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權(quán)
“通俗易懂的民間傳說故事,是老百姓口口相傳的精神文化財富。怎么教學?我以為應當刪繁就簡——刪去理性乏味的內(nèi)容分析,刪去耗時費力的感情朗讀,刪去依樣畫葫的寫法遷移……刪,刪,刪,刪得越光越好,只留下‘講,‘講故事的‘講,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講。民間傳說故事,只有‘傳說起來,意義才會更大?!碧丶壗處熡荽竺鞯倪@段話,真實地道出了他對《牛郎織女》的教學思考。
一、 準確把握文體特點
語文教材有多種文體,每一種不同體裁的作品,它的結(jié)構(gòu)、語言、表現(xiàn)手法都有自己的規(guī)定性,教師在選擇教法的時候,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才能準確把握課文呈現(xiàn)出的價值與語言文字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樣,學生從一開始就有準確的文體意識,提高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也無疑會事半功倍。
虞大明老師準確把握了本文的文體——民間故事。上課伊始,虞老師就交代:“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則中國古代民間傳說故事”。教學中,通過老牛會說話,告訴孩子們民間故事的第一個特點:“幻想奇”。讓學生找一找三個問句,“是誰叫他呢?”“這姑娘是誰呢?”“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理解民間故事的第二個特點:“懸念巧”,并且在講到故事的結(jié)局“鵲橋會”時,引導學生遷移運用這一方法,用“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喜鵲都特別少。它們到哪兒去了呢?”來設置懸念。講完故事,老師又補充了多種版本的《牛郎織女》,讓學生明白,民間故事的第三個特點:“版本多”。虞老師將文體意識的培養(yǎng)融于語文實踐中,與體驗、感悟、
理解等語文素養(yǎng)相互鏈接、交叉、滲透,這樣形成的文體意識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閱讀、寫作和表達交際。
二、 悉心指導講故事
1. 抓住重點。
在交流預習情況后,虞老師立即布置自學:“拿起筆,你認為哪些情節(jié)特別重要,特別有意思,講的時候要講得特別清楚,在旁邊做記號,簡單地進行批注。”《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對于小學生來說,篇幅較長。抓住重點情節(jié),就顯得尤其重要,這樣一下子就理清了故事的脈絡,把握了要點。
2. 娓娓道來。
我們來看教學片段:
師:織女一邊飛向天空,一邊向著孩子大聲喊的五個字,該怎么講?
生:“快去找爸爸!”(語速較快)
師:顯得有點兒輕松,感覺就好像飯燒好了,叫孩子:快去找爸爸。(生笑)
生:這里要加上織女對牛郎的信任,還有點著急?!翱烊フ野职?!”(大聲,著急)
師:好多了。請注意,這時織女已經(jīng)飛上天空了,距離遠了,看一看,這樣說是不是更合適?(出示PPT:快——去——找——爸——爸——)
(學生立即有了感覺,練習拉長聲音喊。)
師:距離感出來了,加上“焦急”。
生:快——去——找——爸——爸——
師:已經(jīng)到講故事的高級水平了,想知道特級水平怎么講吧?(出示PPT:快——去——找——爸——爸——(字越來越?。?/p>
(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織女越飛越遠,聲音越來越小。)
教師(示范講)“快——去——找——爸——爸——”(學生熱烈鼓掌)
如何把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大明老師作了具體的詮釋。
3. 添入想象。
講到故事的結(jié)尾,虞老師問:“王母娘娘用玉簪一劃,出現(xiàn)了一條天河。牛郎不是有神奇的牛皮嗎,怎么就飛不過去了呢?這一情節(jié)怎么講?”他補充了另一個民間故事《白蛇傳》的片斷,引導學生從中尋找靈感。孩子們很聰明地發(fā)現(xiàn)了水漫金山故事片斷中的這一句:“大水漲一尺,長堤就長一尺;大水漲一丈,長堤就漲一丈。任憑波浪怎樣大,總是漫不過去?!庇谑牵堇蠋熥尯⒆觽儼堰@一句式運用到“牛郎織女”故事中來,孩子們講得津津有味:“天河波濤洶涌,牛郎飛高一尺,天河就漲高一尺。牛郎飛高一丈,天河就漲高一丈。牛郎飛前一尺,天河就變寬一尺,牛郎飛前一丈,天河就變寬一丈。任憑牛郎怎么飛,總是飛不過去?!边@些內(nèi)容是課文中沒有的,以此來告訴孩子們:講故事,可以添入自己的想象。
本課教學可圈點之處還有很多,如“這則故事中,??刹豢梢該Q成別的動物?比如說,馬,行不行?說說理由?!苯又?,讓孩子們猜一猜下列動物的象征意義,黃牛——忠誠勤勞,駱駝——任重道遠,螞蟻——勤勞團結(jié),喜鵲——吉祥如意,綿羊——溫和善良,犀牛——性格暴躁……讓孩子明白,民間故事中的動物不是隨便設置的,是有象征意義的。
文體意識對閱讀教學的影響是深刻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在教學中,不同文體的文本,應該有相適宜的閱讀方法。虞大明老師執(zhí)教的《牛郎織女》,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民間故事的教學范例。
(作者單位: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