?cè)崾菇欢y生”,創(chuàng)造生命沒有捷徑,都是一步步來,第一步最困難,事業(yè)、置業(yè)皆是如此。屯卦的上爻是危險,下爻是行動,一動就有危險。動乎險中,一切成就都是行動中得來,經(jīng)歷過順境逆境,亨通才會來。意思無論困難多少,必須要面對。
毓老師對臺灣文化貢獻很大,他離開時,馬英九頒發(fā)褒揚令,感懷他對社會的貢獻。如今我們住洋房、開好車、吃美食,但應(yīng)該讓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知道中國人何以偉大。
生日吃蛋的習俗現(xiàn)在少有人知,其實從屯卦中來,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中國是與時俱進的民族,沒有說不能吃蛋糕,但要母親吃蛋糕。西方看待生命是快樂的,舊生命產(chǎn)生新生命有了生日儀式。中國人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放在母親身上。我們不能因為一個蛋糕就把我們的傳統(tǒng)丟棄。中國人從出生就是相對待的關(guān)系,而西方是個人主義,沖突一開始就有。
二十歲以前吃蛋,運轉(zhuǎn)鴻圖;二十歲以后茹素,齋戒感恩;五十歲以上做壽,接受祝福。
孩子生日當天,父親要寫備忘錄,那一天母親最痛。生日當天,天沒亮之前,母親會拿兩個煮熟的蛋在孩子身上滾蛋。寓意把厄運滾走,帶來好運,這是精神上的力量,是情感的鏈接,更是母親對孩子的期許。孩子起床后,母親才讓吃蛋。所以說倫理是上下,長輩要先身教。
女子十五及笄,就是成年,男子二十行冠禮,取字,代表成年。從此外人稱字,不稱名,只有父母、師長才可以稱名。成年以后過生日,要茹素,即吃素。吃素的目的在感恩。中華民族是感恩的民族。祭拜自己祖先是報本,祭拜大家的祖先,所謂的神,那是感恩。對神只感恩,因為人的成就是靠自己,而不是靠神仙保佑。人五十以后才有機會做壽,但做壽的標準不是五十歲,而是父母親在不在。如果父母任何一方尚在,子女就不可以做壽,因為這是對父母的不尊敬。
《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中國人有規(guī)矩,20歲以前過世叫夭折。短命與歲數(shù)無關(guān),而是早于父母之前叫短命。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人間最大的悲痛。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弊愤h是祭祀,慎終就是謹慎處理父母臨終的最后一口氣,需要子女隨伺在側(cè),親視含殮。隨伺在側(cè),一直在父母親身邊隨時伺候;親視含殮,目的要孩子能夠在父母身邊。人要去世時,有人在旁邊握著手,叫一聲爹娘就會放心地走了。這就是中國人的孝道。
在中國,男性死亡是壽終正寢,女人則是壽終內(nèi)寢。內(nèi)寢指內(nèi)室里面,男人是放在客廳。家里有人過世,所有鄰居都會上他家哭號,一起料理后事。然后吃流水席,這不是浪費,而是為了感恩,是很有人的滋味。
逝者口中含玉,最好是用珠,一般用玉,慈禧太后口中含的則是大明珠。將玉做成蠶的形狀,取蠶蛻之意,希望去世的親人早日投胎。為死者順氣,由嫡長子來做,如果嫡長子不在了,由嫡孫來做,這是中國人的規(guī)矩。迷信說法,讓最后一口氣從嘴巴出來,可以上天;那一口氣從下面出去,就會入地獄。其實背后的目的是要孩子陪在身邊。當至親過世,而人又沒法趕回去時,要求匍匐奔喪,這就是孝道?!皥蛩粗溃┒岩??!?/p>
農(nóng)村流水席背后的文化含義是感恩
《孝經(jīng)》第一章: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這段話中,孝之始與孝之終前后對應(yīng),中于事君則是在古代政治需要加上去的。將孔子的話進行篡改,告訴天下百姓要以孝事忠。祭拜的時候,牌位有天、地、君、親、師,設(shè)計這個制度的政治人物很聰明,為了把君擺進來,將師也放進去,堵住天下讀書人的口。
《春秋》是孔子最中意的書,從魯隱公寫到魯哀公,他不是為了寫歷史。魯國的歷史從伯禽到魯隱公已經(jīng)是第十四代。從魯隱公開始寫,是因為魯隱公能夠“讓”,他原本是庶出,地位比其高的公子允年齡還太小。隱公因年長而賢能,魯國大夫們舉薦他為國君。魯隱公執(zhí)政11年以后,把位置讓還給了魯桓公?!洞呵铩芬浴白尅钡木窈蛢r值來寫的。
