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鴻飛
(重慶巨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401121)
空腹式V型撐連續(xù)剛構預應力拱橋施工技術
余鴻飛
(重慶巨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401121)
該文以重慶市長壽區(qū)北部新城桃花溪8號橋為例,介紹空腹式V型撐連續(xù)剛構橋梁施工的重點和難點,應采取的施工措施,以及因此類橋型受力特點而出現(xiàn)的問題,可為類似工程設計及施工提供參考。
空腹式;V型撐;連續(xù)剛構;拱橋施工
重慶長壽區(qū)北部新城桃花溪8號橋位于長洪路中段,跨越桃花溪河,結構布置為31.5+45+31.5m連續(xù)空腹式剛構橋。
為了滿足長壽區(qū)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需要,建成后的北部新城將和長壽主城連成一片,共同成為長壽的中心。故此,根據(jù)橋位處實際地形情況,為滿足橋梁跨越桃花溪河的使用功能,綜合考慮經(jīng)濟、美觀及施工可行性等要求,橋梁縱向設計采用空腹式V型撐設計。
橋梁上部結構箱梁采用單箱六室,箱梁采取多跨連續(xù)預應力結構,全橋共一聯(lián)。下部結構墩身結合外觀要求由單個墩身變成雙肢設計,兩肢沿縱橋向向跨中傾斜形成V型撐,V型撐與跨中箱梁組合成拱橋。V撐底緣分別位于R=62.418m半徑圓曲線上,中跨V撐底緣位于R=35.755m圓曲線上,V撐厚度為100cm。箱梁及V型撐均為C50混凝土,如圖1所示。
圖1 橋梁施工步驟
此類橋梁受力特點:因上部結構箱梁預應力施工形成多跨連續(xù)預應力剛構結構,全橋行車荷載及恒載通過箱梁傳遞給V型撐,在V型撐內(nèi)形成拱軸向應力,并向下傳遞至墩臺及橋梁基礎。
1.1 施工重難點分析
根據(jù)該橋梁施工圖設計和技術特點,其橋梁施工的重難點就是V型撐的施工。由于橋梁設計中單個V型撐具有不對稱性,存在上大下小、頭重腳輕的特點,在V型撐及上部結構箱梁施工期間存在施工荷載不平衡,這時是施工過程中的最不利狀態(tài),容易失穩(wěn)。為了抵抗這種不平衡力,在施工中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保證結構施工穩(wěn)定。
1.2 施工順序
明確橋梁結構特點以后,結合施工設計要求,按照施工的先后順序將全橋上部結構分為四個步驟。當橋梁的基礎及承臺完工后,第一步進行V型撐施工,第二步進行V撐上部27.5m的箱梁施工,第三步施工邊跨箱梁,第四步施工中跨箱梁,如圖1所示。
根據(jù)以上重難點分析,空腹式V型撐連續(xù)剛構拱橋施工的關鍵在于V型撐及以上箱梁部分的施工。由于此類橋型設計及其本身的特點,施工中容易產(chǎn)生不均衡的水平荷載,因為這種不均衡水平分力的影響可能導致支架變形,甚至失穩(wěn),形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為了徹底消除這種安全隱患,在工程實施前提出兩種施工方案。
方案一:由項目方提出在V型支撐的兩肢之間用預應力索加載的方式,克服V型支撐在施工中產(chǎn)生的水平分力。
優(yōu)點:在V型支撐的兩肢之間增加預應力索,通過預應力加載的方式能夠抵抗施工中的不均衡水平力。
缺點:由于上部施工荷載是變化的,預應力何時施加?加載多少?加載幾次等問題實難把握;再則,增加的預應力在V型支撐的兩肢之間形成內(nèi)力,如果這種內(nèi)力不準確就會對橋梁結構物本身造成破壞,后果很難預料。
方案二:V型支撐施工以后,在其水平分力的相反方向各增加一個剛性支撐,用于抵消施工中產(chǎn)生的水平分力。
優(yōu)點:剛性支撐在V型撐施工期間預埋連接容易掌握,且能夠隨著上部施工荷載的變化分擔不同的水平抵抗力。
缺點:需要牢固的基礎作為支撐。
以上兩種施工方案,在方案評審時一致認為方案二是有效的,并容易把握,不受橋梁上部荷載變化的影響,對施工更為有利。最后確定按方案二進行施工。
空腹式V型撐連續(xù)剛構拱橋施工[1]主要采用落地式滿堂支架與型鋼支撐結合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圖2 施工工藝流程
3.1 地基處理
地基基礎主要滿足上部結構施工荷載,以及V型撐剛性支撐作用反力的要求。
3.2 支架搭設
全橋采用碗扣式鋼管滿堂支架。V撐下的支架間距為0.6(橫橋向)×0.6m(順橋向);V撐與主梁的結合部間距為0.6(橫橋向)×(0.45×2m)(順橋向);全橋橫桿步距1.2m。 支架外側立面與橫向間增設剪力撐加固,滿足支架結構穩(wěn)定。
剪刀撐采用扣件式普通腳手管搭設,橫橋向間距4.8m,順橋向共設置4道,剪刀撐與地面的夾角在45°~60°之間。
3.3 型鋼支撐
施工中剛性支撐采用型鋼組合方式,按照上部結構箱梁恒荷載及施工荷載進行考慮,并要有足夠的安全系數(shù)。
按照施工順序,V型撐結構需分兩次完成,第一次先施工V型撐的兩肢,第二次施工其上預應力箱梁。當V型撐混凝土齡期強度達到80%后,方可搭設上部27.5m箱梁支架。
在進行V型撐上部27.5m箱梁支架施工前須完成型鋼支撐的安裝。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型鋼支撐在V型撐3/4的高度上,其橫橋向安裝間距為3m。型鋼支撐采用2根10#槽鋼加工成一組,相向焊接合成方鋼,方鋼上下通過預埋鋼板焊接成整體,滿足施工需要,如圖3、圖4所示。
圖3 順橋向支架布置圖二
圖4 現(xiàn)場應用
施工中通過斜向的型鋼支撐抵消上部結構施工中的水平力,保持橋梁上部荷載施工平衡。所以,型鋼支撐必須保持足夠的強度,并確保壓桿穩(wěn)定,通過計算能夠滿足施工要求。
3.4 預壓
為了檢驗支架的安全與穩(wěn)定,消除支架搭設及地基基礎的彈性和非彈性變形,按照設計要求對支架進行預壓,預壓重量為箱梁自重的1.2倍。通過預壓檢驗,支架及型鋼支撐完全滿足施工要求,并根據(jù)預壓結果調(diào)整施工預拱度值,確定底模立模標高。
3.5 箱梁施工
箱梁施工順序按照先施工V撐上部27.5m段,再施工邊跨箱梁,最后施工中跨箱梁。箱梁混凝土分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底板、腹板及橫梁,澆筑高度至腹板頂;第二次澆筑至箱梁設計頂板。澆筑箱梁混凝土時應對稱均衡,兩端下料差不得超過5m3。
