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青 ,周濤 ,譚俊珍 ,許蓬娟 ,李春深 ,黃淑蕓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中西醫(yī)結合學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教務處,天津 300193
應用微信平臺輔助課程教學的性別差異研究
蔡青1,周濤1,譚俊珍1,許蓬娟1,李春深1,黃淑蕓2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中西醫(yī)結合學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教務處,天津 300193
該課題組嘗試了基于微信平臺輔助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模式,設計了微信平臺輔助教學的調(diào)查問卷,旨在調(diào)查探討大學生應用微信平臺輔助生理學課程教學認知上的性別差異,鑒于女生學業(yè)成績往往優(yōu)于男生的情況,希望通過吸引男生更加積極參與到微信平臺,縮小男女生之間的學業(yè)成績差異。
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性別差異
當代大學生善于使用電子信息系統(tǒng),傳統(tǒng)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教學已經(jīng)成為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一種有效輔助和補充,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1]。已有研究報告教師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有針對性地解答每個學生的疑問,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服務,確保師生間密切交流,教師也能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2]。該課題組采用微信公眾號(訂閱號)先后開發(fā)了護理學專業(yè)和中醫(yī)學專業(yè)的生理學課程微信平臺,課題組教師根據(jù)教學進度實時發(fā)布教學資源、教學要求、作業(yè)、成績、學科前沿等,建立了課程學習、評價反饋和知識拓展3個主菜單及相應的子菜單,學生可以根據(jù)個體需要進行自助學習和互助學習,進行了基于微信平臺輔助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3]。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學女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而男生的成績似乎普遍弱于女生,研究認為源于男女生學習觀的差異[4]。該課題組設計了微信調(diào)查問卷,抽取我校中醫(yī)、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調(diào)查,旨在調(diào)查探討大學生應用微信平臺輔助生理學課程教學認知上的性別差異,通過吸引男生更加積極參與到微信平臺,縮小男女生之間的學業(yè)成績差異,以期為相關研究和高校課程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整群隨機抽取該校10個班480名在校中醫(yī)專業(yè)和護理專業(yè)大學生,應用課題組設計的“微信在高校應用現(xiàn)狀調(diào)查”問卷進行調(diào)查,發(fā)放480份問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469份,男生113名,女生358名。利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大學生回答問題選項百分數(shù),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每天使用微信時間的性別差異[n(%)]
表2 使用微信最主要原因的性別差異[n(%)]
表5 最常關注的微信公眾號的性別差異[n(%)]
調(diào)查顯示,在回答“你每天使用微信的平均時間?”問題時不同性別大學生選擇最多的都是“1 h以下”,男生女生分別占54.0%和36.0%,經(jīng)χ2檢驗男女生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1)。在回答“你使用微信的最主要原因”問題時不同性別大學生選擇最多的都是聊天通訊(男生女生分別占50.4%和61.0%)。居第二位的選擇是工作學習(男生女生分別占28.3%和16.6%),經(jīng)χ2檢驗男女生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2)。在回答“你希望利用微信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并和老師互動嗎”問題時不同性別大學生選擇最多的都是第一選項希望 (男生女生分別占72.6%和81.5%),經(jīng)χ2檢驗男女生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3)。以上結果提示,女生更傾向于通過微信和他人交流。
表3 希望利用微信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并和老師互動的性別差異[n(%)]
已有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普遍認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輔助教學方式讓他們很好地利用了平時工作、生活中的零散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大學生非常愿意參與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輔助教學課程,調(diào)查顯示,在回答“你是否希望任課教師建立微信教學平臺”問題時不同性別大學生選擇最多的都是“希望”,男生女生分別占84.1%和 84.3%,經(jīng)χ2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4),提示不同性別大學生均希望教師建立微信平臺以便與教師進行交流。在回答“最常關注的微信公眾號”問題時,男生
表4 是否希望任課教師建立微信教學平臺的性別差異[n(%)]
微信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次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20%左右學生選擇微信經(jīng)常在線;50%以上大學生使用微信主要用于聊天通訊,其次選擇是工作學習。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0%以上男女大學生均希望教師建立微信平臺以便與教師進行多方面的交流,且女生選擇的比例的略高。究其原因,有研究者認為與男大學生相比,女大學生學習自覺性更高,學習態(tài)度更端正[3]。既然男女大學生使用微信最主要是進行聊天通訊,教師可以正確引導,把學生吸引到微信平臺進行學習的交流與溝通。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微信的各種功能,實現(xiàn)教與學、師與生、生與生的交互移動學習;引導醫(yī)學生合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學習興趣[6]。已有研究認為通過微信平臺提供豐富且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和方式靈活且平等的交流過程,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后學習,從而對課堂教學形成促進作用[7]。高校在教學方法上往往采用單向的“灌輸式”,然而大學的這種教學方式和教育內(nèi)容的安排正好迎合了女大學生的記憶優(yōu)勢與思維方式,女生成績往往優(yōu)于男生成為共識;為了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減少男女生之間的學業(yè)成績差距,教師應該留意男女生對微信平臺的關注情況差別。通過微信平臺一對一交流,對男生多鼓勵,幫助男生從“要我學”而形成“我要學”的學習觀念;組建微信學習互助小組等,吸引男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微信平臺上來,所以教師要對男生從各個方面多加關注。如何把大學生的碎片時間吸引到課程的微信公眾平臺上來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1]馬迅.微信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22):122,129.
[2]黃澤.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職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7):150-151.
[3]黃淑蕓,李春深,許蓬娟,等.基于微信的生理學互動教學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
[4]熊程怡,鄧益成.在校大學生學習觀性別差異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1,27.
[5]馬祖苑,代毅.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開放教育翻轉(zhuǎn)課堂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24):5-8.
[6]王靈軍,鄭明輝,江楠,等.淺析微信平臺在人體寄生蟲學課外學習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62-263.
[7]朱偉松.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改中輔助教學的應用及價值[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6(21):197-198.
A Study 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of Supplementary Courses by WeChat Platform
CAI Qing1,ZHOU Tao1,TAN Jun-zhen1,XU Peng-juan1,LI Chun-shen1,HUANG Shu-yun2
1.Institut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 China;2.Department of Academic Affairs,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 China
This research group has designed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supportive physiology course,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of auxiliary teaching of WeChat platform,which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discuss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pplication of WeChat platform.In view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girls has always been better than boys,hoping to attract boys to be mor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WeChat platform,narrowing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Wechat platform;Auxiliary teaching;Gender differences
R19
A
1672-5654(2017)09(b)-0053-03
2017-06-19)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6.053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金資助項目(2016JYE12)。
蔡青(1967-),男,河北灤縣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高等醫(yī)學教育。
黃淑蕓(1967-),女,河北唐山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醫(yī)學教育,E-mail:shuyun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