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達 齊賀
[摘 要] 聲樂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藝術感受及演唱技能,是一種基于藝術情趣的日常教學活動。隨著現(xiàn)階段教學手段的不斷增多,多媒體技術基本普及,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視覺沖擊及教學環(huán)境,有益于提升其對聲樂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分析了聲樂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意義,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具體應用方法展開研究。
[關 鍵 詞] 聲樂教學;多媒體;意義;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4-0138-01
高校的聲樂教學若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豐富課堂教學畫面,將枯燥的內(nèi)容生動化、立體化、形象化,實現(xiàn)圖像、聲音、文字、影像的一體化立體教學?,F(xiàn)階段不少高校在即興伴奏、視唱練耳、和聲等課程上融入了多媒體手段。本文以此為主線,研究了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方法教學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具體應用方法。
一、聲樂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
在聲樂教學課程中,尤其對于實踐性課程而言,舞臺表演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最好機會。在表演過程中,可通過各項技巧的練習提升其對舞臺藝術的美感以及感知能力。在聲樂專業(yè)教學中,實際上學生在眾人前表演的機會并不算多,若可通過多媒體,利用模擬舞臺的設置讓學生感受舞臺音效以及立體化舞臺,將學生的表演同步投放在大屏幕上,并通過錄像設備及錄音設備記錄、模擬學生表演,課后再播放給學生反復觀看,找出不足之處及優(yōu)勢,不斷提升其舞臺表演能力以及對舞臺藝術事物的感知性。
(二)有利于學生的技巧輔助練習
聲樂課程中對學生進行發(fā)聲技巧的訓練也可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錄音讓學生反復了解自己在音準上的掌握程度以及音質的優(yōu)劣。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教師可反復向學生播放并逐個講解與糾正。發(fā)音練習時聲音從學生位置發(fā)出,以空氣為介質傳播到教師耳中后可能存在一定的音質變化。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相關軟件讓聲音形成波形圖案并記錄,通過對圖案波動的觀察讓學生準確認知自己聲音上的變化,達到更好的改進效果。
(三)有利于教學理念的改革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藝術類教育在現(xiàn)階段更受重視,但教師在重視程度、教學理念等方面仍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必須將素質教育融入其中并強化其作用,促進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二、多媒體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配備硬件設施
高校在聲樂教學中必須投入一定的財力支持,購置多媒體技術涉及的常見硬件設備。例如,對于聲樂教學而言,監(jiān)聽音箱、數(shù)字音頻卡、麥克風、多媒體pc機以及相關教學視頻與軟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熟練掌握這類設備,從而將設備真正應用于聲樂教學中,將多媒體設備對聲樂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二)展開延續(xù)性課堂
除常規(guī)高校聲樂課程教學時間外,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學生的練習視頻和錄音發(fā)放給學生,讓其在課后反復收聽練習。通常高校課程設置較為松散,學生無法每日得到教師的指導。若能夠在課后勤于練習,利用多媒體文件了解自己發(fā)聲上的不足,觀看優(yōu)秀視頻文件,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聲樂基礎。除此之外,延續(xù)性課堂還可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正確處理課余時間。
(三)合理評價
傳統(tǒng)對聲樂專業(yè)學生的評價多通過教師自主聆聽方式,在評價上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每位學生在聲樂藝術理解、演唱技巧、嗓音等方面均存在差異性,若可通過多媒體軟件將學生的聲音錄音,并按照波形形狀變化判斷便可知曉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是否存在音頻不準確、聲音顫抖等情況,從而更好地辨別優(yōu)劣。通過多媒體軟件記錄并觀察聲音波形形狀變化,可讓學生找出某個階段最佳的發(fā)音感覺,從而通過感覺提升課余練習訓練效果。
(四)創(chuàng)設舞臺情境
通過創(chuàng)設舞臺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表演,可鍛煉學生的舞臺能力以及發(fā)音。在學校音樂教學過程中無法為學生提供實際舞臺,但可通過多媒體軟件為其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聲樂課程并非單純地聆聽優(yōu)秀音樂作品,也需要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結合自身的聲音特色,實施發(fā)散性思維,明確音樂主題,感受每個音樂作品中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美,并積極參與演奏實踐及音樂演唱。在多媒體幫助下,教師能夠為學生模擬舞臺表演情境,讓學生有了聽與唱相結合的機會。學生在模擬舞臺進行表演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將影像投影到大屏幕上并實施立體聲伴奏。
(五)實現(xiàn)直觀教學
傳統(tǒng)聲樂教學缺乏直觀性,更類似于抽象性教學,無法讓學生提起興趣,也無法直觀地感受不同樂器、不同音樂作品所帶來的美。在多媒體技術幫助下,可將知識由抽象變?yōu)榫呦蠡梦淖?、圖像、影視等方式,以借喻性語言向學生生動地展示音樂作品,并模擬呼吸系統(tǒng)等器官在發(fā)聲過程中的振動情況,讓學生對身體發(fā)聲部位結構一目了然,從而在發(fā)聲練習時更注重身體器官的配合,提升發(fā)聲技巧。
綜上所述,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成為了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對課程的有益影響,不斷從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提升課堂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萍萍.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4):224-225.
[2]于艷杰,李成志.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