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萍
摘要:中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大多數(shù)老師和學生來說,作文卻是令人頭疼、倍感困惑的一大難題。老師費盡心思,不斷探求新思路,尋找新方法,結果卻不盡人意。每次習作,學生鋪開稿紙,便茫然無措,無從下筆。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中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作文;教學;誤區(qū);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7-073-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作文應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但就目前現(xiàn)狀來看,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受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的影響,有些教師從一開始教學生練習寫作文時,就要求學生按照所謂的“寫作方法”和“寫作訣竅”等框框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學生的作文從一開始便成了教師固定模式的重復再現(xiàn),很少有人能寫出展現(xiàn)有個性特點的文章。下面就我總結的作文教學的幾點誤區(qū)和幾點作文教學方法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寫作誤區(qū)
1.作文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的組織與計劃。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并沒有制定一個具有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的教學計劃,最終導致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不能呈現(xiàn)一個循序漸進的梯度。具體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走馬觀花式的教學。也就是寫作教學始終與閱讀教學同步,教材里面學到了什么類型的課文,那么寫作的類型就以此為基調,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單項訓練式的教學。這種匆匆的、沒有深度的“蜻蜓點水”的寫作訓練,往往是事倍功半,學生的寫作水平無法提高。
二是缺乏教學的梯度。在作文訓練的最初階段,教師總是喜歡將所有要求統(tǒng)統(tǒng)的灌輸給學生,而實際上學生的程度是不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高標準嚴要求的作文教學讓學生感覺到力不從心,望而生畏。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應制定詳細系統(tǒng)的教學計劃。作文教學計劃的制定必須是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前提與基礎之上,除此之外,還要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習慣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效地讓學生的寫作變得循序漸進,教學目標將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實現(xiàn)。
2.作文教學重視寫作方法的教學,輕視生活的體驗和內心的表達。
當前中學的作文教學,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寫作方法”的教學。在難得的幾堂寫作指導課上,教師經(jīng)常從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呼應,如何交代,如何照應,如何結尾等等方面進行指導。誠然就寫作來說,技巧應該說是重要的,但技巧不應該是為技巧而技巧,它的上達,必須以內容的充實為前提。魯迅先生在《創(chuàng)作要怎樣才會好》中說過:“不相信‘小說作法之類的話。”他還說:“如果內容的充實,不與技巧并進,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對于中學生來說,要寫出好文章來,應該要十分重視生活的體驗、認識水平的提高和語言的積累。
此外,為了讓學生作文立意深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選材與立意教學時,便將學生的生活賦予了雷同的涵義,從而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生活經(jīng)驗,導致學生在看到一定的作文材料時,所確定的作文主題清淡平庸,脫離實際生活,甚至是形成了統(tǒng)一的模式。諸如學生看到黃河長江就想起父親、母親;看到五星紅旗必定會想起烈士達到鮮血……在這樣的文章中,作文完全成了一種定式選材的立意模式的重復再現(xiàn),根本看不到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更別提內心的真實想法了。
二、解決策略
那么,針對以上誤區(qū),筆者認為應采取下列解決問題的策略:
1.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人生經(jīng)驗。
學生寫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無話可說”,也就是沒有材料,沒有內容,沒有激情。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適應時代,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關心了解當代文學、藝術、科學、體育、衛(wèi)生等方面的知識,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關注時代和人生,做到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導學和自學相結合。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指導學生留心社會,觀察生活,積累知識和素材。這樣,學生有了豐富的社會知識背景,學生何愁無話可寫?
2.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待生活、分析問題。
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觀念,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抓住教學契機,引導學生就一些有價值的熱點問題,如時事熱點、新聞話題、中學生頗有爭議的話題等,鼓勵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久而久之,學生才會在寫文章時對不同的話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3.打破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
創(chuàng)新思維是一種主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它往往突破習慣性思維和束縛,在解決問題時產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觀點?!跋胂罅Ρ戎R更重要”(赫爾岑),提倡鼓勵學生寫“放膽文”、“自由文”,結合各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開思路,開動腦筋,無拘無束,愛怎么寫,就怎么寫,海闊天空,任其馳騁。
4.培養(yǎng)學生喜愛作文,享受寫作的情感。
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將“要我寫”轉變?yōu)椤拔乙獙憽薄.敗拔乙獙憽边@種發(fā)自內心的愿望被誘發(fā)出來之后,學生的寫作就會以寫為樂,樂在其中。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產生動機,由動機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產生新的興趣和動機,推動學習的不斷成功。培養(yǎng)學生喜歡、享受寫作的情感其實就是誘發(fā)學生“我要寫”的愿望。
教無定法,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完成抽象與具象的轉化,能實現(xiàn)感性與理性的結合,能通過實踐讓學生有話可寫,作文教學才能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燦爛前景。
[參考文獻]
[1]魯迅.創(chuàng)作要怎樣才會好.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