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朝暉(中國美術學院 綜合設計系,浙江 杭州 310002)
跨界、多維、共融的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
——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DSI研究生教育特色
成朝暉(中國美術學院 綜合設計系,浙江 杭州 310002)
本文以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系為例,探討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系的教育特色。通過分析該系的基本概況、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和具體目標,探討其整體培養(yǎng)計劃中教學理念與教學特色。它們在發(fā)展使命、教學理念、教學建設、課程體系、思維拓展、社會實踐、對外交流等方面形成的獨具特色的發(fā)展路徑,無論是發(fā)展路徑本身的特征,還是其背后的選擇邏輯以及具體的實施控制過程,對我國學術與研究型設計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都頗有啟示和借鑒意義。
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跨界融合;多元多維;互動共享;創(chuàng)造價值
2016年3月初至8月底,本人有幸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訪學美國。此次學習和交流的主要單位之一是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簡稱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位于全美國最中心的文化藝術中心紐約市曼哈頓區(qū),17座大樓建筑群橫跨曼哈頓東西兩岸。學校是1947年建立,是美國頗具領導地位的藝術與設計的私立大學,國際藝術教育領域公認的領導者與創(chuàng)新者, 被稱為“美國藝術與設計”最高峰,也是美國就業(yè)率最高的藝術學院之一。SVA的畢業(yè)生遍布紐約的設計公司,幾乎占據紐約設計公司設計師總數的40%。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享有國際盛譽的藝術家及其當今各大領域的專業(yè)人士與設計精英,師資力量雄厚,但多數教師都是兼職任課。
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使命非常樸素且直接,即:“培養(yǎng)未來的藝術家、設計師和創(chuàng)意專家?!睂W院的教學分為四個層次:本科生、研究生、繼續(xù)教育和特殊課程。特殊課程主要是包括夏季學院、工作坊、國際交流、國外工作站課程、網上在線教育等。學院按照招生的專業(yè)系別管理。本科專業(yè)包括:廣告、動畫、漫畫、多媒體和視覺效果、電影和錄像、美術、平面設計、插畫、室內設計、攝影、視覺和評論研究,這些專業(yè)的設置同時也是系別的設立。研究生專業(yè)包括四種類型,其一:MFA藝術碩士專業(yè):藝術實踐、藝術評論、電腦藝術、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主要是平面、品牌設計)、美術、視覺短文插畫、插圖、交互設計、攝影、視頻及相關媒體、產品設計、社會紀錄片電影、視覺敘述;其二:MA文學碩士專業(yè):藝術批評理論、實踐管理、設計研究、寫作與批評;其三:MAT(Master of Art in Teaching)碩士專業(yè):藝術教育;其四:MPS(Master of Professional Study) 藝術治愈、品牌、數碼攝影、編導、時尚攝影。這些研究生的專業(yè)也大多自行設系。
本人重點訪問和交流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是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系(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的課程,因為這個系的開創(chuàng)理念和我所在的中國美術學院的綜合設計系的開創(chuàng)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我深入交流了該系的開創(chuàng)宗旨、教學安排、課程體系,并且參與和聆聽了部分課程的教學,也便于進一步了解該系的教學特色與方法。在感受該系開放多元、靈活多變、因材施教的教學授課的同時,亦體會到在自由開放的教學思維下的美國教師嚴謹的教學準則和授課態(tài)度。
