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新
【摘 要】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尤其注重對古詩詞的教學指導。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的時候,首先教師要從古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入手,讓學生知人論世,正確理解古詩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生動還原,走進古詩情境,在咀嚼文本、升華素養(yǎng)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鑒賞指導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古詩詞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說在每一個學期都會涉及古詩詞的學習,學習古詩詞,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鑒賞的方法,而且能夠讓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中華文化的精妙,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很多學生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總是興趣不大,甚至存在畏難情緒,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古詩鑒賞的方法??梢姡鳛檎Z文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鑒賞的方法,讓學生細細品味古詩的古韻以及詩香。
一、鏈接作者,知人論世
在解讀古詩的時候,學生們存在畏難情緒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古詩的內容理解不夠準確,這也是因為古詩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面對這樣的作品,如果對于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或者作者資料不夠熟悉,那么,在解讀古詩的時候就會存在困難,甚至會出現偏差的情況,所以我們要在解讀古詩的時候鏈接背景,做到知人論世,這才是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示兒》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就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這首古詩的內容以及情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初步閱讀這首古詩,然后想一想這首古詩中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生們初步認識到這首詩是陸游寫給自己兒子的一首詩,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那么,在這首詩中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們感覺比較棘手,一時沒有學生回答,于是教師意識到這是學生閱讀中的一個難點,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從這首詩的作者入手,體會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學生們認識到這首詩的作者陸游是南宋的著名愛國詩人,他的一生都是努力進行抗金和收復失地,但是當時的投降派總是排擠他,即便是這樣,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不減,于是在臨終前寫下了這首詩,讓兒子不忘在北定中原、統(tǒng)一中華的那一天告訴他。通過這樣對文本作者以及背景資料的補充,學生們深刻體會到陸游死前的遺恨和沉痛之情。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讓學生在鏈接古詩背景以及作者的基礎上解讀文本內容,體會文本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鏈接作者資料和背景,能夠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準確的把握,這樣學生在品味詩詞韻味的時候就有了良好的基礎,有利于學生對古詩的鑒賞品味。
二、生動還原,情境共生
在咀嚼鑒賞古詩的時候,教師還要注重對詩歌情境的生動還原,來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意蘊美。在古詩鑒賞的時候,學生感受故事的意境美是鑒賞詩詞的主要部分,而小學生的具象思維能力不強,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各種手段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形象的畫面,讓學生直觀感受古詩情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再現情境、直接對話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獲得深刻體驗。
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就通過多媒體技術生動還原古詩情境,讓學生對文本的意境美有深刻的體會。在這首古詩中涉及到的很多意象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而在教學中教師憑借文本中的插圖很難讓學生對這首古詩的意境美有深刻的感受。于是,教師將關于廬山瀑布的相關資料制成課件進行展示,讓學生真正走進廬山瀑布的真實情景中,具體教師是這樣操作的:教師將廬山瀑布的遠景、近景以及全景進行剪切編輯,讓學生獲得豐富多彩 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在聽覺方面獲得深刻體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了廬山瀑布的宏偉壯觀。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從聽覺、視覺等方面進行深刻體會,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具象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詩中美的景色,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情境共生中走進古詩閱讀。
三、咀嚼品味,升華素養(yǎng)
品味古詩的詩香古韻還要注重對詩歌精美語言的咀嚼品味,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古詩都是名家的經典之作,在指導學生鑒賞古詩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本中的語言表達,讓學生感受文本中的語言美,最終實現升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楓橋夜泊》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將課堂活動的重點預設為品鑒古詩的語言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將作者的相關資料以及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補充,為學生對古詩的解讀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會古詩的語言美,升華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面對這樣的題目,學生們從不同角度進行切入。例如有的學生品味文本中使用的白描的手法,之處作者通過意象的羅列——殘月、山寺、霜天,勾勒出遠景,而通過江楓、漁火、客船,描繪出近景,讓我們走進了一幅清幽的畫面,體會到作者內心的愁思。
在學生鑒賞名句的過程中,學生們對于古詩的語言運用之精妙有深刻的體會,對于文本中營造出來的意境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效果很好。鑒賞名句,讓學生走進古詩深處,體會古詩絕妙之處,升華了學生的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教師要優(yōu)選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品古韻,品詩香,讓學生在古詩中徜徉,享受中華文化的精髓,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何素潔.關于古詩詞教學“讀”的策略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7(10)
【2】菅淑琴.淺談增加小學古詩詞教學吸引力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2(03)
【3】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小學),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