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怡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貧困生這一學校內的特殊群體越來越多的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因此,對高校工作者而言,不僅需要分析貧困生心理問題的起因,更應注重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引導并且?guī)椭麄兘⒃鲞M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常懷感恩之心,并且勿忘回報社會。
隨著當今高職院校的迅速發(fā)展,高職學生的比例增加,貧困學生的比例同樣也在增加。以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為例,在校學生人數(shù)約為1500人,貧困學生人數(shù)為237人,所占比例約為15.8%。
一、貧困生界定
根據(jù)學院學生手冊規(guī)定,貧困生分為特殊困難學生,困難學生及一般困難學生。
1、家庭經(jīng)濟特殊困難學生
家庭經(jīng)濟特殊困難學生需滿足量化測評分70分以上(量化測評分(M)=家庭經(jīng)濟測評分(X)×60%+民主評議測評分(Y)×30%+院系綜合測評分(Z)×10%),同時滿足以下情況之一:(1)父母雙亡學生、烈士子女、優(yōu)撫家庭子女及無直接經(jīng)濟來源,僅靠政府救濟的;(2)父母雙殘喪失勞動力;(3)父母病重或無直接經(jīng)濟來源的單親家庭;(4)有殘疾人證的學生;(5)突發(fā)性變故造成家人及財產(chǎn)損失;(6)邊遠少數(shù)民族困難學生;(7)低保。
認定比例不超過院系學生總數(shù)的5%。
2、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
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需滿足量化測評分60分以上,且同時滿足以下情況之一:(1)家在邊遠貧困地區(qū)且以務農(nóng)為主,遇突發(fā)災害導致收入減少;(2)父母下崗且未再就業(yè)或一方喪失勞動力;(3)單親或父母離異未再婚,且家庭收入低于當?shù)刈畹捅U希唬?)多子女上學;(5)純農(nóng)戶。
認定比例不超過院系學生總數(shù)的10%。
3、家庭經(jīng)濟一般困難學生
家庭經(jīng)濟一般困難學生量化測評分大于50分,一般貧困學生不超過院系學生總數(shù)的5%,且需要滿足以下條件:(1)城鎮(zhèn)家庭父母一方無工作或下崗;(2)家中突然變故導致收入減少;(3)其他情況導致困難。
二、貧困生心理現(xiàn)狀
作者對江蘇信息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在校貧困生進行測驗,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貧困學生情況較好:樂觀、積極、獨立、細心且周到,但是由于家庭困難,導致學生心理上也產(chǎn)生了變化,如自卑、自負、敏感,敵對等。他們遇到的困難越多,心理問題也逐步增多。
1、自卑心理
貧困大學生和非貧困大學生之間存在著物質和文化上的雙重差異。在物質上,以藝術設計學院學生為例,學生生活費每月不低于1500,多數(shù)同學使用iPhone、三星等超過4000元手機,而貧困學生則是靠助學貸款和課余打工維持生活和學業(yè)。在文化上,且非貧困學生大部分都來自城鎮(zhèn),蘇南地區(qū),而超過90%的貧困學生則是來自蘇北農(nóng)村邊遠貧困地區(qū),由于當?shù)亟?jīng)濟條件的限制,很多學校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等課程無法更好的開展,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學院,以美術、設計為主的學院,很多東西對于貧困學生來說都是新的嘗試,學起來比非貧困學生累。超過80%的貧困學生社交能力遠不如非貧困學生,進入大學,他們極少會參加團學,不敢競選班委,覺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學,缺乏自信。
2、不安心理
一個大學生要完成三年學業(yè),其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大約在三到四萬元左右,而對于學習藝術設計的學生來說,費用則是更多。為了供子女上學,很多貧困學生家長賣掉家中貴重物品,有些甚至舉債,其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改變命運。因此,對于貧困學生來說,他們承受了很多心理和物質上的壓力,由于自身家庭經(jīng)濟的困難,很多貧困生生活拮據(jù),為學費發(fā)愁,為生活費發(fā)愁。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很多貧困生選擇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外打工兼職,賺取生活費和學費。另外,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加劇了他們的不安,很多外地學生想要留在本地,面臨著很多問題,這使得他們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的心理。
3、自閉心理
