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強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方法 168例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 按照是否發(fā)生中轉開腹分為研究組(142例)和對照組(26例)。探究其轉開腹的影響因素。結果 兩組病變組織粘連情況、術中出血程度、病變程度與腫瘤類型、腫瘤分期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顯示, 腫瘤病變程度與腫瘤類型、腫瘤分期、病變組織粘連情況及術中出血程度均為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P=0.0003、0.0023、0.0001、0.0312<0.05)。結論 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極具復雜性, 臨床醫(yī)師應當嚴格的控制手術流程, 最大限度的避免中轉開腹。
【關鍵詞】 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影響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31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出血量少等優(yōu)點, 現(xiàn)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受到患者以及家屬的一致好評。但是術中仍然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 導致患者難以適應腹腔鏡手術, 不得不進行中轉開腹[1]。為探究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 故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8例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進行深入、有效的研究, 總結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按照入院順序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8例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 按照是否發(fā)生中轉開腹分為研究組(142例)和對照組(26例)。研究組男女比例
100∶42, 年齡19~61歲, 平均年齡(40.0±20.6)歲;腫瘤部位:47例患者為胃癌、49例患者為結直腸癌、46例患者為小腸癌。對照組男女比例18∶8, 年齡21~57歲, 平均年齡(39.0±
17.6)歲;腫瘤部位:11例患者為胃癌、7例患者為結直腸癌、8例患者為小腸癌。兩組患者腫瘤部位、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對患者全身麻醉, 取仰臥位, 在臍孔進行穿刺, 建立人工氣腹, 腹腔內慢慢插進套管針, 氣腹的壓力設置為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 結合患者的具體病灶可建立3~5個觀察孔。檢查內臟是否損傷以及有無出血后, 取出腹腔鏡, 排盡氣體, 將套管拔除, 縫合切口, 用無菌紗布固定切口。對兩組患者的病變組織粘連情況、術中出血程度、病變程度與腫瘤類型、腫瘤分期等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指標[2]
1. 3. 1 腫瘤分期:A期、B期、C期、D期。
1. 3. 2 腫瘤病變程度與腫瘤類型: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其他類型癌。
1. 3. 3 病變組織粘連情況:重度粘連(臟器之間粘連較為緊密)、中度粘連(病變組織呈片狀粘連)、輕度粘連(病變組織粘連較為疏松)。
1. 3. 4 術中出血程度[3]:高風險(出血血管直徑>5 mm, 術中難以止血)、中等風險(出血血管直徑在3~5 mm, 術中血量控制難度較高)、低風險(出血血管直徑<3 mm, 術中止血容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shù)資料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單因素分析 兩組病變組織粘連情況、術中出血程度、病變程度與腫瘤類型、腫瘤分期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顯示, 腫瘤病變程度與腫瘤類型、腫瘤分期、病變組織粘連情況及術中出血程度均為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P=0.0003、0.0023、0.0001、0.0312<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醫(yī)療科技的飛速發(fā)展, 腹腔鏡手術現(xiàn)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以及各種胃腸手術中。但是腹腔鏡手術因為其手術環(huán)境較為特殊[4, 5], 所以對手術設備和器械具有極高的依賴性, 從一開始就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和局限性, 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了一定的隱患。術中由于手術醫(yī)師操作的差異性以及患者病情變化的復雜性, 要想保證手術效果, 挽救患者的生命, 就必須在術中采取開腹手術處理[6-8]。有調查顯示:術中患者的病情變化越惡劣、病變組織粘連情況越嚴重、出血風險越高, 術中轉開腹的可能性就越大。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有被動中轉開腹和主動中轉開腹之分, 一般組織粘連嚴重、術前誤診和漏診、術中風險大、機體的符合加重, 腹腔內臟器更容易受到損傷等均為主動中轉開腹的原因。手術醫(yī)師的操作水平、術中突發(fā)的并發(fā)癥等均為被動中轉的影響因素[9, 10]。
本組研究數(shù)據表明, 兩組病變組織粘連情況、術中出血程度、病變程度與腫瘤類型、腫瘤分期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顯示, 腫瘤病變程度與腫瘤類型、腫瘤分期、病變組織粘連情況及術中出血程度均為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P=0.0003、0.0023、0.0001、0.0312<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極具復雜性, 術中應該明確操作流程, 對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手術風險進行認真、全面的評估, 最大程度的降低中轉開腹率。
參考文獻
[1] 路寧生. 探討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36):49-51.
[2] 王倩竹, 蔣徐維, 盛春, 等. 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的多因素分析. 中外醫(yī)療, 2014, 33(4):83.
[3] 白鵬. 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術的多因素分析. 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5(1):55-56.
[4] 李臨海, 王昆華, 龔昆梅, 等. 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的多因素分析.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2, 12(11):987-989.
[5] 楊鵬, 張雨. 腹腔鏡胃腸手術中轉開腹手術的影響因素.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7, 11(4):80-81.
[6] 王玉. 腹腔鏡胃癌手術中轉開腹原因分析. 醫(yī)藥衛(wèi)生(引文版), 2015(7):00051.
[7] 賴俊諭, 羅黔, 楊景芳, 等. 非氣腹腹腔鏡手術的臨床應用.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1, 8(21):2561-2562.
[8] 宋菁華, 張軍, 李斌. 非氣腹腹腔鏡手術治療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腫瘤45例.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4(10):888-891.
[9] 唐新農.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及中轉開腹影響因素的探討.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25):212-213.
[10] 曾瑜, 陳曹臻, 王凡冰. 免氣腹與氣腹腹腔鏡用于胃腸手術的臨床研究. 吉林醫(yī)學, 2014(14):3000-3002.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