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
【摘要】 目的 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系統(tǒng)化護理進行研究, 分析護理的方法與效果, 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8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組, 單數(shù)為觀察組, 雙數(shù)為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全面系統(tǒng)化護理。連續(xù)護理2個周期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疼痛評分、抑郁評分、發(fā)作時間及發(fā)作次數(shù)。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5%, 高于對照組的7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5.0±1.8)分、抑郁評分(35.2±13.5)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6.3±2.5)、(58.3±15.0)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發(fā)作時間(30.2±8.9)min/次、發(fā)作次數(shù)(4±2)次/d,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42.6±10.5)min/次、(6±2)次/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護理上, 系統(tǒng)化護理的效果較好, 可以有效縮短心絞痛發(fā)作的時間, 減輕患者發(fā)作時的疼痛, 緩解患者的臨床病癥。
【關鍵詞】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系統(tǒng)化護理;方法;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9.0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ystematic nursing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ized lottery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dd number) and control group (even number).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2 cycles of continuous nursing,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ing work, pain score, depression score, duration of attack and number of attacks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5% than 7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pain score as (5.0±1.8) points, depression score as (35.2±13.5) points than (6.3±2.5) and (58.3±15.0)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ttack time as (30.2±8.9) min/time and number of attacks as (4±2) times/d,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42.6±10.5) min/time and (6±2) times/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systematic nursing provides excellent effect, which can shorten onset time of angina pectoris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during attack, and relieve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Key word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Systematic nursing; Methods; Effect
文章選取本院2014年2~4月收治的8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 主要分析系統(tǒng)化護理的方法與效果, 旨在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4月收治的8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 年齡30~80歲?;颊吲R床表現(xiàn)為不定時出現(xiàn)心絞痛、疼痛同時伴隨出汗、惡心, 嚴重時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窒息的情況, 并且會逐漸發(fā)展為急性心肌梗死, 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符合上述臨床病癥, 且臨床病癥基本相似。將患者按照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組, 單數(shù)為觀察組, 雙數(shù)為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患者女17例, 男23例, 年齡30~78歲, 平均年齡(54.5±8.2)歲;對照組女20例, 男20例, 年齡35~80歲, 平均年齡(57.4±7.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 護士及時將患者的生命體征信息記錄, 例如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脈搏指數(shù)等, 并反映給主治醫(yī)生, 對患者藥物使用方法進行指導等, 1個月為1個護理周期, 連續(xù)護理2個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行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 定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誘導, 從心理層面上給予患者積極暗示, 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積極與患者交流, 拉近與患者的距離, 在言語間降低患者對治療的恐懼感, 鼓勵患者要勇敢, 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 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 2];同時還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教育, 將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的相關方法、效果以及注意事項向家屬傳遞, 使家屬在看護的過程中, 更加仔細、謹慎;護士嚴格按照護理標準對患者進行護理, 及時將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血壓、血脂等)、精神狀態(tài)反映給醫(yī)生, 幫助患者進行治療;飲食護理上, 要為患者提供有營養(yǎng)的膳食, 保證患者在干預的過程中營養(yǎng)均衡[3];還要對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護理環(huán)境嚴格要求, 嚴格控制探視的時間, 運用熟練的技術進行護理, 減少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的次數(shù), 避免病變, 以此提高護理干預的效果[4], 1個月為1個護理周期, 連續(xù)護理2個周期。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疼痛評分、抑郁評分、發(fā)作時間及發(fā)作次數(shù)。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方法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定, 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對護理方法的滿意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5%,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75%,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抑郁評分及發(fā)作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5.0±1.8)分、抑郁評分(35.2±13.5)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6.3±2.5)、(58.3±15.0)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患者發(fā)作時間(30.2±8.9)min/次、發(fā)作次數(shù)(4±2)次/d,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42.6±10.5)min/次、(6±2)次/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臨床中常見的病癥, 一般是由心肌梗死引起的, 與穩(wěn)定型心絞痛要區(qū)別對待[5-8]。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病因有很多, 其中動脈硬化狹窄、冠狀動脈病變是主要病因, 在護理治療的過程中, 要重視病因探究。患者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疾病發(fā)作的過程中, 極易出現(xiàn)急性心肌梗死, 嚴重時會出現(xiàn)心臟猝死的狀況。由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發(fā)作起來, 時間較快, 所以應該對患者進行急救, 減輕心絞痛的損害程度, 在疾病的治療中, 要借助系統(tǒng)化的護理延緩疾病的惡化, 進行人性化的護理, 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9, 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5%, 高于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的7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5.0±1.8)分、抑郁評分(35.2±13.5)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6.3±2.5)、(58.3±15.0)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發(fā)作時間(30.2±8.9)min/次、發(fā)作次數(shù)(4±2)次/d,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42.6±10.5)min/次、(6±2)次/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護理上, 系統(tǒng)化護理的效果較好, 有效縮短心絞痛發(fā)作的時間, 減輕患者發(fā)作時的疼痛, 緩解患者的臨床病癥;通過心理疏導, 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 減少患者對病情的恐懼, 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能夠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 提高患者治療的舒適感, 發(fā)揮護理干預應有效果, 提高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 值得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臨床治療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喻南. 預見性護理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效果及滿意度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5):1097-1099.
[2] 唐陽, 楊海燕. 73例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介入治療的全面護理觀察. 中外健康文摘, 2014(8):196-197.
[3] 王旭菲. 優(yōu)質護理在不穩(wěn)定心絞痛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醫(yī)學信息, 2015(33):269.
[4] 劉艷芳, 胡燕. 預見性護理對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外醫(yī)療, 2014(9):28-29.
[5] 馬相鵬. 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1):156-157.
[6] 郭冬梅.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護理干預.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20):156-157.
[7] 熊露萍. 護理干預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的觀察. 心理醫(yī)生月刊, 2012(10):71-72.
[8] 趙洪霞. 72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7):95.
[9] 段陵飛, 王南, 許東梅, 等.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護理分析.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4(35):503-504.
[10] 周景霞. 128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 9(6):318-319.
[收稿日期:2017-06-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