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本文依據首先江蘇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OFDI現狀進行了總結,然后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從國別的角度分析比較不同的投資區(qū)位選擇因素對江蘇對其直接投資的關聯程度。最后根據實證分析結果,本文提出江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區(qū)位選擇的建議。
一、江蘇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OFDI現狀
從圖1可以看出,江蘇省OFDI的流量規(guī)模自2006年起都逐年擴大,江蘇省對外直接投資的規(guī)模在2008年末實現了35.6%的增長。OFDI流量從2006年的3.32億美元擴大到2015年的103.046億美元,是2006年的31倍。2015年底江蘇省OFDI存量達到369.84億美元,是2006年的26倍。
2006到2015這十年里,江蘇省OFDI的流量額一直保持持續(xù)增長,就連2008年發(fā)生全球經濟危機時,江蘇省OFDI流量依然能夠以1.16%的增長率維持穩(wěn)步增加,可見江蘇省受到2008年危機的沖擊很微小。江蘇省在2006年的OFDI流量占比為0.90%,2015年江蘇省OFDI流量占比是27.86%,一旬之間翻了二十七倍;2007年,江蘇省對“一帶一路”主要國家的OFDI流量占比首次超過1%;2012年,江蘇省OFDI流量占比第一次突破10%;最后,2015年在2014年19.51%的基準上上升8.35個半分點初度突破20%,達到27.86%。
從2006年到2015年江蘇省OFDI力度不斷增強,2007年到2015年OFDI新批項目個數以17.76%的平均增長率保持總體增長。2000年新批OFDI項目34個,2005新批項目的個數是2000年的4.7倍;雖然2007年新批OFDI項目的數量對比2005年增長了57個百分點,但是2008年卻并沒有遵循這種規(guī)律在2007年項目個數的基礎上進行增加,數量反而比2007年減少20。由于2008年發(fā)生了一次席卷范圍很廣的金融危機,江蘇省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影響,然而,2009年的江蘇OFDI協(xié)議額與OFDI新批項目個數的增長率來看,2009年OFDI新批項目個數的增長率超出平均增長率13個百分點,對比2008年兩者實現了跨越式增長,由此可見,2008年的經濟危機給江蘇省帶來的副作用較小。所以,江蘇省通過增強OFDI的力度來拉動經濟增長卓有成效。
江蘇省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國家的OFDI活動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qū),江蘇在該地區(qū)的投資份額達到69%;2015年蒙俄的份額是11%,僅次于東南亞;中東地區(qū)的直接投資也緊跟其后,江蘇省對這兩個地區(qū)的直接投資占比也達到了6%左右;江蘇省對集中于中亞地區(qū)的“一帶一路”沿線國的直接投資占比為5%;江蘇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最少的為中東歐地區(qū)。
2015年年末,印尼以16.12億美元OFDI流量額和15.64%的OFDI份額占據首位,而且印尼是表中唯一一個OFDI份額突破10%的國家;新加坡雖然排在第二的位置,但無論從OFDI流量還是OFDI份額來與印尼比較,其差額幅度遠遠超過一半;相對而言,盡管柬埔寨次于新加坡位列第三,但是兩者差距極其微小,柬埔寨的OFDI份額僅僅以0.26%低于新加坡;江蘇對上表10國的OFDI流量占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OFDI流量的44.73%,由此可見,OFDI市場輻射面較廣,以亞洲地區(qū)為主,江蘇省進行OFDI活動的環(huán)境較為聚積。
二、江蘇對沿線國家OFDI區(qū)位選擇的實證分析
以上一章中的15個沿線國家為研究對象,利用收集到2015年間的研究數據,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計算江蘇對沿線各國的直接投資與各區(qū)位選擇因素之間的關聯度,并從國別角度進行排序,對比關聯緊密程度。
(一)變量的選取
參照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能源產量代表資源因素,東道國國內生產總值、東道國的經濟開放程度代表市場因素,科技競爭力排名代表技術因素,勞動力總數和相對人均工資水平代表勞動力因素,再加上匯率,共選取了7個影響OFDI區(qū)位選擇的變量作為解釋變量。表給出了接下來分析中涉及到的變量名稱、標識。針對這7個變量,本文分別收集了15個國家的變量數據和OFDI數據。
Y(OFDI):2015年江蘇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單位:萬美元
X1(GDP)采用世界銀行數據庫中公布的各國用美元表示的GDP數據。單位:億美元
X2(匯率):采用世界銀行數據庫公布的各國一美元與本幣數的歷年官方匯率。
X3(經濟開放程度):選擇東道國每年吸收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該國當年GDP的比重。數據采用世界銀行數據庫。
X4(科技競爭力排名):采用《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技術準備度排名來衡量東道國的科技實力。
X5(勞動力總數):采用世界銀行數據庫中各國勞動力總數來衡量東道國的勞動力資源。
X6(能源產量):采用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數據庫中的能源產量數據來衡量東道國可供利用的能源資源。單位:千噸石油當量
X7(相對工資水平):由于在數據的獲得上有一定的局限,本文用相對人均GDP來代替相對人均工資水平,即兩個國家GDP對比,中國和東道國的人均GDP數據來源均來自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
本文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區(qū)位選擇的國別層面的分析適宜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通過計算鄧氏灰色關聯度來反映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的關聯程度,然后針對每一國別進行大小排序,來比較參考數列與比較數列的緊密程度。因此,接下來我們使用灰色關聯分析對“一帶一路”中區(qū)位選擇的國別層面進行分析比較。
