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梅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幾十載的教師,每天面對著這些活生生的學生,我的心里無時無刻不在研究著他們活潑天真的心靈。無論是站在三尺講臺上,還是課下身處學生們中間,我都在感受著學生們那單純卻又稍帶復雜的心理。仔細地揣摩學生們的思維與情感,和他們在一起生活和成長著。品味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地就把他們的心理抓住了。經(jīng)過多年的教育心理研究,我把學生們的各項心理表現(xiàn)歸結為幾個方面,并對待這些心理表現(xiàn),在教育工作中采取相應的手段去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下面我做一下具體的比較評論與分析。
一、離異家庭的學生性格多比較孤僻,我們要用愛心去澆灌
這么多年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在長期的工作中,我接觸到許多家庭離異的學生,他們大多是不愿與別人說話,喜歡一人獨處。時間久了,學生們也就漸漸地和他們疏遠了關系。這些學生由于性格孤僻,上課不愿意回答問題,學習興致不高,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成績很不理想。他們思想上較為偏激,學習又不好,久而久之,就與班集體產(chǎn)生了距離。
我總結出:離異家庭中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感覺自己是被父母遺棄、拋棄的,人格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自卑、怨恨、缺乏信心,進而悲觀失望、悲觀厭世、情緒低落、敵視社會,稍有不如意就心恢意冷,在眾人面前不敢說話等人格特點。為了做好他的心理輔導,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一)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樹立他們的信心
親其師,信其道。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關心和愛護的學生,更要做到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關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他們的行為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只要我一有時間,我就會和他們一起游戲,在游戲中接近我和他的距離,讓他感覺到老師是一個可以信任可以交流的朋友,同時也拉近了他和其他同學的距離。在課堂上總是給他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哪怕答對一個小小的問題,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我都會及時的表揚。同時抓住他寫作的特長,并且大做文章,使他在學習方面越來越充滿自信。在活動中孩子的表現(xiàn)多給予鼓勵和肯定,多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孩子。教育他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建立平等尊重關系,打開他們的心結
對于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敏感,害怕別的同學談及父母的話題,對于自己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在同學中的印象也是非常的在意。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教育學生之間要互相尊重,不歧視和嘲笑,自已對學生的關愛也要給得自然,不能讓他覺得老師是在可憐他、同情他,消除他的心理障礙。我每天留心觀察他的喜、怒、哀、樂,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和他談心,和他一起分享他和學生之間和家長之間的故事。
我深深地思考,離異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值得我們教師高度重視,因為這一部分群體,性格孤僻、冷漠,叛逆心理強,如果不做好他們的心理輔導教育,一定會給這個社會帶來不安全隱患。教師要用自已的愛心、耐心、信心、恒心去關懷他們,理解他們,與家庭、社會一起攜手教育,讓他們感受到愛和溫暖,從而身心健康的成長!
二、“丁”字家庭的學生多缺乏獨立性,對他們應多一些耐心教育
(一)要為獨生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家庭教育要嚴愛結合
家長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不過分溺愛孩子,滿足孩子的任何條件,一切事情都為孩子想到、做好。家長要樹立良好的教育觀,教育孩子時不能過分寵愛,也不能過于嚴厲,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嚴愛結合。家長對子女的要求不能一味滿足;家長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yǎng)成知錯必改的好習慣;要培養(yǎng)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二)要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良好心態(tài),鍛煉獨生子女的意志
獨生子女大多嬌生慣養(yǎng),自理能力差,家長要舍得讓獨生子女吃苦,不要什么事都為他們想到做好。要讓獨生子女在實際生活中吃一點“苦”,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克服他們嬌氣的毛病。為了克服獨生子女的弱點,應對獨生子女進行適度的逆境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憂患意識、經(jīng)受挫折的鍛煉,使孩子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復雜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孩子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要引導子女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只有克服挫折,才會成長、成功。此外,還要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和加強對獨生子女的社會化教育等。
(三)順及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為孩子選擇自己的興趣
父母的期望不一定是孩子想要努力的方向。隨著孩童自我世界的逐步發(fā)展與完善,孩子往往會主動尋找自己的興趣、意愿。對此父母應該審時度勢,尊重孩子,給他們提供相應的條件,幫助其成才。對于他喜歡的要給予支持,而不是父母只知一味以自己喜好來強迫壓制孩子,這樣可能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父母和孩子間的關系。其實,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做個有心人,時刻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xiàn)及特點,抓住有利時機,適時引導教育。如此,孩子的潛能才有可能得以挖掘,父母美好的希望才有可能得以實現(xiàn)。
經(jīng)過這次事件,我認為對待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我們應該用平常的態(tài)度對待,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欲速則不達,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應耐心輔導,對癥下藥。給予他們寬松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又有嚴格管理與要求。使熱情關懷與嚴格要求和諧結合,切不可姑息遷就。
多年的教育工作,我深切地感到:學校加強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學校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當學生需要身心關注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加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這是開展學校心理教育不可缺少的正確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