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系(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簡稱DSI。對于何為DSI?也有很多的咨詢與疑問。DSI自身是這樣定義:DSI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一個以對社會積極與系統(tǒng)性影響為責任感的互動設計,是跨學科且多樣的。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是解決企業(yè)、政府、社會和人類的復雜社會與環(huán)境所面臨的挑戰(zhàn),應用于創(chuàng)造新的模式、產品和服務的設計方法。DSI的創(chuàng)辦人、系主任Cheryl Heller教授領導整個系的教學立足于提供在設計、社會創(chuàng)新和企業(yè)的交融點上的一種獨特且整體的方法,將設計作為用于社會和環(huán)境影響的一種工具,點燃集體的創(chuàng)造力,在系統(tǒng)層面為當前商業(yè)與社會需求的實現提供轉型的機遇。
DSI的產生也是社會大規(guī)模變革與交融而成的產物,它是合作的、分散的、開放的、自發(fā)的,它應對著傳統(tǒng)學科所難以解決的多樣化語境。但是并沒有完全取代那些學科,而是增加了一種新的設計可能性。相反的,正因為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是開放自由又相互關聯,所以它的產出既不可預知又不受傳統(tǒng)所束。它致力于和外界的專業(yè)人士進行合作,如:醫(yī)療健康工作者、選舉官員、環(huán)境科學家、銀行家、生物學家或是林業(yè)工人們一起,在一個設計主導的過程中探索新穎獨特的合作方式,而這些是從已知學科中無法獲得的。
DSI設定了學習的三個關鍵領域:
其一,沉浸于公司、世界各地的社區(qū)、非營利組織、基金會與社會企業(yè)家等正在發(fā)生的社會變革的背景與動態(tài)之中。這個沉浸過程是商業(yè)、慈善事業(yè)、開發(fā)與創(chuàng)業(yè)。在學習期間,研究生們可以得到一些最知名的專家指導。
其二,理論與實踐學習:框架問題、開發(fā)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意、研究、試驗和衡量新業(yè)務是所需的技能和工具。
其三,體驗式學習:與紐約和全球的面對現實世界挑戰(zhàn)的企業(yè)和社會組織是彼此合作的伙伴關系。
DSI的研究生進入學習的第一年之始,就與客戶組成合作伙伴,直接面對社會的現實問題。完成學習的DSI畢業(yè)生基本可以熟練且有經驗的直面社會,他們在設計理念、社區(qū)、組織模式、溝通、信息設計、整體策劃和實施等方面都有很熟練的技能。并且在商業(yè)社會中發(fā)揮創(chuàng)新作用。
DSI的教師都是有著豐富實踐經驗且在其領域中有著社會影響的專業(yè)人士,是可持續(xù)發(fā)展、醫(yī)療保健、社會技術、生活系統(tǒng)、通信、產品、運動和游戲設計、大數據、認知科學、新興商業(yè)模式的領導者。DSI的課程包括:測繪與可視化設計、了解自然和社會系統(tǒng)、顛覆性設計:研究與啟示、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的基本原則、論文咨詢、指標和數據可視化、領導和企業(yè)家精神、變更設計技術、環(huán)境倫理、游戲的影響、溝通設計等課程,他們教給研究生成為社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領袖所需掌握的設計工具、設計技藝和經驗,通過掌握問題框架、社區(qū)激活、改變模式、講故事、變革創(chuàng)新、指標體系,游戲設計、服務設計、創(chuàng)業(yè)、領導和可視化設計來解鎖潛在的新世界。每學期都有全球演講系列?!耙驗槭澜缭诔掷m(xù)的惡化,我們需要改革,并且運用多種學科方法去解決它。” DSI的學生們這么說。筆者認為:社會創(chuàng)新是解決世界面臨的挑戰(zhàn)和強化社會的新戰(zhàn)略和新方法的應用。雖然DSI是研究生課程,但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涉獵的跨界、開放、綜合值得我們借鑒。
例如: DSI的Communication Design(溝通設計)課程,就包括一系列的社會正義、公平貿易、教育和社區(qū)復興、扶貧、婦女權利、保護、健康、食品和農業(yè)安全等社會關注問題。DSI的研究生大約3-4位組成合作伙伴,分五個合作小組分別進入企業(yè)或社會組織機構進行調研與分析,找出這個機構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溝通設計。在整個課程中對全球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yè)等真正客戶進行調研與交流,獲得與跨國企業(yè)的豐富經驗。