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視唱練耳是高師音樂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它以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該從內、外兩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將其擺脫純技巧性課程的誤區(qū),回歸到其應有的學科發(fā)展道路上。
關鍵詞:視唱練耳;樂感;高師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指出:音樂感,或稱音樂質。泛指對音樂能欣賞、理解、表現(xiàn)或進行創(chuàng)造的特性。音樂感包括兩類要素:①是與生理條件有密切關系的,如音高感、節(jié)奏感、音樂感、和聲感等。②是綜合的要素,如音樂記憶力、音樂想象力、音樂審美感等。由此可見,樂感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僅包含了音樂學習者外在的音樂感、節(jié)奏感、節(jié)拍感等,還表現(xiàn)在其內心的想象力、審美力、記憶力等。馬克思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不是對象”。其也在強調樂感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常常感到有些同學樂感很好,有些同學樂感很差,兩者在音樂理解和表達上會出現(xiàn)極大的差距。視唱練耳是高師音樂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它以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為主,為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前蘇聯(lián)音樂教育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評價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組織并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訓練其積極地將聽覺運用到創(chuàng)作表演實踐中去”。①此語道出了視唱練耳課程的重要性及最根本目的,正因如此這門課程在高師課程設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開設情況多為大一大二兩個學年72學時,它肩負著發(fā)展學生音樂綜合能力和提高學生全面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任務。但是由于受到專業(yè)化、技能化培養(yǎng)等因素的影響,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也逐漸走入歧途,視唱練耳課成了唱譜子、聽音練習、記譜練習的代名詞。“在傳統(tǒng)的視唱練耳教學中,由于過于追求技巧性的教學,使得學生過分關注考試成績,導致音樂學習背離素質教育的宗旨……最突出的是在教學中,由于我們在教學中忽略了體驗和感受音樂元素在音樂中的作用以及對音樂風格等整體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那么,學生在課下練習的就只是針對音樂作品的技術性的練習,期末考核仍然是以技術性的考核為基準?!雹谝虼?,將視唱練耳教學回歸到以訓練學生樂感為目的的本質上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在視唱練耳課上訓練學生的樂感呢,筆者認為可以從重視學生內心聽覺的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外在情感的表達兩方面著手。
一、重視學生內心音樂聽覺的培養(yǎng)
良好內心音樂聽覺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學習和訓練,而擁有良好的內心聽覺對于外在的音樂表達都是大有裨益的。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如果學生內心沒有音樂感,那么他們也無法將其表達出來,而在視唱練耳課程中鮮有老師注重學生內心音樂聽覺的訓練,這對學生良好樂感的培養(yǎng)是極其不利的。
(一)鼓勵學生廣泛聆聽音樂
聆聽音樂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欣賞范圍,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風格、體裁作品的欣賞,豐富學生的內心樂感,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從當下的學生情況來看,學生涉獵的音樂聆聽范圍多囿限于流行音樂,流行音樂情感、思想表達的局限性使得學生的內心樂感也得不到全面的提升,因此鼓勵多聆聽西方各個時期的古典音樂、中國傳統(tǒng)音樂都將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悟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默唱的習慣
默唱,即在內心先形成一定的音高、旋律、節(jié)奏,然后用聲音再將其表達出來。默唱的優(yōu)點在于唱者本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內心聽覺,先在內心對所演唱的旋律、節(jié)奏、音高、音程有理性的認識,這樣在表達的時候就避免了因為內心沒有音高、節(jié)奏而亂唱。但是在平時的視唱練耳課程中教師往往不注重學生默唱習慣的養(yǎng)成,一般拿到一條視唱曲譜就讓學生立即唱出來,這樣因為缺乏了理性的思考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心口不一的情況,心里想的和唱出來的音響是有差距的。
(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
視唱練耳中的作品都是來自國內外優(yōu)秀的作品或片段,它們表達著作曲家的情感體驗,在演唱視唱練耳曲目的時候要積極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聯(lián)想和想象,盡可能地接近作曲家的情感體驗,這樣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從而為學生內心情感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強化學生外在音樂情感的表達
視唱練耳教學中學生除了要具備一定的內心聽覺以外,最終的目的還是表達音樂,可以說內心聽覺的訓練都是在為外在表達而服務的。而大多老師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只注重學生唱的準不準,過多的關注音準、節(jié)奏、節(jié)拍等基本要素,并沒有關注到唱的質量高不高,即音樂情感的表達是否到位,因此,能否將作品的情緒、情感正確的表達出來應該成為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更高級目標。
(一)重視樂譜中的表情術語
富有感情地進行視唱訓練是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樂譜中的表情術語主要有力度、速度及感情術語三類標記,有些是標記在樂譜一開始,更多的是標記在樂譜上,以表現(xiàn)音樂發(fā)展的變化,以此來表達作曲家的思想。如果在唱視唱的過程中僅僅是將音高、節(jié)奏唱準確了,不注重表情術語的表達,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表達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也無法達到視唱練耳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訓練學生快速讀譜的能力
讀譜能力是視唱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基本功,讀譜速度的快慢決定了演唱的質量,學生讀譜能力的訓練可以從快速瀏覽分析旋律走向和快速反應線間位置關系訓練為主,讓學生每次演唱之前先快速地將作品瀏覽一遍,然后以適當?shù)乃俣葘纷V中的音高按節(jié)奏讀出來,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視唱演唱水平。
(三)運用一定的演唱技巧表達情感
視唱練耳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這是毋庸置疑的,唱的準與唱得好是兩個不同的層次,這也是評判樂感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皩σ粋€演唱者來說,僅有理解,而缺乏技巧,理解無法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僅有技巧,而缺乏理解,演唱則顯得蒼白無力。只有精湛的技巧與切題的理解相結合,優(yōu)良的樂感才能得到充分的顯示?!雹垡暢械囊恍┣恳粲蚧蚋呋虻?,這就需要學生運用一定的歌唱技巧,確保高位置、氣息穩(wěn)定、聲音流暢、位置統(tǒng)一,這樣唱出來的作品才具有美感,也能夠對學生的聲樂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除此以外,學生在演唱中還要注意音樂的分句、作品旋律走向和高潮的處理,一般來說樂句與樂句之間要有換氣,旋律上行力度應該有所增強,而旋律下行力度有所減弱,而樂曲高潮部分則應該達到力度最強。這就要求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對氣息、力度有所控制,還要注意高音區(qū)真假聲的轉換,以確保作品的完整性。
三、結語
總之,視唱練耳的課程目標是為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的,情感是音樂的靈魂,如果缺乏了情感的表達音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能力是其進行課程改革的新方向。我們不能將視唱練耳課等同于技術訓練課,它應該具備豐富的情感體驗和表達,如果忽視了視唱練耳中情感表達的訓練,也就失去了其作為音樂初學者必修課的意義和價值,也無法為學生未來的音樂學習道路提供后續(xù)保障,因此探索視唱練耳課中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定是我們不斷為之踐行的方向。
注釋:
① [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著,孫靜云 譯.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法論文集[M].北京:音樂出版社,1957:172.
② 蔡紅華.論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方向[J].藝術教育,2011.09.
③ 李建英.淺談樂感與視唱[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06.
[參考文獻]
[1] 涂李瑤.淺談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2] 孫家國.談地方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視唱練耳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肇慶學院學報,2009,11.
[3] 王雪樺.視唱練耳教學的技術性訓練與音樂性培養(yǎng)[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2016“本科教學工程”教改項目《地方院校音樂學專業(yè)視唱練耳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2016SJJG008)
作者簡介:王鈞(1983-),女,河南鄭州人,安順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