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活到100歲
活過100歲意味著:盡管種種病痛讓他們的同輩還不到90歲就紛紛離世,他們卻能在很大程度上避開這些病痛,原因是他們有一系列保護性的基因。就算他們患上種種老年病,他們的身體保護機制也優(yōu)于常人。
“現(xiàn)在,我們當中只留下我倆了?!币赚斢行澣坏卣f。他們曾經是興旺的大家族,但現(xiàn)在她那一輩就只剩她和94歲的弟弟了。她的兩個姐姐分別在105歲和107歲去世。2017年1月,在孫輩和曾孫輩簇擁下,耶米瑪在加拿大中部馬尼托巴省布蘭登市的家中度過了106歲生日。守寡50年來,耶米瑪一直獨自生活,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做清潔。她服老的唯一一個表現(xiàn),就是坐輪椅。記者問她長壽的秘訣,她的回答是:“樂觀開朗?!?/p>
耶米瑪是新英格蘭百歲壽星研究項目的參與者之一。這是由美國波士頓醫(yī)療中心主持的一項長期研究項目,其研究課題是:為什么像耶米瑪這樣的壽星能如此長壽而又健康?該項目團隊迄今為止的發(fā)現(xiàn)是,健康習慣和正面生活態(tài)度只能讓人相對健康,百歲壽星其實是“基因彩票”的贏家。就像耶米瑪那樣,百歲壽星大多有家族長壽史。他們的心智非常健康,他們當中90%的人都獨立生活到90歲以上。活過100歲意味著:盡管種種病痛讓他們的同輩還不到90歲就紛紛離世,他們自己卻能在很大程度上避開這些病痛,原因是他們有一系列保護性的基因。就算他們患上種種老年病,他們的身體保護機制也優(yōu)于常人。換句話說,他們越老反而越健康。
健康習慣和正面生活態(tài)度只能讓人相對健康,百歲壽星其實是“基因彩票”的贏家
百歲壽星為什么能不得致命疾?。靠茖W家相信,或許有某種生物鐘在他們身上變慢,而在另一些人身上變快(即加速衰老進程、消磨身體的保護機制)。那些生物鐘變快的人更容易患致命疾病,去世更早。對百歲壽星遺傳特征的研究,以及對可能影響衰老進程的其他生物學機制的研究,對了解這類生物鐘背后的機制提供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線索。如果能破譯這些生物鐘的工作原理,或許就能讓科學家調整人體內部的這些生物鐘,從而真正延緩衰老進程。
時機看來是上述生物鐘奧秘的重要一環(huán)。生物學年齡并非總是與一個人出生證上的年齡匹配。畢竟,無論我們見到一位還不滿70歲的老人備受病痛折磨,還是見到一位快要75歲的老者精神矍鑠地全國奔忙,我們都不會覺得有什么好奇怪。只不過一些人就是比其他人老得快,科學家則剛開始明白這究竟是為什么。對一項具有標志意義的縱向研究所獲數(shù)據(jù)進行的分析結果讓人大開眼界。這項被叫做“達尼丁”(達尼丁是一座新西蘭城市)的研究,追蹤了新西蘭南部一家醫(yī)院里超過1000名20世紀70年代初的出生者。
許多研究聚焦的是老年人的衰老進程,但與年齡相關疾病的種子早在幾十年前就已埋下,這就是“達尼丁”項目團隊相信更重要的是研究年輕人如何衰老的理由。他們希望解釋為什么時間催人老,為什么癌癥、心臟病、糖尿病和阿爾茲海默癥等慢性疾病會與衰老進程相關。
根據(jù)2015年發(fā)布的一項研究結果,不出所料,大多數(shù)人的生物學年齡都聚集在40歲出頭,與他們的實際年齡相差幾歲。但其中的差異很大:實際年齡40歲的人中,少數(shù)人的生物學年齡只有30歲左右,而很多人的生物學年齡已達50幾歲,其中有人的生物學年齡竟然已達61歲。就算還未到中年,有些人也未老先衰,出現(xiàn)爬臺階不容易、解決不熟悉的心智問題有障礙、平衡能力差、肝臟功能開始失調,總體健康水平不佳等問題。
總結所有數(shù)據(jù),科學家被人體所有系統(tǒng)內發(fā)生的協(xié)同改變驚呆了。很明顯,有一些基本的衰老分子機制導致不同的疾病,這些疾病最終殺死我們。