提出問題,并以設計甚至更多的方式解決問題,在課程中尋找問題,使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辨析能力、設計能力一并得到訓練。為畢業(yè)生在商業(yè)、政府、創(chuàng)意服務、慈善事業(yè)、非營利組織,甚至成為企業(yè)家等工作做充分準備。研究生沉浸在各種重大問題的復雜系統(tǒng)中,將設計的方法擴展到大型活動中,從信仰和精神的隱形系統(tǒng)中,將行為的形式吸引到參與和激發(fā)參與的視覺設計形式。在這門課中,研究生學會使用語言表達和視覺傳達技巧來溝通、說服和行為轉變。在系統(tǒng)層面進行溝通,詢問如何設計,通過講故事、寫作、邏輯論證和公開演講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果。同時,培養(yǎng)研究生個人表達能力、與客戶溝通和組織工作的能力,并以正式的項目報告呈現給客戶。
眾所周知,理工科和藝術設計學科都是基于研究的學科。理工科研究和發(fā)現事物的本質,而藝術設計學科研究和發(fā)現人類的精神需求。兩者都無極限地、用創(chuàng)造性極高的思維和方法,在客觀世界里探索與發(fā)現。圍繞這個大基調,美國的藝術設計教學有著鮮明的特點和形式。
DSI的課程內容主要是針對碩士研究生,著重于洞悉與策略方面的訓練。他們的課程涉及設計、溝通、指標、數據可視化、國際發(fā)展、游戲力學、企業(yè)家精神、集體領導、變化模型和道德規(guī)范等。研究生分別來自二十二個國家,富有理工科和藝術設計學科背景的多元性,他們有工程、社會科學、經濟、人類學、設計、建筑等本科的學位背景。因此,DSI的碩士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一種教學模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是從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過程,直至教學組織形式的整體、系統(tǒng)的操作樣式。高瞻的教育目標和完善的課程體系,是實現二者現實的連接。
其碩士課程分為二年,每年包含秋季學期和春季學期的課程。
第一年秋季學期包括以下課程:
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基礎(Fundamentals of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環(huán)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破壞性設計:研究和洞悉(Disruptive Design: Research and Insights)、理解自然和社會系統(tǒng)(Understanding 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s)、UX + 社會創(chuàng)新(UX + Social Innovation)、全球客戶講座系列(Global Guest Lecture Series I)、制圖與可視化設計(Mapping and Visualization Design)。
第一年春季學期包括以下課程:
介紹論文(Introduction to Thesis)、設計變更技術(Technologies for Designing Change)、溝通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全球客戶講座系列二(Global Guest Lecture Series II)、游戲的影響(Games for Impact)、社會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 for Social Designers)。
第二年秋季學期包括以下課程:
論文咨詢:研究、寫作、演講(Thesis Consultation: Research, Writing, Presentation)、度量和數據可視化一(Metrics and Data Visualization I)、全球客戶講座系列三(Global Guest Lecture Series III)、領導與企業(yè)家精神一(Leade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I)。
第二年春季學期包括以下課程:
論 文 咨 詢 : 實 施(Thesis Consultation:Implementation)、度量和數據可視化二(Metrics and Data Visualization II)、全球客座講座系列三(Global Guest Lecture Series IV)、領導與企業(yè)家精神二Leade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I)。
