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楠
摘要:提到余華,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先鋒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關(guān)于“先鋒”,洪治剛曾說:先鋒是一種精神的活動。他認為,余華在作品中表達出來的人性、生命體驗以及思考,非常獨特。除此,他在敘述技巧上,在敘事形式上,都有著獨特的方面。個人認為,他那種“冷眼看世界”的無為而治的冷靜思考的背后,卻隱藏著深深的溫情。
關(guān)鍵詞:隱退;樸素;無為而治;溫情
說到無為而治,大家的第一反應(yīng)可能是真的“無為而治”。而實際上,所謂的無為而治,并非沒有任何作為,而是有分寸的作為。很多評論家都稱余華為冷血作家,稱他是“零度寫作”。但大概最冷漠的敘述背后,是對生活最好的解讀。描述余華的寫作,尤其是早期,大概都是暴力、血腥、冷酷、殘忍。有人認為《許三觀賣血記》是他寫作的轉(zhuǎn)折,開始了中年式的溫情。個人認為,除此之外,冷漠地,置身事外的“旁觀”,更符合現(xiàn)實生活大部分的情境。
一個人遭受苦難,除了忍受,沒有別的辦法。指望別人能幫你分擔,幫你排憂解難,那是非常難的事情。即使別人想幫忙,那么最直接忍受、化解苦難的,還是自己。太陽照常升起,河水川流不息,親戚朋友依舊在各自的位置上履行職責(zé)。自身都難以成全,更別說會幫助你。余華說,什么是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以前不懂,隨著閱歷的增多,越來越贊同這句話了。就像《活著》里的福貴。被人算計的屈辱,家庭的變故,父母親的離世,之后開始了漫長的人生路。他是最該死的那一個,可他都忍受過來了,只是活了下來,雖然受盡磨難。盡管在各種特殊時期,他的苦難有些是外力所致??墒俏覀冏屑毞此甲约旱纳睿欢际沁@樣嗎?除了自身的努力,大環(huán)境對幸福指數(shù)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所以,福貴的女兒在戰(zhàn)亂的年代中失聰了,妻子在煉鐵的冷風(fēng)里倒下了,兒子在給縣長女人獻血的時候命都抽進去了??墒沁@些故事,都是福貴一個人,心平氣和地“講出來”的。作為作者的“我”,只是坐在田埂上,看著微風(fēng)垂柳,聽福貴講他以前的一生。以前讀,我總認為余華是為了故事的完整性才把自己隱退到無形。
余華在《活著》中也寫到:我請他繼續(xù)講述自己,他有些感激地看著我,仿佛是我正在為他做些什么,他因為自己的身世受到重視,顯示出了喜悅之情。
洪治剛說:像《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它們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樸素。并且說,有的時候,樸素的力量往往是其它的任何力量都無法戰(zhàn)勝的,非常強大。余華的樸素,首先是體現(xiàn)在語言上。福貴少爺時候的痞氣,落魄時候的萎靡,對待媳婦的驕橫,懊悔時候的心疼,都在他的話語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印象最深的是《許三觀賣血記》,許玉蘭生孩子時候的痛罵:
許三觀!你這個狗娘養(yǎng)的……你跑哪兒去啦……我疼死了……許三觀你在哪里啊……你快來幫我使勁……我快不行了……醫(yī)生!孩子出來了沒有?
