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善
【摘 要】
葉圣陶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其“作文即做人,作文即生活,作文即說話”的寫作教學思想對今天的小學作文教學依然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本文是借鑒葉圣陶先生的寫作教學思想并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探討現(xiàn)在的小學作文教學,強調小學作文教學要重視情感表達,重視生活體驗,重視口語訓練和閱讀訓練。
【關鍵詞】
葉圣陶 寫作教學觀 小學作文教學 啟示
葉圣陶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曾經(jīng)對小學寫作教學提出過建設性的意見,對我們今天的小學寫作教學也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現(xiàn)在的作文教學“功利化”傾向比較嚴重,教師在追求完美作文,強調語言應用技巧,忽略寫作的育人功能,沒有讓學生表達出個人情感。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寫作千篇一律,毫無特色,所寫文章都是詞匯堆砌,沒血沒肉,客觀上造成了作文主體的缺失。葉圣陶先生的寫作思想是“求誠為靈魂”,認為“求誠”才是寫作的靈魂所在,才是寫作的目的,才是寫作的基礎。從寫作的意義上來說,與今天的應試寫作大相徑庭。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要熱愛生活,能夠表達出真情實感,這與葉圣陶先生的思想是不謀而合。但如何才能寫出誠實的話,源頭還是要充實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去親身體驗。如最近讓學生寫作文“我們的校園最美麗”,如果讓學生去憑空想象,就可能會出現(xiàn)堆砌詞匯的現(xiàn)象,或者把優(yōu)秀作文例文改寫一番。為了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我?guī)W生到校園里走一圈,讓學生學會觀察和聆聽,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回歸生活,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打開學生的思路。葉圣陶先生作文思想“以生活為本位”對現(xiàn)在的作文教學確實是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甚至可以說是高屋建瓴的指導作用。如在作文課,我讓學生寫“一件自己最愛做的事”,重點強調的不是華麗詞匯,而是真情實感,是真實的內心表達。寫假話、套話是不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的,仔細閱讀會味同嚼蠟。所以,在小學生人格逐步形成的階段,要把“求誠”當做寫作的源泉,從根本上激發(fā)孩子的寫作興趣。
二、說話是寫作的利器
口語訓練是小學生寫作的利器,但在目前的寫作教學中很少進行口語訓練,導致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能力遠遠低于書面表達能力。新課標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能力。這與葉圣陶先生的寫作思想如出一轍。葉圣陶先生的寫作思想非常重視孩子的口語訓練,他認為在學校里不但語文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其他學科的老師也要有這方面的意識。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畢業(yè)時也很難進行三分鐘演說,面對陌生人羞澀而說不出口,即使說了也是邏輯不清楚,含糊不清。這些都是因為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得到很好的口語訓練。小學的作文教學可以彌補這一缺憾?!罢Z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的訓練必然能夠提高思維能力,也順其自然的提高寫作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不但要教會學生“怎么寫”,同時也在教會學生“怎么說”?!皩憽迸c“說”始終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有所偏廢。因此,我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先讓學生去說,在此基礎之上再讓學生寫出來。只有把書面作文和口頭作文結合起來才能相得益彰,讓學生全面發(fā)展。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即說話”,但說話又是極其平常的事,我們的每一堂課都離不開說話,社會活動就是說話的過程,我們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善于說話的興趣,讓學生在說話中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通過長期的課內外說話訓練,學生就會潛移默化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會提高寫作能力。
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閱讀和寫作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有所相互促進的。葉圣陶先生對這個問題有過很多的見解,對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先生有“寫作基于閱讀”的思想,說的是寫作要與閱讀聯(lián)系起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吐納,沒有閱讀很難有寫作,因為沒有吸收,腦袋就空洞無物,怎么可能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呢!因此,學生寫作的技能從本質上說是從閱讀中來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大量的閱讀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規(guī)范化的語言,可以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拓展能力,可以陶冶情操,優(yōu)化品質。新課標在課程總目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情感體驗,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在教學之中就注重孩子的閱讀教學,希望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學生寫作的基本功。除了課堂閱讀教學之外,還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的課外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yǎng)成,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必然會相應提高。當學生書讀多了就會胸有成竹,就不會出現(xiàn)可以模仿的現(xiàn)象。實踐證明,當學生讀書偏少時,因為缺乏自信會出現(xiàn)對書本內容模仿的現(xiàn)象。其次,從閱讀的內容來看,好的作品都是來源于生活。這要求學生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思考、感悟,然后再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如閱讀《詠華山》,學生雖然沒有去過華山,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華山的“險”;閱讀《桂林山水》,雖然學生沒有去過桂林,但仍然可以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所以閱讀是獲得知識間接的渠道,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水平提高了,寫作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可見,閱讀教學是寫作教學的基礎,我們在開展寫作教學時,首先要加強閱讀教學。
總之,葉圣陶先生的寫作教學觀極具現(xiàn)代教學意識,對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學寫作教學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在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視野下,我們要深入研究葉圣陶先生的教學思想,再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彭露.試論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民族特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6
【2】魏群.新課改背景下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探析與傳承【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5)
【3】商金林.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及發(fā)展的軌跡【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