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幽默的語言作為人類情感的獨特表達方式,因為言語作為語言幽默的重要表達和體現形式,在生活中經常運用,本文主要介紹節(jié)選部分《是,首相》的情境片段,分析其中蘊含的語言學預設原理,并且以語言行為學作為基礎,在分析語言幽默性前提下,探求其幽默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目的是增加觀眾對英式幽默的理解。
關鍵詞:語言學預設;《是,首相》;語言幽默
作者簡介:秦文月(1991.8-),女,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文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1
本劇敘述在野黨影子內閣成員哈克在幫助本黨大選獲勝之后得到行政事務部部長的職務,從此開始面對以秘書漢弗萊為首的公務員體系,兩人的關系不停地發(fā)生變化,既有互相捂蓋子,也有互相揭老底。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大量喜劇情節(jié)和臺詞展開。
一.對《是,首相》中對話中存在的預設的分析
“預設”這一概念源于哲學領域,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逐漸引入語言學領域,目前它已成為語用學研究的重點對象,卻很少探索預設的形成公理以及如何運用該理論深層挖掘人類話語的特點。[1]英國哲學家斯特勞森認為預設是一種特殊的語用推理,它跟邏輯含義或蘊含不同,它是指在詞語的使用規(guī)約中得出的一種推理。法國語言學家基南把預設看作是話語的社會合適性所需要滿足的條件。[2]
在《是,首相》中存在很多關于預設的例子,比如:哈克:緊急情況下我能直接接通蘇聯主席嗎? 將軍:理設論上可以。哈克:理論上?將軍:我們是這么跟記者說的。確實接通過一次克林姆林宮,那邊是個接線員。哈克:他不能轉過去嗎? 將軍:不知道,他英語不好。 哈克:這條線多久測試一次? 將軍:盡量少測試,否則會給另一端帶來不必要的恐慌。 在本段對話中,哈克剛上任首相,在視察中來到陸軍指揮室,當首相提出一個問題時,將軍應該做出直接、客觀的回答,但是他卻回答了過多的與問題看似不相關的答案,其中,“盡量少測試,否則會給另一端帶來不必要的恐慌?!边@句是真正將軍的態(tài)度,也是為什么不直接回答哈克的原因。而“我們是這么跟記者說的。確實接通過一次克林姆林宮,那邊是個接線員?!薄安恢?,他英語不好?!弊鳛轭A設存在,其實是在陳述前提,也就是將軍知道不應該給蘇聯總統打電話,又不能直接陳述原因。所以他選擇了采用委婉的說法,既不能有損首相的面子,又陳述了事實。
再如,哈克:我只想找個人做飯。 漢弗萊:不可能。 哈克:我有權炸掉全世界,卻不能要一盤炒蛋? 漢弗萊:您有權力申請。哈克:如果我請德國大使吃飯呢? 漢弗萊:這是可以的,正式預約,官方招待。哈克:好,伯納,拿我的行程表。星期一請德國大使吃午餐。星期二,法國大使。星期三,美國大使。星期四,新西蘭專員。本段對話的背景是,因妻子要外出參加會議,哈克作為首相卻還要自己做飯,所以他希望能夠有一個廚子,但是這在英國歷史上是沒有的,是他已經知道的事實,但為了達到目的,他用了一些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話,“星期一請德國大使吃午餐。星期二,法國大使。星期三,美國大使。星期四,新西蘭專員這些其實都是預設話語,為了達到自己能最后擁有一個廚子的愿望。
二.對《是,首相》中幽默的分析
幽默的產生主要是激發(fā)人心底的某類情感,更是控制語用邏輯論,對語言進行某種程度的加工以及破壞。言語幽默參與和表達正常的會話。并且會對正常的會話產生一定的干預,這樣就會出現語用交流不暢的情況。這類回答處于無意誤解或者無意應答,因而達到幽默的效果。
共知性主要是指雙方都理解或者都了解的自身,或者說通過言語的暗示,聽話者能夠理解彼此之間的想法。共知性主要包括:共同的文化背景、語言體系、交際雙方的暗示等幾方面,這些因素讓人們省略彼此之間多余的話語,讓語言變得更加的凝練。共知性的開展主要是保障交流的順利,反之,如果交際中缺乏公知性,信息將不能有效地進行傳遞,所以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想象。比如在《是,首相》中, 哈克問:漢弗萊,我們在討論每年10萬人的死亡。 漢弗萊:對,但煙草稅占了公共衛(wèi)生資金的1/3。哈克:我們多挽救了這么多生命。漢弗萊:這些煙民是自愿的,為挽救同胞們犧牲了自己。
在本段對話中,共知性即為每年10萬人因吸煙而喪生,但是因為不同的預設前提而產生了不同的語言對話,哈克的預設前提是人的生命,而漢弗萊則是稅金,看似一點不相關的對話,卻因為擁有相關的背景知識,而能夠繼續(xù)交流下去,達到溝通的目的。而沒有相關背景知識的他人就會因此產生歧義,產生幽默的效果。
三、結論
作為一種重要的語言學理論,預設理論在言語交際中的應用是廣泛的,而言語幽默又是精煉的、特殊的言語交際形式,更是存在著更多的預設現象,而且幽默的言語效果很多也是預設的直接結果。根據對《是,首相》中對于其言語幽默的分析,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預設與言語幽默密切相關。這將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英國情景劇中的幽默。
參考文獻:
[1]高莉,語言交際中的“預設”現象:篇章語言學角度[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07;27-29.
[2]李洪儒,索緒爾語言學的語言本體論預設-語言主觀意義論題的提出[J].外語學刊,2010;06;17-24
[3]計道宏,預設的語用功能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2011;05;1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