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02
胃腸減壓常用于急性胃擴張、腸梗阻、胃腸穿孔修補或部分切除術以及膽道或胰腺手術后。因其能促進積聚于胃腸道內的氣體、液體排出,減低胃腸道內的壓力和張力,局限炎癥,促進病人胃腸蠕動功能盡快恢復,減少消化液繼續(xù)外滲,減輕疼痛,減輕縫線張力和切口疼痛,利于切口愈合。但減輕胃胃腸減壓技術本身具有侵入性,無疑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不適,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病人痛苦,增加舒適度,促進病人順利康復,如何通過護理干預提高胃管引流的通暢度,提高減壓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成為人們的研究重點[1]。本研究主要探討護理干預對留置胃腸減壓患者舒適度變化的影響。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本次研究中抽取的留置胃腸減壓患者54例,其入選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依據患者護理方法差異性均分研究及參照兩組,每組患者例數各27例。研究組患者中患者年齡在45-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4±3.2歲,其中15例患者為急性胰腺炎,10例患者為腹膜炎,2例患者為胃腸穿孔參照組患者中,患者年齡在34-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6±3.8歲,其中13例患者為急性胰腺炎,11例患者為腹膜炎,3例患者為胃腸穿孔.統計工具對研究組\參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檢驗,未形成統計學意義,加強了數據的研究性。
1.2 方法:參照組的護理模式為基礎護理,研究組患者則以護理干預為主,具體護理工作為以下幾項:①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留置胃管的方法,患者取右側臥位,檢查鼻孔,清潔鼻腔,以少量液狀石蠟潤滑胃管,并測量插入胃管長度,成人為45—55em,從清潔側鼻孔緩緩插入鼻咽部至10~25cm,囑患者做吞咽動作,隨吞咽動作迅速插入,如患者出現惡心應稍停后做深呼吸或吞咽動作,迅速插管;如發(fā)生嗆咳、呼吸困難等情況可能誤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后再重新操作。②觀察組患者在留置胃管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在胃腸減壓患者置管前,首先評價患者的生命體征、疾病情況、鼻腔有無畸形、心理狀況等。向患者詳細介紹置管目的、重要性、方法和大體時間,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告知患者難受時如何配合可減輕痛苦,如難受想嘔吐時,可以暫停并做張口深呼吸的動作。置管時首先用液狀石蠟潤滑胃管的前端,適當延長10~15cm插管的長度。
1.3 觀察指標 密切觀察兩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后咽部疼痛、腹脹、平均日引流量、胃管堵塞率和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6.0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和頻數進行描述,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研究組、參照組分別予以護理干預、基礎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不適感比例較比參照組明顯較高,組間數據經計數后統計學意義形成,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胃腸減壓患者留置胃管可防止胃腸膨脹,有利于視野的顯露和手術操作;可預防全身麻醉時并發(fā)吸入性肺炎;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瘢痕性幽門梗阻的治療。術前留置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溫生理鹽水洗胃,連續(xù)3天,直到洗出液澄清,可以減輕胃黏膜水腫;術后應用有利于腹部手術切口及胃腸吻合口的愈合[2]。但留置胃管期間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胃管的堵塞,會引起患者的不適,這就要求給予患者舒適護理[3]。不僅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其舒適度也會明顯提升。護理干預為臨床護理工作應用較為廣泛的,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疏通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研究組、參照組分別接受護理干預、基礎護理,結果表明:前者咽部疼痛比例(3.7%)、惡心比例(3.7%)明顯低于后者的(29.6%)、(25.9%),咳嗽困難比例0%也明顯低于參照組的25.9%,組間數據結果由統計工具進行檢驗,統計學意義形成,這一研究結果與以往學者的報道存在一致性[4]。綜上所述,給予胃腸減壓患者護理干預,應用改進后的胃管留置胃腸減壓,能降低胃管堵塞率,引流效果滿意,可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潤娥.普外科患者行胃腸減壓的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6,3(17):1551—1552.
2.陽碧云.護理干預對胃腸減壓病人的心理影響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3):105—106.
3.粱海英,曾鈺蓮,王妤員.腹部手術后留置胃腸減壓管患者口腔循證護理效果研究[J].廣東醫(yī)學,2010,31(24):3283—3284.
4.馬純花.留置胃腸減壓應用護理干預對舒適度的影響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4(3):1513-15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