伊麗莎白來自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她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20世紀70年代,她來到美國耶魯大學,測定單細胞生物四膜蟲的染色體末端序列。這些DNA片段被稱為端粒,它們覆蓋染色體的末端。長期以來,科學家推測它們起著穩(wěn)定染色體結構、阻止染色體末端磨損的作用,正如鞋帶末端的塑料鞘可以阻止末端散開一樣。但端粒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呢?隨著每一次細胞分裂,端粒都會縮短,直到只剩下很小的一節(jié),它促發(fā)細胞功能失調,停止分裂,最終死亡。
端??s短現(xiàn)在被認為是細胞衰老的一個生物標記。更多證據(jù)表明,這些小小的DNA碎片可能是與年齡有關的衰退背后的元兇之一。后續(xù)研究已經表明,端??s短和許多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包括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癡呆、中風和阻塞性肺氣腫)有關。伊麗莎白說,這些疾病是對老年人的主要殺手,“我們已開始不再認為端粒與這些疾病之間只是存在相關性,而是看到了真正的因果關系”。
21世紀初一項對身患慢性疾病、卻又要照顧孩子的產婦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就算是面臨壓力也會磨損端粒。伊麗莎白和加州大學圣弗朗西斯科分校心理學家艾麗莎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面臨嚴重壓力的女性的端粒都較短,導致她們提前衰老了10年。這證明外部壓力會破壞細胞的分子機制。
曾經有一些研究檢驗了屬于美國北加州一個衛(wèi)生維護組織的超過10萬人的唾液樣本,得出的結論公布于2012年的一次科學會議上。這些研究透露的主要信息是:端粒受阻的人死得更年輕。同樣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女性一般比男性長壽,但剛成年時兩性的端粒幾乎等長。雖然每個人的端粒都會隨著個人的衰老而變短,但50歲之后男性的端??s短會加速。這一兩性差異會持續(xù)到大約75歲,此時那些端粒受阻的人大多會死于疾病。
這些結果在分子層面證明了科學家觀察到的百歲壽星情況:長壽者擁有一種生物學優(yōu)勢,它讓長壽者躲過或更好地忍受伊麗莎白所說的、殺死我們當中大多數(shù)人的“槍林彈雨”。伊麗莎白說:“大多數(shù)人都會死于75歲左右,所有活得更久的人都是生物學上被選定的幸運兒。我們已知端??s短會導致細胞衰老,因此有理由說端??s短也在導致人體患病?!?/p>
那么,端粒就是衰老背后的生物鐘嗎?
近似地說,衰老有點像時鐘,因為衰老是一個過程。但在“衰老”這個詞的真正意思方面,我們應該再靈活一點。人類衰老是不是指患上與衰老相關疾病的風險更大了?要是這樣,百歲壽星根本就沒有衰老。但很明顯的是,他們老了:他們的皮膚起皺紋,他們變得干枯、瘦小了;他們的健康表現(xiàn)很好,但他們并不是年輕人。衰老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但我們經常會把衰老簡單化。在不同階段,大量不同類型的事物在起作用。就算我們避免了所有嚴重疾病,衰老進程卻依然存在,只是這樣的衰老與一般人的衰老有所區(qū)別而已。端??s短看來是那些殺死我們的疾病背后的風險源頭。
相反,如果一個人天生端粒較短,但他不吸煙,也不生活在壓力環(huán)境中,也就是沒有外因進一步縮短他的端粒,那么他還可能不會出大問題。不然的話,就可能會要了他的命。雖然端粒并不是衰老和死亡故事的全部,但它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
(《大自然探索》2017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