上述課程多元且跨界,非常具體且明晰的計劃在教學大綱中,知識點緊密對接市場與社會動態(tài),樹立創(chuàng)新性教學觀念,建立創(chuàng)新性課程體系,應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等,這也體現了國際化與多元文化融合一直是美國研究型大學教育可持續(xù)且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DSI的課程公開化,信息更新快,實時且快捷,最新講學的視頻與論壇信息等、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成果等都實時上傳。在該系任課的教授多是兼職授課,授課的時間多在下午和晚上,但是教學上較為嚴謹、盡責,體現了踏踏實實、十分專一的認真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毫無保守的學術風氣。教師的教學大綱、全課程的計劃與安排、每次課程的時間計劃與安排、嘉賓論壇與評價、課程溝通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與溝通、研究生的課外實踐調研、以及陳述(Presentation)等計劃的周密有序。筆者尤其關注到陳述與演講(Presentation)的環(huán)節(jié),在每個課程結束前,每個研究生要根據課程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一個學術演講報告(Presentation)。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設計方向的研究生每年一度的畢業(yè)設計主題秀的陳述與演講(Presentation)是最關鍵的成果呈現,畢業(yè)演講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Beatrice劇院舉行。這個陳述包含調研、分析、設計等,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系、交互設計系、產品設計系等每年都在SVA的劇院向全公眾做演示,電影與動畫系舉辦電影與動漫節(jié)。期間,包括主持、陳述后的采訪等,非常正式。為了完美演示研究生們的作品,有些系的導師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非??季?,作品本身的設計要求、呈現的面貌只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陳述前研究生們也要經過幾次的演講彩排,為的是以最好的面貌呈現給學術、其他院校的專業(yè)人士、學生與大眾。2016年DSI的研究生畢業(yè)論文項目主要是關于: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民主和可持續(xù)時尚等。
DSI的教授們關注教的重要性,也關注如何學的重要,甚至學比教更為重要。一切為了學、鼓勵學、促進學。教學充分體現了教是為了幫助研究生克服學的困難,為研究生創(chuàng)造學的條件,提供學的服務。了解研究生是如何學習的,學習的瓶頸和問題是什么,要研究好的學習方法,研究成功的學習策略,了解研究生學習的動機、過程和要求。提供更好的學習技巧和工具,充分體現學校和社會的各種資源為研究生的學而服務。DSI在研究生畢業(yè)的陳述與演講式中除了檢驗與檢測研究生的畢業(yè)設計,也是發(fā)布他們演講才能、個性與才情的機會,更是對下一屆即將畢業(yè)的研究生的激發(fā)與觸動,在畢業(yè)演講結束的一刻,系主任Cheryl Heller教授會發(fā)表輕松的講話祝賀畢業(yè)生,同時,一年級的研究生制作一個電影送給畢業(yè)班,以這樣的方式給即將進入社會的畢業(yè)生最好的祝福,也會以每個研究生獨特的表達方式發(fā)表自己即將畢業(yè)的宣言,以這樣的方式向即將畢業(yè)的同學致敬。這些錄像可以見證,研究生們從第一天帶著迷惑的新面孔到逐步準備開始作為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的領導者的新事業(yè)拓展而躍躍欲試、逐步自信的變化,是一個回顧過去一年的增長機會,并展望未來,是生動的教與學的激發(fā)與促進。這也是以生為本,才會有以學校為主體的對外對內的開放教學;同樣,有開放,才會有豐富多彩的個性展現,而尊重個性是以生為本和學校管理的本質體現。