《堯典》是《尚書》第一章,講堯舜禪讓,核心是“允恭克讓”?!妒酚洝肥兰矣腥秴翘兰摇窞榈谝黄?,也是因為“讓”。太伯是周太王長子,但太王喜歡弟弟季歷,于是太伯和另一個弟弟仲雍就逃至吳地,讓季歷繼位,季歷的兒子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史記》列傳第一篇《伯夷列傳》亦是如此。周的文化就是從“讓”中來,“讓”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使“讓”有其價值,司馬遷用《春秋》的精神在寫《史記》。
儒家的“讓”從謙卦得來,但中華民族的專制政體歷史到清為止,只有“爭”沒有“讓”。
《易經(jīng)》64卦,384爻,是天道之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大自然的智慧,讓后人為法效仿。《春秋》從魯隱公寫到魯哀公,242年,是人世之亂,讓后人引以為戒??鬃釉弧爸艺撸湮洞呵铩泛?!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知道我的人因為讀懂《春秋》,了解我的抱負,罵我的人不懂得《春秋》。孔子的理想不是教育家,而是政治家。
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路不轉(zhuǎn),心轉(zhuǎn)。瞬息萬變,時來運轉(zhuǎn),時過則境遷,歷史上懷才不遇的人太多。毓老師說:“我到臺灣后,一生只守住一個爻,乾卦的初九,乾龍勿用。我是潛藏的龍,但我不能有所表現(xiàn),我也不想有所表現(xiàn)。該潛就要潛。”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中國人時刻都有孝道的觀念,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吨杏埂返谑耪?,“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崩^承先人父母的志向,善于遵循列祖列宗的志業(yè),就叫孝子。中國人的孝道是傳承。中國的生命哲學在倫常、在孝道、在悌道,在夫妻之間,中國人強調(diào)相對待關(guān)系。
忠恕之道,“盡己之謂忠”,不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鬃又v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以禮待我,臣盡力把職務(wù)做好,忠是盡最大的力量去做?!缎⒔?jīng)》: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道的定義其實很狹窄,中國人從來不講自殺。忠進一步是中道人性,忠恕之道是仁。忠,心上隨時有中道,心上時時有人性。
《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碧斓啬苌f物,人能愛萬物,做法不同,德行是一樣。中國人有法天思想,沒有超天思想,孫悟空再厲害也不過叫齊天大圣。忠的核心是盡己之性,每一個人把自己的本性,完全發(fā)揮出來??鬃記]有講性善性惡,是至圣先師,講性善的孟子成了亞圣。講明白了就不清楚了,講清楚了就不明白了。
人性很難說,內(nèi)在之道,你認為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度纸?jīng)》頭兩句,人之初,性本善,然后才是性相近,習相遠,順序反了?!懊献拥佬陨?言必稱堯舜。”這本書是宋朝的,理學需要孟子的性善論,宋朝孟子地位很高。
中華民族的道德就是中道,中道的內(nèi)容是人性。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指放出去的心找回來就好,教育是把本心、本性找回來。將人教育成為人,自我實現(xiàn)良善的本性,就是內(nèi)圣。恕道,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用自己的人性,影響別人也能心上有中?!疤烀^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币删椭械啦皇敲總€人都做得到,所以需要教育。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中庸》講中道離不開人性。教育是修養(yǎng),修是去掉不好的,修自私、貪婪、懈怠、猜忌等等,養(yǎng)道德、人品、智慧、胸襟、正氣……老祖宗的生命哲學就是從生命最初的兩性之愛發(fā)展到怎樣做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