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海米提+王軍林+娜伊古力
蘇聯哈薩克文學對中國哈薩克書面文學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尤其體現在當代文學的生成與建構上。由于社會政治原因,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哈薩克社會知名人士紛紛來到中國興辦現代學堂,倡導新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育體制對我國現當代哈薩克文化教育層面產生了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本文主要對蘇聯進步的文藝思潮和先進教育理念對中國哈薩克當代文學的形成與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為研究哈薩克當代文學提供借鑒。
蘇聯一些進步人士和學者到新疆后,開辦了一些新式學堂,推廣先進的教育模式,對當代哈薩克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尤其是一些人將蘇聯進步文藝思潮傳入新疆,這些對哈薩克當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更多的蘇聯哈薩克作家的小說和詩歌等作品也流傳到新疆廣大地區(qū),在中國的哈薩克族中廣為傳播,這些都促成了哈薩克當代文學的生成與構建。
一、蘇聯文藝思潮對中國哈薩克文學的影響
蘇聯政局動蕩,社會變更,對中國文化及科技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波及到解放前后的我國新疆地區(qū),尤其對毗鄰前蘇聯的阿勒泰、塔城、伊犁的影響甚大,主要體現在教育、文化、文學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這是由于兩國哈薩克民間學者之間往來密切,他們把十月革命后,哈薩克文學藝術中的變革、優(yōu)秀成果,及時帶到我國新疆北疆地區(qū)。20世紀初出版的《阿依哈普》雜志第21期木哈麥提沙里木·闊森耶夫的《論中國的哈薩克人》一文就提到,在新疆塔城對一個叫哈孜依的哈薩克姑娘進行訪談時,作者驚訝地發(fā)現她讀過當時哈薩克第一部長篇小說《不幸的加瑪力》,并能對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說明當時蘇聯哈薩克最新的文藝思潮、文學作品已經開始在我國新疆地區(qū)廣為流傳。
著名詩人阿合提·烏魯木吉從1891年發(fā)表長詩《姬汗夏》(喀贊出版社)開始,到1909年期間先后在喀贊、吾任布爾、謝梅等城市的出版物上發(fā)表九篇長詩,累計17次發(fā)行。愛國主義詩人唐加勒克在1920年去蘇聯學習,回國后,他在詩歌《詩人的秘密》中介紹了當時蘇聯文藝界杰出人物阿拜、江布爾、艾賽提、阿合買提、米爾賈合甫、夏克里木、熱甫等人的作品與思想,對當時哈薩克文學詩歌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唐加勒克還曾與巴什基民族民間文學研究家奧巴克爾·迪拜耶夫(1855-1933)相互通信交流意見,并將當時蘇聯文學中的一些詩歌創(chuàng)作方式運用到哈薩克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推動了中國哈薩克文學的發(fā)展。
因當時局勢動蕩,有一批著名學者、文藝創(chuàng)作者流亡到我國并定居下來。如居斯甫別克霍加·夏依合斯拉木、艾賽提·乃曼拜、闊迪克·馬拉爾拜、孜亞·夏克爾木等人在我國新疆長期從事教書、興辦現代學堂、倡導新式教學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等活動,通過自己的作品將蘇聯的新思潮、新觀點介紹到中國,并大力宣傳新型的進步思想和文化,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當時我國哈薩克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0世紀20年代之前,我國新疆地區(qū)大部分哈薩克族實行以宗教內容為主的舊式教育,而蘇聯時期部分哈薩克開明人士、社會名流到來后興辦學堂,直接推動了我國哈薩克族新式教育的蓬勃興起。1922-1934年,烏魯木齊地區(qū)的蒙古、哈薩克學校以及其他哈薩克聚集區(qū)的新式學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遍布各地,僅伊犁開辦的學校就有38所、塔城15所、阿勒泰16所,在校的學生人數高達6 200人。這些學校均為私立學校,校長以及教師基本是來自蘇聯的流亡學者,通用教材基本為蘇聯哈薩克教材,這種新式教育內容與模式的應運而生,為中國哈薩克族人民的政治、文學、文化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20世紀30年代起,阿勒泰、塔城、伊犁等地就從蘇聯引進出版技術,帶動了本地報刊、雜志印刷術的發(fā)展,推動了我國哈薩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與此同時,進入我國的各種蘇聯時期的刊物也直接影響著我國哈薩克文化與文學的發(fā)展,擴展了傳統(tǒng)詩歌類作品和文學體裁,這些顯著作用直接體現在文學作品中。例如,阿斯卡爾·塔塔乃的《要求》《彩禮》等,尼合買提·蒙加尼的《英雄之家》《生活記者》等中篇小說都有所體現。