她是個樸素的工人,卻被人稱呼為油條西施。與何小勇談戀愛時,充滿少女的嬌羞和柔情?,F(xiàn)在卻被生產(chǎn)的痛苦,摧毀的形象全無。用切合人物身份的語言,寫出了極度痛苦之下的情態(tài)。尤其“醫(yī)生!孩子出來了沒有?”卻又讓人忍俊不禁。
余華樸素的另一個方面在結(jié)構(gòu)。有人說,余華的結(jié)構(gòu)需要改進,有些混亂。但余華曾說:十年前的往事可以排列在五年前的往事之后,然后再引出六年前的往事。同樣這三件事,在另一種環(huán)境時間里再度回想時,它們又將重新組合,從而展示其新的含義。時間的順序在一片寧靜里隨意變化。
比如他寫《活著》??傮w來說是按照福貴的回憶的順序來寫,但作者也偶爾跳出來簡單敘述一下周遭環(huán)境,或者打破原有的秩序。這也符合談話的常理。人的思維總是跳躍的。偶爾突然想起什么來,還要特意補充上去。這總還是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对诩氂曛泻艉啊返慕Y(jié)構(gòu)真的是太跳躍。潘凱雄在《<呼喊與細雨>及其他》中說到:“完整的故事為破碎的故事所替代,貫穿的情節(jié)為零散的情節(jié)所更迭,線性的時空為循環(huán)流動的時空所置換,但這一切又都是為一種新的秩序所組合而不是隨意處理,而當故事、情節(jié)、時空在一種新的秩序的維持下重組后便油然產(chǎn)生新的審美效果?!笨此苹靵y的背后,映射出作者對“樸素”的追求,這追求從而體現(xiàn)余華對真實的孜孜不倦。而這種貌似的無序背后,是他潛意識中的胸有成竹。
總是說在醫(yī)院長大、曾作為牙醫(yī)的余華零度寫作,并不為人物的任何命運發(fā)聲。那為什么那么多人看完《活著》唏噓不已,為人物命運痛苦不堪。個人認為,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什么聲音都沒有了,琵琶女埋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怨憤情緒,似乎在琵琶聲停之后,表現(xiàn)得最充分。此時“無聲”比“有聲”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無聲的背后,是無盡的憂愁。從憂愁中洋出溫情,從溫情中,溢出關(guān)懷。余華在談到《百年孤獨》時說:“馬爾克斯的敘述簡潔而不動聲色,人物和場景仿佛是在攝影作品中出現(xiàn),而且他只寫下了母親面對一切的鎮(zhèn)靜,鎮(zhèn)靜的后面卻隱藏著無比的悲痛和寬廣的愛”。并說最初始的閱讀經(jīng)驗帶他走進了寫作世界。
在《活著》里,他讓家珍帶著兒子回到了這個敗家的賭徒身邊,讓落魄的長根回來探望他們,讓送了人的鳳霞回歸,讓鳳霞碰到老實巴交的二喜,甚至當春生因為有慶的死亡來探望,也是讓家珍選擇了原諒。雖然磨難接踵而至,卻也偶爾出現(xiàn)短暫的暖春。在《許三觀賣血記》里,余華確實是心軟且大度,大概是看透了世間的本質(zhì):人世間走一遭,何苦為難誰。所以,雖然知道一樂不是自己的孩子,可他還是拼了老命??墒切闹械目喑s無處訴。許三觀說,雖然最喜歡一樂,可他偏偏不是自己的。他不讓一樂叫他爹,不讓一樂跟著他,那種人物內(nèi)心的糾結(jié)和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恨何小勇,也討厭一樂??墒钱敽涡∮聻殡y時,他還是放下了小我,選擇了“生命至上”。許玉蘭也是,對何小勇的怨怒,也被擱置起來,勸說許三觀要去救命。大概這種“寬恕”和“溫情”在《兄弟》里面展現(xiàn)的最透徹。傷痕累累的宋剛為了讓林紅和他能夠過上好的生活,費盡千辛萬苦,當他終于揣著三萬元回到劉鎮(zhèn)的時候,發(fā)現(xiàn)林紅已經(jīng)跟李光頭走了,比沒有怨恨,甚至覺得“林紅不應(yīng)該嫁給我,林紅應(yīng)該嫁給李光頭”。在給林紅的訣別信中寫道:無論我做過什么,我一生愛過的人只有你。在給李光頭的信中寫道:就是生離死別了,我們還是兄弟。這幾乎帶著圣徒的色彩了。這大概與作者的成熟度有關(guān)。只有經(jīng)歷過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人才會有寬恕的力量,才會有對世界的溫情。經(jīng)歷了,回頭看,才會對世界充滿了感恩與敬意。
但丁說:人是受難的立方體。余華把這些苦難,赤裸裸的展現(xiàn)給我們看??赏瑫r他也在消解這些苦難。周立民說得好:化解苦難不是對苦難的逃避,而是作為一種能力一種勇氣。它是對困難的超越,也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