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華縣人民醫(yī)院(466600)王素芳
在急診臨床診斷中,生化檢驗作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對血清的分離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與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尤其是急診檢驗報告的拖延,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導(dǎo)致患者死亡。同時,運用傳統(tǒng)方法制備血清時,在分離血液的過程中,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雜質(zhì)會增加管道和樣品針的堵塞概率,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被破壞,污染血液標本,從而影響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因此,本文對急診生化檢驗中運用肝素抗凝血漿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收治的1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2~60歲,平均(40.8±15.6)歲,其中80例為女性、90例為男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急診生化檢驗,按照常規(guī)方法,采集患者的靜脈血6ml,在2支試管中分別注入3ml,其中在37℃條件下對不含抗凝劑試管進行溫浴,待30min后,以每分鐘3000轉(zhuǎn)速度進行15min的離心處理,然后對血清進行分離;另一支試管中注入肝素鈉抗凝劑,輕輕搖晃試管,均勻混合后,以3000/min轉(zhuǎn)速進行15min的離心處理后,對血漿進行分離。選擇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運用配套試劑,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進行3次重復(fù)測定,取均值作為結(jié)果,并且運用匯科電解質(zhì)分析儀對氯、鉀以及鈉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化檢驗指標,包括磷酸鈉肌酸激酶(CPK)、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鎂離子(Mg2+)鈣離子(Ca2+)、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氯離子(CI-)。尿素氮(BUN)、鉀離子(K+)、葡萄糖(Glu)以及鈉離子(Na+)等。
1.4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運用SPSS19.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分析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來表示,運用t 檢驗Glu、BUN、ALT、Cr以及CPK等對比,以P<0.05表示差異明顯。
附表 兩種檢驗方法的生化檢驗指標比較(±s,mmol/L)
附表 兩種檢驗方法的生化檢驗指標比較(±s,mmol/L)
檢驗項目 血漿 血清 t值 P值A(chǔ)ST 31.5±9.78 32.2±10.4 0.773 >0.05 ALT 25.2±17.8 25.3±18.1 2.835 >0.05 Cr 58.6±7.89 59.5±8.11 1.673 >0.05 BUN 4.06±1.12 4.02±1.33 0.824 >0.05 Glu 5.16±1.61 4.56±1.51 9.734 <0.05 Mg2+ 0.814±0.062 0.791±0.056 0.783 >0.05 Ca2+ 2.18±0.16 2.11±0.13 1.793 >0.05 CI- 103±1.8 105±3.6 0.492 >0.05 Na+ 138.23±3.1 141.64±4.9 5.193 <0.05 K+ 3.89±0.47 4.65±0.55 1.378 >0.05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檢驗,相比較血清檢驗而言,血漿檢驗的Glu、Na+水平均較高,比較差異顯著(P <0.05);但是兩種檢驗方法的CI-、Ca2+、BUN、Cr、ALT以及AST等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附表。
在急診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中,準確、快速的生化檢驗對判斷患者病情和改善患者預(yù)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常規(guī)血液生化檢驗方法,不僅耗力、耗時,在檢測的過程中,因為血細胞分離、凝固以及代謝等因素,容易改變形態(tài)功能,并且這些誤差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從而降低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1]。肝素作為大分子的一種含硫酸基團粘多糖,通過對凝血酶和凝血活酶的形成進行抑制,使血小板聚集受到干擾,從而發(fā)揮抗凝效果,并且在血液標本中加入肝素,能夠避免血液凝固,減少檢驗誤差,提高檢驗準確性。在本次研究中,血漿與血漿中的磷酸肌酸激酶、肌酐、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鎂離子、鈣離子、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氯離子以及尿素氮檢測水平對比無區(qū)別,而血清中的鉀含量明顯升高,其原因可能與血液凝固的過程中,血小板受到明顯破壞,血小板釋放大量的鉀離子有關(guān),所以與血漿相比,血清中的鉀含量較高[2]。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急診生化檢驗中,延遲血清分離時間,容易使部分紅細胞在細胞膜通透性的作用下,向細胞外滲出大量的鉀離子,并且與血清相比,血漿中的纖維蛋白、鉀離子含量低,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血漿[3]。在檢驗的過程中,鈉離子與肝素相結(jié)合,因為存在肝素,降低了離子電極對Na+的敏感性,所以與血漿相比,血清的Na+含量明顯較高[4]。同時,在血液凝固的過程中,紅細胞需要消耗大量的糖分,而肝素鈉抗凝血漿明顯影響Glu檢驗結(jié)果,所以與血清相比,血漿中的葡萄糖含量明顯較高。臨床研究資料表明,肝素鈉在低濃度環(huán)境下會對血液中的絲氨酸蛋白酶活性進行抑制,阻斷凝血酶的自我催化過程,對血液中的X因子作用進行抑制,使血液中的IXa、Ⅷ以及PF3無法產(chǎn)生相互效應(yīng),并且肝素能夠結(jié)合血酶,使肝素抗凝血酶的功能增強,對凝血酶的形成進行抑制,從而發(fā)揮抗血小板凝集功效[5]。此外,肝素對血液的抗凝效果比較全面,在進行血液生化檢驗時,在血液中加入肝素,運用肝素抗凝血漿,一方面可以避開血液的凝固過程,獲得準確的測定值,另一方面還能避免血液凝集,簡化操作步驟,使操作時間縮短,從而確保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6]。
綜上所述,在急診生化檢驗中,運用肝素抗凝血漿,一方面可以降低溶血發(fā)生率,另一方面還能縮短檢驗時間,提高血漿分離速度,使檢驗準確率提高,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依據(jù),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