蘇聯時期哈薩克文學的影響以其獨有的特性,為我國解放初期新疆地區(qū)哈薩克文學的發(fā)展壯大奠定了基礎。1950年以后,許多蘇聯時期哈薩克斯坦具有最高知名度的報紙(如《社會主義哈薩克斯坦》《愛列寧的青年》《哈薩克少先隊》)等和雜志(如《文化與生活》《哈薩克斯坦婦女》《知識與勞動》《小草》等)廣泛流入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周邊國家和地區(qū)。
關于這一點,當時我國哈薩克文出版的著作也提到過蘇聯哈薩克文學的影響。例如,解放后新疆首部哈薩克語雜志《新疆文藝》(現在的《曙光》雜志)在其1955年第二期發(fā)表的《蘇聯文學及其對我們的影響》一文中寫出“我們大多數青年、進步人士無不受到蘇聯文學思想的影響”。另外《新生活》《東方真理》等雜志和圖書,也經常刊登蘇聯時期具有代表性作家的小說、詩歌、話劇等作品。無獨有偶,1955年10月11日《新疆日報》(哈薩克文)發(fā)表的《中國蘇聯友誼日》評論員文章指出,我們明確意識到從蘇聯哈薩克斯坦進入我區(qū)造福子孫最具貢獻的是文學類圖書,它成為當時青少年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以上內容都體現了蘇聯哈薩克文學作品在當時產生的影響力,甚至出現了新疆當地人以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名字給孩子起名的現象。
二、蘇聯時期哈薩克文學對中國哈薩克當代文學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的十年里,蘇聯哈薩克文學逐漸占據了當時新疆民眾相當部分的閱讀空間、藝術欣賞空間,同時影響著“新的人民文藝”的審美建構取向,甚至已經開始滲透到建國初期民眾的理想信念、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在社會動蕩時期,我國哈薩克文學相比蘇聯哈薩克文學仍然順著發(fā)展方向不斷前進,當下哈薩克斯坦文學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就可以證實這一點。
20世紀是哈薩克文學評論形成與成熟的關鍵探索期。20世紀20年代后,蘇聯哈薩克文學的相關研究進入一個突飛猛進的新時期。20世紀30年代,十多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相繼問世,如阿·洪爾阿特巴耶夫的《19世紀的哈薩克文學》(1933年)、斯·穆汗沃夫的《20世紀的哈薩克文學》(1934年)、哈基姆·居馬力耶夫的《文學理論》(1938年)、艾·斯馬依沃夫的《文學理論之問題》(1940年)等。endprint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穆合塔爾·阿渥佐夫的《哈薩克文學史》(1948年)、《蘇聯哈薩克文學研究》(1949年)、哈基姆·居馬力耶夫的《以阿拜為分水嶺的哈薩克文學以及阿拜詩歌的語言之美》(1950年)、白山拜·肯杰拜耶夫的《蘇力坦·買幾提的阿肯之智》(1950年)等力作也先后閃亮登場。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了穆合塔爾·阿渥佐夫的《年輪之聯想》(1959年)、《時間與文學》(1962年)、斯·穆汗沃夫的《我們的成長之路》(1960年)、哈基姆·居馬力耶夫的《論哈薩克長篇敘事詩與哈薩克文學歷史問題研究》(1958年)、特·阿布都拉合曼沃夫的《論俄羅斯文學的哈譯傳統(tǒng)與別克提·吾提地列夫》(1960年)、阿布迪力達·塔吉巴依耶夫的《生命與詩歌》(1962年)、斯·吾爾達力沃夫《哈薩克話劇研究》(1964年)、波·卡拉拜耶夫的《哈薩克長篇小說史》(1966年)、西·阿合買提沃夫的《哈薩克兒童文學史研究》(1960年)、穆·巴扎爾拜耶夫的《哈薩克詩歌中的勞動者形象》(1961年)、穆·喀拉泰耶夫的《文學與美學》(1970年)、《以革命之精神》(1979年)、《探索之路》(1984年)等著作。此外,還有賽力克·黑拉拜耶夫《藝術水準》(1968年)、《文學及時代要求》(1976年)、《真實與技巧》(1983年)、《尊重才藝》(1988年)等頗具影響力的文藝作品。這些科研成果成就了蘇聯哈薩克文學的研究地位。
就文學評論研究而言,我國的哈薩克文學評論起步相對較晚。最早也只是解放前后發(fā)行的出版物中有零星的點評。直到1978年,隨著文學樣式的豐富與發(fā)展,文學評論研究也開始活躍起來?!妒锕狻贰兑晾绾印贰端恰贰栋⒗仗┐汗狻返任膶W雜志已經刊有作家的評論文章,為推動文學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些內容反映了中國哈薩克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哈薩克斯坦文學對中國哈薩克文學的直接影響。
