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晟
【中圖分類號】R25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2
筆者自2012年以來應用補腎經方法治療小兒腹脹伴便秘78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治療
本組78例患兒均經西醫(yī)診斷為便秘、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腹脹查因等,其中男50例,女28例,年齡1歲----5歲,病情2天----15天,就診前經口服西藥媽咪愛、雙歧桿菌、乳果糖等療效欠佳。
2 治療方法
2.1 取穴幽門—四滿
主穴:腹部前正中線旁開0.5寸,腎經上的幽門、腹通谷、陰都、石關、商曲、育俞,中柱。
配穴:大便硬結者加支溝,大便黏稠者加清補大腸,
2.2 操作方法
同時以雙手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壓于雙側腹部前正中線旁開0.5寸的腎經上,從幽門開始依次自上而下,分別點按揉腹通谷、陰都、石關、商曲、育俞、中柱,每穴都以順時針方向點按揉,每穴按揉1分鐘,共7遍,3天為一個療程
2.3 療效標準
治愈治療后腹脹寄便秘癥狀體征消失,好轉治療后腹脹明顯緩解伴有大便排出,檢查尚有體征存在,無效治療后腹脹無緩解或繼續(xù)加重
2.4 治療結果
78例中治愈70例,占89.74%;好轉6例,占7.69%;無效2例,占2.56%;總有效率97.43%
4 典型病例
王XX男8個月因腹脹、便秘10天,于2013年8月7日來我科就診,診斷為腹脹查因、便秘,調節(jié)胃腸功能對癥處理效果欠佳,即用上述方法,一次按摩后半小時馬上有大便,第二天復按腹脹明顯減輕,隨后訪家屬訴腹脹消失,大便一日一次
5 體會
小兒腹脹便秘在兒科疾病中屬常見病,筆者故用此為觀察對象,中醫(yī)基礎理論中有腎司二便,大便的排泄雖屬于大腸的傳化功能,但其調控也于腎的氣化作用密切相關,腎氣充足,氣化正常,二便通利,而小兒往往腎氣不充,故在腎經上的推拿可以有效推動腎氣,且目前輸穴學中標注這七穴都有治療便秘、腹脹的作用,且效果奇佳,安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