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婷
九九歸一──談大學英語語言教學本質(zhì)
◎曾雪婷
現(xiàn)代大學英語課堂著眼點仍大多集中于單一劃塊的詞匯、語音、語法等,如此一來,整堂課便變得支離破碎,沒有重點。其實,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語言教學的本質(zhì)更應(yīng)回歸到文化上來,只有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高效。
“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以來都是廣大高校英語教師在不斷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兩大重點,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少經(jīng)驗尚淺的教育工作者在各類英語等級考試的重壓下,習慣將英語教學這個龐大的教學系統(tǒng)單一地切割開來,僅用幾節(jié)課為學生專門講授聽力,句法或者其他應(yīng)試技巧,卻不強調(diào)特有的語言背景和中西跨文化差異。學生便容易顧此失彼,斷章取義,機械地去記憶一些詞組或語法,這樣教學的弊端在短期的應(yīng)試考試中的確難以發(fā)現(xiàn),甚至“功”大于過,但長此以往,師生都會在真正的英語語言教學道路上越行越偏到最后徹底脫節(jié),得不償失。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是時候回歸到語言教學的本質(zhì),引領(lǐng)學生體驗語言背后的文化價值,培養(yǎng)包容的文化視角,真正體驗英語這門語言的魅力和價值。
大學英語教學的首選閱讀材料便是由英語母語者所撰寫的文章,這些也都是幫助學生理解文化的優(yōu)質(zhì)資源。以外研社出版的高級英語第一冊 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 一文為例,其中有一句“I see them guarding their homes where mothers and wives pray - ah,yes,for there are times when all pray– for the safety of their loved ones,the return of the bread-winner,of their champion,of their protector.”通篇來看,這句話的結(jié)構(gòu)是相對比較清晰明朗的,而有一個詞“bread-winner”,單看字面意思,容易譯作“贏取面包的人”,這樣直譯雖沒有偏離其詞本義,很多基礎(chǔ)薄弱的學生仍然會云里霧里,一知半解。不少老師在實際教學時更傾向于一筆帶過,認為沒有必要小題大做,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單詞實指“養(yǎng)家糊口的人”。而事實上,歐洲自古擁有豐富的強筋小麥品種資源,加之西方人習慣烤制方法,面包自然而然就成了西方人的主食,但有錢才能有面包享用,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去獲得面包是代指掙錢養(yǎng)家,這樣表達也比直接搬出來make money更為生動和形象。僅僅簡單地知會學生富有文化特色詞匯的字面意思,其實是低效的“授人以魚”,而唯有教會學生如何學會思考,培養(yǎng)學生對中西文化細微差異的敏銳度與洞察力,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下次學生再看到類似Writing is my bread and butter(寫作是我的經(jīng)濟來源)的表述很快就豁然開朗了。同時,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授人以漁”才是我們應(yīng)當提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未來發(fā)展方向。
說起文化,可能不少學生會有困惑,認為文化是一門大﹑虛﹑空的學問,是被學者們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和語言的聯(lián)系更是無從談起。實則不然,要想理解透徹看似艱深的文化便要回歸到語言本身,語言和文化本就是緊密相連﹑渾然一體的,語言也是不能斷章取義,獨立于文化的。以外研社出版的高級英語第二冊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 為例,全文主要圍繞Pub talk與 King’s English 的差異展開,通讀分析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 pub talk 是指的 conversation held in public house,而 King’s English 則為統(tǒng)治階級和當時上流社會所用,更近乎于一種standard English。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二者的本質(zhì)差異,作者還在介紹pub talk的時候采取了較為松散的行文結(jié)構(gòu),穿插大量生活化﹑口語化的表達,如ge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形容整體情緒不佳),以后學生想表達心情沮喪或運氣不佳時,便可借用這種更為地道純正的表達。這也同樣印證了語言學習中聽說讀寫都是相輔相成的。另外,文中也向我們展現(xiàn)了當時流行于英國平民百姓間的酒吧文化及他們特有的社交方式與習慣,他們可以漫無邊際地侃天侃地,盡管彼此并不熟悉。這種熱度也是有節(jié)制的,他們從不過問打探別人的私事,只要有的聊,聊得來,他們就可以這樣糊里糊涂地閑扯下去,這便是當時英國社會所獨有的酒吧文化。單純理解語篇的確不難,但如果跳過這一有趣文化背景,與之脫節(jié),不深挖語言背后所象征的文化,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就會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在這個層面上,理解文化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學習語言的淺層表義。
總之,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與其急功急利地讓學生背單詞啃語法,不如靜下心來,回歸到語言教學的本質(zhì)——文化上來。一個單詞,一種表達都如同一扇新的窗戶,從這扇窗戶望出去,我們就能有不同的視角,去走近去洞悉背后的文化,也會獲得更深刻更長久的體悟。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