DSI要求研究生在進行項目前的分析中,不要直接進入電腦,而是用思維導圖(MindMap)拓展思維可視化的方法開展項目的分析與計劃。思維導圖把看不見的思維過程以可視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現出來,即把學習過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通過文字與圖示呈現出來的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的方法。思維導圖是非常個性化的圖示表示方式,是以視覺表征聯結知識傳播或創(chuàng)造的始態(tài)與終態(tài)的績效化活動。這是使用范圍廣泛的開拓思維的方法,做計劃、會議、讀書筆記、創(chuàng)意點子發(fā)散、規(guī)劃、項目分解等??梢詭椭O計人理清思路,做事更有邏輯條理和計劃性,思維導圖是設計人應掌握的一項技能。在教師教學過程的組織及學習者在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時、以及團隊的頭腦風暴過程中的觀點組織中最適合的一種可視化方法,體現了心智模式的可視化思維拓展。注重培養(yǎng)研究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系統(tǒng)性思維技能的DSI的教師們和研究生習慣性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發(fā)散思維,檢索出各種可能性,然后進行推理、選擇、比較、篩選,逐步梳理出一個系統(tǒng)的思路。
互動性是美國課堂最自然且常見的現象,尤其是美國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經歷這樣的思維鍛煉。DSI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是課堂的核心。教授習慣走到研究生中間進行溝通;鼓勵思考、鼓勵對話,即時互動、主動探討。問題咨詢、案例分析,沒有對錯,每位學生發(fā)言,只講思維、思路、感想等,思維更加活躍和開放,尤其是美國的研究生更加踴躍與積極,確實是一種不同文化和教學方法等因素,鼓勵與激發(fā)研究生們活躍、能動的思考能力。教室教學氛圍比較自由寬松,研究生隨時可以就沒有領悟的問題向教師提問,師生間的教學互動較多,研究生學習時的主動性較強。教師與研究生互動、研究生與教師互動、研究生與研究生互動的信息傳播過程,充分發(fā)揮課堂組成要素中研究生、技術、資源、環(huán)境和方法等作用,以促進研究生的認知、技能、情感、學習與發(fā)展的活動及環(huán)境,營造促進研究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情感氛圍。作為一個高互動的課堂教學,更多地體現以生為本、注重師生互動的和諧理念。
不脫離社會現實有深刻的感悟。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處于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該院研究生曾在800多家公司實習,77%的校友報告說,紐約市的學校與設計機構等也為培育他們提供了所學即所用的機會,無論從事學習的過程之中還是工作。因此DSI具備了獨一無二的立腳點,可獲得紐約市的豐富機遇,為研究生提供了比較好的設計實踐平臺和自我鍛煉與提升的空間,曼哈頓及周邊大量的博物館、高端與時尚品牌專門店為研究生提供給藝術和設計世界進行頻繁接觸的最佳機會和提升眼力的良好環(huán)境,體驗美國文化,學習與提高自己在多個藝術領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能力的機會,可謂物超所值。
對于設計專業(yè)教學與社會實踐之間的關系是此次交流的另一個重要關注點。以往,在社會實踐中承接設計任務時,最常見的方式是大家都等著委托方來邀請或者發(fā)來需求委托做什么事而展開設計?,F在的情況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要主動去找委托方了解設計需求、期待愿景、存在的問題與困惑等,之后再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是一種主動設計。現在的情況是主動分析研究合作機構或企業(yè)的實際情況與市場背景,并提出策劃設計方案,而不是依賴性的提供被動的服務。研究生完成了大量與社會企業(yè)機構相關聯的實際項目,正如前所說,不是企業(yè)來要求去做什么,而是機構或企業(yè)在那里,他們去看機構或企業(yè)需要什么,這種新的形式早已在綜合設計系創(chuàng)建時被認知,但在DSI,大量研究生已經在做著這樣的設計研究與設計實踐。具體的操作方式是:由大學教授介紹相關的機構或設計項目,組織研究生參與。比如在健康關懷機構的研發(fā)設計中,研究生們在考察這個機構的過程中會探尋如何完善原有服務和增加新服務的可能性,由此來構思能夠提供什么樣的幫助或者服務,據此提出一系列方案,這就是一種主動為客戶提供概念與創(chuàng)意的主動設計做法。這種方式促使研究生養(yǎng)成強烈的自我認知感并有意識地樹立明確的發(fā)展目標,發(fā)現問題或者發(fā)現需求,并利用設計來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復雜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案例來了解。
案例一:
研究方向:醫(yī)療保健Healthcare
圖1-1 前期調研的醫(yī)院中等待的人群狀況
圖1-2 良好指南的解決路徑