箱梁鋼筋及預應力管道同步預埋,經(jīng)檢查無誤后方可澆筑箱梁混凝土。
3.6 預應力施工
當混凝土齡期≥7d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時,可按設計要求順序及步驟進行張拉。鋼絞線采用1860MPa級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Φ15.24。
張拉控制采用張拉力與伸長值的雙控,以張拉力為主。
箱梁預應力鋼束張拉施工完成后,孔道內(nèi)應盡早壓漿(48h內(nèi))。施工中采用真空壓漿工藝,其工作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預應力壓漿工作性能表
3.7 支架拆除
當上部結構合攏完成橋梁受力體系轉換,且混凝土齡期及養(yǎng)護滿足設計要求后可以進行支架拆除。
支架拆卸的順序:應從跨中開始,對稱向兩端墩柱卸荷拆除滿堂腳手架。拆下的鋼管應按規(guī)格分類堆放到指定位置,而且要堆放整齊,保持現(xiàn)場整潔和文明施工。
(1)方案選擇采用斜向型鋼支撐不僅施工操作簡單,而且能夠抵消上部結構施工荷載產(chǎn)生的水平分力,自動調(diào)節(jié)內(nèi)力變化,確實是有效和可靠的。
(2)橋梁施工結束后,發(fā)現(xiàn)在V型撐與上部結構箱梁結合處的拱下部產(chǎn)生細小的橫橋向裂紋[2],經(jīng)檢測該裂紋在全橋向左右對稱,寬度和深度均較小,不影響橋梁安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橋梁上部結構預應力施工對V型撐(非預應力)結合部位產(chǎn)生拉應力,導致產(chǎn)生裂紋。此現(xiàn)象與該類橋型受力特點有一定關系,以后在類似工程設計及施工中應采取規(guī)避措施盡量避免。
[1]交通運輸部.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劉家兵.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拱橋拱肋裂紋控制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13(4).
責任編輯:孫蘇,李紅
本埠
上天入地穿山越水——重慶市重點工程建設掠影
重慶市以橋梁、隧道、輕軌、立交、綜合樞紐等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為主城區(qū)城市交通打通“任督二脈”,助推城市交通再提速。
橋梁建設緊鑼密鼓。今年底,寸灘大橋通車后,將把兩江新區(qū)、兩路寸灘保稅港區(qū)與主城南部片區(qū)連為一體,使得水港、空港與公路之間的物流轉換更加高效便捷,市民從南岸到江北機場也只需要15分鐘。
隧道建設如火如荼。如果要評選重慶最浪漫隧道,頂部繪有藍天白云的華巖隧道會成為不少司機的 “心頭好”。這座隧道10月通車,可緩解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的交通壓力。華巖隧道向西延伸至繞城高速,對江津、璧山加速融入主城將起到不小促進作用。
軌道交通建設快馬加鞭。9月,軌道交通十號線一期已經(jīng)開始不載客試運行。今年底通車后,將串起悅來國博中心、江北機場、火車北站等人流聚集區(qū),為主城區(qū)軌道交通發(fā)展再添新動力。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捷報傳來。沙坪壩鐵路綜合交通樞紐有望今年12月底建成投用。這個龐大的交通樞紐地下建筑有7層,分別設有公交車站、出租車站和高鐵站臺、人行通道、高鐵換乘廳、出站通道、軌道站廳、軌道9號線站臺等,可滿足不同市民的出行需求。位于兩江新區(qū)的人和立交改造工程2019年完工后,匝道將達到20條,可緩解人和片區(qū)的交通壓力。西環(huán)立交改造工程是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擴容改造工程的一部分,2019年全面建成后,沿線交通擁堵情況得到緩解。
橋梁、隧道、軌道交通、綜合樞紐、立交……重慶以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構建起“上天入地”、“穿山越水”的城市交通新格局。(摘自《重慶日報》)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Prestressed Arch Bridge of V-shaped Open-web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ased on the Taohuaxi No.8 bridge in the northern new district of Changshou district,Chongqing,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of V-shaped open-web continuous rigid frame are introduced,together with the 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the problemsbrought out for thebridgecharacteristics,offering somereferencesfor the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open-web model;V-shaped support;continuousrigid frame;arch bridgeconstruction
U445
A
1671-9107(2017)10-0009-03
10.3969 /j.issn.1671-9107.2017.10.009
2017-03-13
余鴻飛(1975-),男,重慶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橋梁及隧道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