(二)灰色關聯度的分析步驟
灰色關聯分析,是對一個系統(tǒng)中序列的變化趨勢進行量化的分析和判斷比較?;疑P聯分析對樣本量的多少和樣本有無明顯的規(guī)律都同樣適用,而且就計算量而言不大,方便計算?;疑P聯度的實證分析的具體步驟:
1.確定分析的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
在上述面板數據分析中我化己經說明了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那么接下來我們將數據整理,化為矩陣的形式;2.數據去量綱化由于數據的計量單位以及數字的大小不一致,為了比較不同的解釋變量對同一國別的緊密程度,我們需要進行去量綱的處理;3.求序列差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4.求關聯系數,根據計算鄧氏關聯度的計算公式計算解果如下表所示:
結果:(1)新加坡、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以色列、吉爾吉斯斯坦在東道國的GDP這一因素上關聯程度高;(2)以色列、阿聯酋、印度、孟加拉國、波蘭關聯程度較高的是市場開放程度;(3)新加坡、馬來西亞、以色列關聯度較高的是科技競爭力排名;(4)老撾、柬埔寨、越南、印度、孟加拉國和吉爾吉斯斯坦關聯度較高的因素是相對工資水平;(5)阿聯酋和俄羅斯關聯度較高的是能源產能;(6)老撾、柬埔寨、阿聯酋、吉爾吉斯斯坦這些國家關聯度較高的是勞動力總量。
三、江蘇省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OFDI的區(qū)位選擇
(一)尋求市場型
市場尋求型OFDI是指擁有一定技術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實力的企業(yè)為了開拓穩(wěn)定的產品新市場,而建立海外生產基地和子公司,從而擴大市場以便維持其壟斷優(yōu)勢。
印度經濟發(fā)展快且經濟與中國互補性強,江蘇OFDI重點產業(yè)選擇為食品加工業(yè),軟件開發(fā)業(yè)、紡織業(yè)、醫(yī)藥業(yè)等,前兩種是印度的優(yōu)先發(fā)展產業(yè),另外印度的政府支持產業(yè)為IT產業(yè)、汽配業(yè)、生物技術等,潛在市場規(guī)模非常大。
孟加拉、泰國與中國相比,工業(yè)基礎相對較弱,缺乏完善的工業(yè)體系,產能不足,需要引入大量外資對其進行直接投資,從而刺激本國的工業(yè)發(fā)展,推進工業(yè)現代化進程,乃至幫助經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尋求技術型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仍略顯不足。而技術水平的發(fā)展除了要加強本身國內的自主科研創(chuàng)新能為,還要主動進入有著技術集聚效應的國家和地區(qū),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
新加坡、馬來西亞吸引了許多世界級的電子供應商、采購商和制造商對其進行投資;俄羅斯IT業(yè)發(fā)展迅速,尤其是在軟件開發(fā)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涌現出一大批世界著名的軟件制造商;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以及其他技術產業(yè)上的貢獻都相當杰出。
江蘇的企業(yè)可以融入到這些國家的產業(yè)集群當中去,與其進行高新科技領域的合作,并且技術產業(yè)集群內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也可以促使各國相互之間形成良性的生產與競爭模式,在此環(huán)境下,我國也能獲得相對更為專業(yè)的技術資源,從而促進我國企業(yè)在高層次、高品質的產業(yè)環(huán)境中的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
(三)尋求資源型
江蘇省正處在經濟高速發(fā)展期,國內人均資源水平低,江蘇95%以上的金屬和能源只能依賴進口和外省供給,所以開展資源尋求型OFDI式打破資源瓶頸的有效途徑。
歐洲各國的自然資源主要集中在俄羅斯。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而俄羅斯資源總儲量的80%都是分布在亞洲地域部分。礦產資源包括煤(庫茲己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己庫油田)、天然氣、鐵(庫爾斯克)、猛、銅、鉛、巧等。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為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5%,居世界第6位;天然氣儲量為214.4萬億立方英尺(6.0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
波蘭煤炭儲量居歐洲前列。主要礦產有煤、硫磺、銅、鋅、鉛、鋁、銀等。
與這些國家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能源問題。
(四)尋求勞動力型
伴隨著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綜合競爭力的逐步增強,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地攀升,收入水平在全球已經處于中等偏高的位置,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己經失去了比較優(yōu)勢,轉移到勞動力相對廉價且非常充裕的國家,有助于促進我國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
老撾、柬埔寨、吉爾吉斯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國家勞動力充裕,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可以滿足對勞動力資源的需求,分攤勞動力成本。(作者單位為淮海工學院)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廳課題《江蘇ODI對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影響的機理及實證研究》,編號:2014SJB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