圖1-3 志愿者被培訓成為調解員溝通正確的信息
圖2-1 煮沸主題是八周的課后項目
圖2-2 觀察項目進行中孩子們解壓的狀態(tài)
圖2-3 項目進行中孩子們感受趣味的生活體驗
圖2-4 項目所產生的效果,即通過制作產生自我表現、持續(xù)性、不可預料性
題目:良好指南The Good Guides
此課題的目標是為那些在印度的公立醫(yī)院長時間等待接受治療的病人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作者Pragya Mishra和Swar Raisinghani開發(fā)了一個長達一年的項目,基于志愿者計劃,目的在于減少患者在印度公立醫(yī)院的等待時間。此課題的獨特是因為它是一個組織動員青年志愿者,積極提高印度缺醫(yī)少藥的人群的醫(yī)療經驗。志愿者被培訓成為醫(y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調解員,溝通正確的信息,并提供醫(yī)務支持,以確保更順暢的病人流。他們已經為醫(yī)院管理推出了一個有組織的可定制的信息資源的平臺,醫(yī)療保健顧問或非政府組織能夠采用這種模式。研究生從論文研究的過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他們還設計了一個工具包,提供給世界各地的制造商一個資源庫用于他們的工作,循序漸進的創(chuàng)造積極的改變。(圖1-1—圖1-3)
案例二:
研究方向:教育Environment
題目:煮沸Boiling Down
將烹調列入中學生放學后的計劃,讓中學生通過烹飪建立良好的健康關系。
圖3-1 重新安置的難民
圖3-2 用簡潔的圖錄和簡單的語言圖解乘坐公交汽車的步驟圖
圖3-3 公交汽車??空军c時間的圖解
在美國,被欺凌的孩子和激烈社會壓力下的孩子,自殺可能性高達9倍。在中學期間,青春期和同伴的壓力在飆升,缺乏一個有效的計劃以支持孩子之間建立更健康的關系。此項目融合了思考與對話,轉化為獨特的菜肴,使社交情緒學習變成一個有趣的生活體驗。通過烹飪的力量,煮沸(Boiling Down)的“項目”對抗欺凌。這個項目是將普通且“常規(guī)”的活動與一個附加的社會情感學習經驗加以組合,特別是對那些不會尋找自己的自我發(fā)展的人群特別有效。作者希望通過烹飪活動的高度體驗,帶來中學生自我意識和變革的反思。同時幫助中學生可以承受某種程度上的欺凌和社會敵意的問題。給性別壓力下的男孩和女孩特別關注,讓他們意識到在一個富有同情心和無競爭力的途徑下重新定義什么是“人”或“女人”。 (圖2-1——圖2-4)
圖3-4 公交汽車與地鐵使用圖解
圖3-5 公交汽車呼叫停車的圖解
案例三:
研究方向:人權Human Rights
題目:文化線索Cultural Clues
作者Martha Berry提供了一種可供任何人使用工具,簡化和明晰的解釋,例如:乘坐公交汽車等美國生活的細節(jié),讓重新安置的難民有信心和能力更好地開始新生活,他們需要有成功的鼓勵。文化線索這個項目力求打破美國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不易消化的部分。產品主要是通過視覺幫助難民保持記憶和牢記那些不熟悉英語和文盲。它由三部分組成,一個網站、演示幻燈片和打印輸出。每一個系列都有打印輸出,對應于稍后的難民幻燈片。(圖3-1——圖3-5)
從以上的項目案例可以看出,DSI推動跨界協(xié)作,透過豐富的項目內容,將教育活動、資源等主動延伸到社會,拓展多元的社會服務功能。讓研究生調研與發(fā)現社會人士以及弱勢群體的需要,幫助研究生將學術理論與設計實踐真正落地。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與服務的使用者、學者及機構代表共同探討、分享經驗,開創(chuàng)性的發(fā)現以及服務于社會。促進社會機構與專業(yè)人士參與的重要平臺推進了良性互動,更緊貼時代且與社會現實接軌,為研究生締造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是主動設計、創(chuàng)造價值,共融設計的探索性社會實踐。它們在發(fā)展使命、教學理念、教學建設、課程體系、思維拓展、社會實踐、對外交流等方面形成的獨具特色的發(fā)展路徑,無論是發(fā)展路徑本身的特征,還是其背后的選擇邏輯以及具體的實施控制過程,對我國學術與研究型設計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有啟示和借鑒意義。
(責任編輯:王 璇)
J023
A
1008-9675(2017)05-0142-06
2017-07-03
成朝暉(1971-)女,浙江寧波人,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設計系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綜合設計、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