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案例背景: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睋Q言之,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是一名強有力的影響者,幼兒才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來園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小朋友在切切私語,我過去一聽,原來小朋友在談論周末的時候爸爸媽媽帶去超市、公園等地方去玩,有的還說爸爸媽媽幫自家買了奧特曼的影碟等等。我們班的幼兒好奇心強、探究欲望強烈,對所接觸的新事物有嘗試的愿望,因此我在接下來的幾天很注意觀察他們在我班的各種角色游戲中小朋友的表現(xiàn)。
案例描述:
角色游戲一
小豆子在游戲中,玩的很開心,只見她跑過來又跑過去,一會兒到娃娃家去玩,一會兒到超市去買東西,一會兒又與其他小朋友玩。當我問她:“小豆子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戲?你做了誰?”時,她看著我,不知道怎樣回答。
角色游戲二
起床后的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都自由選擇游戲。我看見小林子用一些塑料小積木去扔小崎崎,嘴里還說著:“發(fā)射炸彈,發(fā)射炸彈?!倍∑槠樽隽艘粋€怪獸的動作說:“我炸不死的!”兩人開始互相追趕,偶爾停下來“交戰(zhàn)”一下,接著又繼續(xù)追趕。因為當時我正在給其他幼兒梳頭,所以只能看著他們追趕。當游戲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小林子躺在地板上一動不動,他整個身體是側躺的,一只手還高高地舉著。好象是被僵住了,眼睛也是緊緊地閉著。小林子說:“我被怪獸冰住了,我不能動了!”接著他繼續(xù)保持他的這個動作。就這樣僵持了一會兒,怪獸小崎崎走過去,對他做了個噴射的動作說:“我用火把你化開來?!笨墒菉W特曼不理他,繼續(xù)保持他的動作直到吃點心了。 沒想到吃完點心后,小林子又恢復了剛才的動作,還多了個自稱是“奧特隊長”的朱景陽。他們見我沒反對,更來勁了。隨著吃完點心人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幼兒加入到了游戲中。有做醫(yī)生搶救奧特曼的,有做警察維持秩序的,有為奧特曼護駕的……
案例分析
很明顯,孩子的角色意識還不明確,只是處于擺弄、操作的階段,對于工作的內容,也不明確。因為不明確,所以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對于這樣的情況,首先我分析了孩子情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與認知水平,來對癥下藥。
游戲的產生十分自然,孩子們看了動畫片《奧特曼》后就非常喜歡,所以在游戲中就反映出來。由于是偶發(fā)性游戲,且在自由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游戲的嬉戲性成分很明顯:孩子們拿玩具扔來扔去;躺在地板上被怪獸凍僵等。因為我當時地“無可奈何”,使我有幸成為了一個旁觀者。到后來我也想弄明白到底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所以沒有介入。孩子們看到我沒有表態(tài),認為我默許了他們的行為,就繼續(xù)很快樂地游戲。而周圍的孩子都和我一樣對這件事感興趣,所以這個游戲一下子成為熱點,在交流中被宣傳。以至出現(xiàn)了點心后的主題游戲,豐富了游戲的內容。
案例反思
1.從區(qū)域活動的發(fā)展看教師觀念的轉變
幼兒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再現(xiàn)到這個主題中,在游戲中不同角色的孩子在不斷的交往、交流。而在游戲中我仍然選擇做一個旁觀者,不發(fā)表我的意見,不介入他們的游戲。的確在游戲中,孩子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模仿各類人物、動物,模擬各種事件,使愿望得以滿足,興趣得以提高,身心舒適而愉快,個性得以充分發(fā)展。也正是我的“無奈”使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使我的“默認”變成了理解、支持和鼓勵。
(1)區(qū)域內容的創(chuàng)設由教師主宰轉變?yōu)橛變旱囊庠浮?/p>
(2)區(qū)域的構建與材料制作欲教師獨立承擔轉變?yōu)橛變汗餐瑓⑴c
(3)目標的實現(xiàn)由通過不同領域來完成轉向在同一個區(qū)域中整合實現(xiàn)。
(4)對教育資源的利用欲幼兒園單一的教育環(huán)境轉向更廣闊的空間——社會、家庭。
(5)評價方式欲大膽儀的教師評價轉向教師評、幼兒自評與幼兒他評等多種評價方式。
(6)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由引導者轉向觀察者、合作者、支持者。
2.區(qū)域活動要學會延伸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離開幼兒園后,缺少小伙伴,大都處在成人的包圍中。而同齡伙伴之間的交往對孩子身心的成長、社會性的習得是非常關鍵的。沒有一種玩具能替代同齡伙伴的那照能夠活生生的作用,也沒有一個承認能比同齡伙伴更接近孩子的童心,明了孩子的需求。同齡伙伴如同陽光、空氣和水一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可缺少。有鑒于此,我班嘗試開展了各種區(qū)域活動小組的實驗活動,創(chuàng)設條件讓小朋友在園或回家后也同樣有機會跟同班小伙伴交往,讓其在與同班小伙伴的交往中成長。
首先,編制了全班小朋友通訊錄,方便聯(lián)系。
其次,指導家長開展交往活動,使活動富有吸引力。
最后、做好活動后的反饋與總結工作。
一輪實驗下來,我反縣班上的小朋友變了,“小霸王”不再霸氣十足了,“刁蠻公主”也講道理了。小朋友對人態(tài)度好了,說話也動聽了?!皩Σ黄?,我不是故意的。”“讓我來幫幫你吧!”“你這樣做不對,請改正。”“這個玩具我先玩,待會兒給你玩好嗎?請你先玩別的玩具吧!”聽了這樣的話,看到小朋友的進步,當老師的打心眼里高興。
《新綱要》中曾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
當一個游戲產生或進行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著做一個旁觀者靜靜地觀察一段時間,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游戲的進行發(fā)展和你的想法很不同。當孩子們把玩具扔來扔去,躺在地板上一動不動時,你也不必急著介入和干涉,看看他們又是怎樣理解和解釋的。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了解一個孩子或許都可以從旁觀開始。
總之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游戲類型,也是幼兒最喜歡,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一種綜合性強的游戲方式。在游戲中讓幼兒獲得知識,對孩子來說學得自在,當然對老師來說也教得自然。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幼兒老師只有真正的發(fā)現(xiàn)角色游戲的魅力所在,才能夠把握指導的尺度,讓幼兒活而不亂的開展,孩子們才會玩得更開心,獲得更多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