筆者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有部分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拒絕”別人的幫助,有需要貸款的學生“拒絕”申請貸款。即便學院對貧困生這一群體的重視程度的增加,也有一部分貧困生不愿意“公開”尋求幫助。在他們看來,接受別人的幫助,像是在接受“施舍”,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而每年的新生入學,這樣的情況也都存在。他們不愿意填寫助學金申請,領取助學金等。貧困生的心理比較敏感,高職院校助學金的申請、陽光助學金等都有公示環(huán)節(jié),對一部分貧困學生而言,是無法接受的。
4、人際關系緊張
人際關系同樣也是影響貧困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貧困學生常常因為家里貧困而導致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但同時他們又有自尊上的要求,這是矛盾的,因此,這會造成貧困學生在人際交往上的一定困難。學校是個集體生活的地方,由于家庭經(jīng)濟上的困難,貧困學生一般都不會參加集體聚會等活動,這些有可能會導致同學之間的交流減少,從而影響同學之間的關系。
三、解決貧困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1、貧困學生開展心理自我調適,加強對其心理疏導。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貧困問題,盡量消除因為貧困而造成的緊張與自卑的心理,學費等問題可以通過學校的助學貸款等途徑來解決。據(jù)筆者觀察與統(tǒng)計,許多貧困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壓力是因周圍環(huán)境對比所致的虛榮心造成的,雖然說對相對富裕生活的追求和期望擺脫貧窮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與此同時必須正確面對問題,通過自身努力的學習和進步來改變現(xiàn)狀,而不是只將目光局限于自身貧困的問題上。正確認識自己,加強心理品質和情操的培養(yǎng),提高受挫能力,消除絕望心理壓力。貧困生應積極進行心里自我調適,向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以減輕內心壓力。
2、開展勤工助學,關懷貧困學生。目前,在許多高校都對貧困生采取了多種多樣的幫助措施,諸如設立獎學金、貸學金、困難補助,緩、減、免學雜費,吸收社會上提供的的補助以及企業(yè)設立的獎學金等手段來解決貧困生問題。但是,這些手段治標不治本,而且容易使貧困生產(chǎn)生消極等待補助的心理,不利于他們自身積極的發(fā)展。所以,在新時期里,通過勤工助學這一手段讓貧困生在付出勞動的同時也能獲得補助,在解決了實際困難的同時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目的。
3、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在宣傳工作中,榜樣的作用無窮無盡,近年來涌現(xiàn)的一批先進貧困生代表其中的佼佼者諸如洪戰(zhàn)輝等先進個人事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此,不管是在校園里還是在社會上,通過各種宣傳的方式、各種途徑對先進典型進行傳播,對優(yōu)秀個人進行跟蹤報道,讓更多的人關注貧困生問題,與此同時也能夠讓貧困生從榜樣的身上取得動力,看到希望,不斷奮勇前進。
4、傳播正確教育理念,努力回報社會。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做人應當無時無刻不心懷感恩之心,貧困生群體亦如此。因此,培養(yǎng)貧困生的社會責任感無比重要,教育他們要懂得感恩,在自身進步之后能通過適當?shù)姆绞絹砘貓笊鐣?,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得到社會幫助的同時,更應為社會有所付出,既要鍛煉自我實踐能力和水平,也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對貧困生來說,回報社會的方式有許多,譬如:多多參加志愿活動,去敬老院、社會福利院以及各類NGO組織參加公益活動;用自己的經(jīng)歷來影響其他貧困學生,為他們樹立正確典型。通過這些舉動,不僅能讓他們鍛煉了自己,認清了自己并且充滿感恩之心,更能夠讓自己不斷提高以及升華。
我們不僅要給予貧困生物質上的幫助,更要注重對他們心理方面的引導。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對學生心理問題認識不足,更是忽略了對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心理問題的重視,因此,高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中來,通過系統(tǒng)的教學來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與此同時,要對貧困生加強關懷意識,鼓勵并幫助他們積極進步,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社會責任感,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使他們保持自信心,常懷感恩之心,砥礪前行,在不斷提高自身的同時不要忘記回報社會。
(作者單位: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