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酒精的催動下,會促使一些物質的發(fā)酵,情緒放大的同時,也能品出更多清醒時所感悟不到的東西。有些人是因為悲傷或憂愁;而有些人喝酒是感受酒里的內涵,把它當作故事去品嘗,去領悟。
把酒當成情人
初見Jonas就覺得,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完全看不出他如此年輕就常年奔波于各大城市,兼著好幾家公司的顧問。他說:“威士忌是一種孤獨的酒,一種有故事的酒,適合孤獨的人喝,它背后的含義也能給人以啟發(fā)和深思。我喝酒是感受過程和酒的歷史?!彼分械墓适?,書寫著自己的人生。
孤獨的時候,感受是最真切的。他舉了個例子:“比如你和朋友結伴看極光,朋友感嘆極光好美,可能會被朋友帶著說極光確實很美。但如果是一個人去,就會想得更多,感悟更深?!?/p>
一個人喝酒是想更真切地感受酒中的內容,就是一種情感的伴隨品,也是復雜情感的載體。Jonas說:“把酒當成情人一樣對待,酒就變得韻味非凡?!?/p>
世界亂要喝,世界不亂更要喝
Jonas對酒的執(zhí)著已經達到任性的地步,如果這間酒吧的酒勾不起他的興趣,他甚至會坐一兩個小時的飛機去到另外一個城市找酒喝。他在喝酒之前會預設一些場景,大概喝什么酒,以什么方式去喝。如果他今晚沒時間就不會做這種設想,一旦有了設想就必須去實現(xiàn)它。
一次去北濱路一家酒吧喝酒,旁邊兩個女生向Jonas搭訕,當時他喝得差不多準備走了,旁邊調酒師說其中一位女生調了杯酒請他喝,但當時就覺得沒什么意思,接過那杯酒喝下去的味道是苦的,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好意,然后就慢慢聊了起來,過程還蠻愉快,后來喝那杯酒發(fā)現(xiàn)變成甜的了。所以喝酒的味道跟心情有關,可能今天喝覺得難以下咽,但如果哪天高興,不喝太多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會很愉快。
世界亂要喝,世界不亂更要喝。這是Jonas的酒生哲理,看似古怪卻帶有些文人墨客的豪情。一個人喝比一群人喝更容易發(fā)覺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這是心態(tài)的問題。酒還是那些酒,只是自己加入了一些含義,使之變得不同。
為自己的情緒買單
喝酒有好也有不好,這要自己去把握。在Jonas看來,喝醉沒有必要,開心的還好,如果是因為悲傷就完全沒必要,這可以靠平時的心態(tài)來調節(jié)的,喝醉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逞一時之快,而忘了自己更應該去完成的事,得不償失。如果帶著悲傷的心情去喝酒,一是糟蹋了酒本來的味道,在那種狀態(tài)下是喝不出酒的美味的;二是大家都很忙,不是來聽你訴苦的。小孩才分對錯,成人只看利弊。
之前Jonas在香港要裝修房子,請了一位知名設計師,交稿過了半個月,對方卻遲遲沒有給出方案。結果設計師說他最近狀態(tài)不好,都在喝酒找靈感。Jonas馬上停止了合作,他有自己的判斷:“如果一個專業(yè)的設計師要靠酒精才能找到狀態(tài)靈感,那跟你完全沒必要合作,你不能讓客戶等到你有靈感之后才來做這個設計,沒有誰有時間陪你浪費?!?/p>
什么都不想,卻又什么都在想
對酒的偏執(zhí),Jonas毫不避諱,在一個人喝酒時,會思緒亂飛,什么都不去想,卻又什么都在想,他享受這矛盾又恒定的狀態(tài)。他偏愛威士忌配雪茄,有時盯著眼前的夜景,通過酒精和雪茄釋放出的情緒,在自己的世界里,會放映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時候就會拋離很多外界的東西,完全沉浸在自我的意識里,進入到另一種全新的狀態(tài)。所以喝酒的目的就是讓自我的感受得到升華,擁抱更多感悟。
他不太善于主動約別人喝酒,一個人喝酒是想更真切地感受酒中的內容,是一種情感的伴隨品,也是一種有著復雜情感的載體。喜歡自己喝的原因是他會點一根雪茄,享受整個儀式的過程。因為瀕臨滅種的事物才能稱之為情懷,退而求次就是追求儀式感,從日常俗物中,找回真正的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