隨著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文學評論也逐漸繁榮,20世紀80年代我國哈薩克現當代文學研究迎來了春天,出現了以尼合買提·蒙加尼(漢語名字尼華德)為代表的一批哈薩克現當代文學奠基人、文學理論學家。尼合買提·蒙加尼的代表作有:《哈薩克簡史》(1987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哈薩克神話傳說》(1996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關于克孜吉別克的研究》《新疆哈薩克的傳統(tǒng)文化》《突厥語詞典與現代哈薩克語的關系》《哈薩克語言文學的形成與發(fā)展》《關于哈薩克民間長詩中的一些歷史記憶》等。文學評論的代表作品有阿合麥提別克的《關于獲獎的三篇短篇小說與兩首詩》、阿吾里汗的《文學時代與時代文學》、米爾扎汗的《淺談哈薩克詩歌創(chuàng)作的若干問題》、烏瑪爾汗的《關于扎達汗的詩歌創(chuàng)作》、夏里甫汗的《哈薩克族文學創(chuàng)作突破論》(專著)、阿山的《論瑪哈孜詩歌的語言藝術》、杰額斯汗的《詩歌與詩人們的老長調》、俄德熱斯的《論短篇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等。20世紀90年后,前后又出版發(fā)行了《哈薩克文學史》,《中國現代哈薩克文學史》《中國當代哈薩克文學史》等教材系列的專著。
但是,蘇聯哈薩克文學對現當代中國哈薩克文學的影響研究并不局限在區(qū)內區(qū)外。雖然兩國哈薩克文學有很深的淵源,作家、詩人在創(chuàng)作方面也有相似之處,但是,目前尚無任何一個中國作家在寫作風格、文藝思想、描述特性上模仿了哈薩克斯坦哪一位著名作家。對于蘇聯哈薩克斯坦文學對我國哈薩克文學的影響,人們大體上也只是點評觀點,無系統(tǒng)正規(guī)的研究。哈薩克斯坦著名的評論研究成果——再努拉·哈布都拉歐夫的《評論全集》、葉斯馬汗別特·斯馬義勒歐夫的《評論與作品》、巴合提·薩爾巴拉耶夫的《在真理面前》等相繼在20世紀80年代被刊登在我國哈薩克出版物及報紙上,促進了本地書面文學和評論研究。由此可見,我國哈薩克文學在20世紀80年代文學類作品、評論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多少都受到哈薩克斯坦文學的影響。
提到蘇聯哈薩克文學對我國哈薩克文學的影響,人們就不得不談阿拜作品對我國哈薩克文學發(fā)展的影響,起主要表現在他作品的哲學思想以及創(chuàng)作風格、研究成果等方面。阿拜是哈薩克書面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19世紀哈薩克族杰出的詩人。由于他精通俄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具備了學習、翻譯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深厚功底,因此以阿拜為代表的蘇聯哈薩克文學帶有濃郁的開放、包容式的歐派文學特征。尤其是1920-1990年蘇聯哈薩克文學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許多哈薩克文學刊物、出版物,如《阿拜作品集》《阿拜優(yōu)秀文學作品》等,這些優(yōu)秀成果隨著紅色革命的潮流涌入我國新疆地區(qū),直接推動了我國哈薩克現代文學的發(fā)展。尤其在阿拜敢于剖析本民族劣根性的辯證思想感染下,我國涌現出一批諸如唐加勒克、阿斯哈爾、馬哈孜、烏馬爾哈孜等筆鋒犀利、文學涵養(yǎng)精湛的哈薩克現當代著名作家與詩人,為我國哈薩克現當代文學的蓬勃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蘇聯哈薩克文學的發(fā)展經歷七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飽經風霜。它的前半生為三十年,后半生為四十載,與我國哈薩克文學發(fā)展的各階段有著諸多的淵源。它們相互影響,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發(fā)展等方面存在共性與個性。蘇聯哈薩克文學對現當代中國哈薩克文學的全方位影響主要表現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閱讀、文學批評等方面。另外,蘇聯哈薩克文學社會主義現實創(chuàng)作方法、文學思潮、文藝政策、文學精神等也對中國哈薩克作家個體創(chuàng)作風格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社會主義現實創(chuàng)作方法主要以高爾基倡導的勞苦大眾為題材的社會主義現實創(chuàng)作進行客觀分析,我國哈薩克現代文學家郝斯力汗受其影響,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富有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如《不要離開》《人的生命由后代延續(xù)》《東京與柏林的下場皆如此》《阿吾勒的春天》等以謳歌人民為主線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風格的詩歌作品。
三、結語
蘇聯哈薩克文學最顯著的特征是開放性。我國哈薩克文學受其影響得益于三大必然要素,即社會制度共同性、民族同根性、民族心理趨同性。本文從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探討了蘇聯哈薩克文學對中國哈薩克文學的影響,并總結、歸納、借鑒蘇聯哈薩克文學的成功經驗,從而彰顯我國哈薩克文學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下所具有的獨特風采,擴大其在世界哈薩克中的影響力。
(伊犁師范學院人文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