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工
開風氣之先
——“時代質感”四川美術學院作品展
鄭工
從一個學校擴展到一個區(qū)域,再拓展到時代進程中,對于川美,是尤為難得的。川美的學術成就,得益于“開風氣之先”和秉承了啟蒙精神的使命。從77級、78級以來,“開風氣之先”在于開放性,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體現為現實主義的批判性。而“開風氣之先”在思想層面,就體現為人文思想的自覺。啟蒙性之于川美,在于關注人的存在價值,關注現實的生存狀態(tài)與人文訴求,同時,也在于對時代的反思,與藝術創(chuàng)作觀念上的自信。
學院藝術,啟蒙精神
Abstract:As for SCFAI, the expansion from a school to an area, and going into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 is especially remarkable. Thanks to “Pioneering the Spirit” and the mission of enlightenment spirit, SCFAI has obtained great academic achievement. Since 77 grade and 78 grade, “Pioneering the Spirit” lies in openness,and criticalness demonstrated in realism, in art creation, however, in ideology, it is re fl ected as the consciousness of Humanism. Enlightenment to SCFAI lies in paying attention to human’s existent value, realistic survival and humane appeal; meanwhile, it is about the re fl ection of the time and the con fi dence of artistic creation notion.
Keywords:academy art, enlightenment spirit
“時代質感”展覽全面地展示了四川美院甚至是川渝地區(qū)1949年以后美術整體發(fā)展的面貌。這種思路非常有趣,從一個學校擴展到一個時代、擴展到一個地區(qū),提出了不少問題。
我想從“開風氣之先”談川美的時代質感和啟蒙精神。
“開風氣之先”這句話在展廳里一下子跳出來,這是一句很有影響力的話,“但開風氣不為師”,具有一種開放性、具有一種對時代的開放精神。這種開創(chuàng)性,特別是在展廳里面看到77級、78級甚至是那一段川美畢業(yè)生的創(chuàng)作,給我的兩點印象很突出:一是“鄉(xiāng)土”、“現實主義”,還有批判性;二是當代藝術、現代藝術,這兩塊非常突出。但是我重溫77級、78級的作品,有一種新的思考。我們經常講川美的“開放性”、“多元性”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形成了,這種格局一直延續(xù)到現在,包括在21世紀的教學模式當中,整體展開就是多元性和多維度的關系,是一個開放性的格局。在這樣一個開放性的格局當中如何把握時代的東西,引領時代,我想到時代和個人的關系。時代可以造就一個人,個人也可以引領一個時代,但是從四川美術學院這個展覽中,我們看到一個時代造就了一個學院,一個學院在某種程度上引領了時代的風尚,這種關系在展覽當中很突出地顯示出來。回到“但開風氣不為師”,中國啟蒙運動時期有一些學者也經常提到,我想在一個特定的時代“但開風氣不為師,引時代風尚之先”,開風氣之先就成為一代啟蒙者自覺的精神。
美術院校經常在兩個層面上徘徊:一是語言本體層面上,這是我們的專業(yè)領域,我們比較喜歡談;另外一個是內在——人的精神問題,啟蒙是指人的內在精神。恰恰對于四川美院來說我特別感受到“啟蒙性”、“啟蒙精神”,僅僅從語言層面上會看出很多問題,會引起爭議,比如說模仿性的問題,現代語言改革開放之初思想解放,大家都在尋求個性,什么是個性?其實找不到自己,只能從西方很多東西當中或者是其他地方采取借鑒的方式、學習的方式,一個人只不過學習了一種方向,路徑不一樣而已,這跟個性有關嗎?從語言方式會引起很多異議,但是從精神層面恰恰是一種個體精神的釋放,個體性的釋放。回到啟蒙的問題上,“時代質感”很明顯,因為參展作品有一批能夠直接代表時代精神,直接反映出當時的想法和感受,甚至將時代的印記體現出來。昨天在我們研究院給博士生開課,有一個學生提出怎么理解中國現代美術當中的啟蒙和救亡的關系?我覺得這個問題今天在這個展廳里可以用另外一種例證的方式回答。
對于川美的“啟蒙性”:
第一,它直接涉及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普遍意義問題。“時代質感”的展覽很多單元很自然會涉及,不管題材怎么變化,形式語言怎么變化,作品把形式語言的東西拋開了,擱置在一邊,甚至可以相對進行弱化。
第二,自信和觀念,體現出一種“超驗性”。如果和個體生命體現在一起的時候更多是經驗性的東西時,超驗性的東西也就同時在這個群體當中存在。比如一個人、一代人對前沿發(fā)展問題的思考、倫理社會關系的思考、圖像的生成問題、形式的創(chuàng)造問題,都在這里呈現?!罢Z言之思”這個單元很好,可能在川美人的觀念里語言就是一個工具,圖像也是一種借助表現的途徑,最重要的還是背后的“思考”。“圖像敘事”、“實驗之維”都可以納入這一單元當中,其實是從經驗性和超驗性當中同樣表現出川美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新時期以來對于人的精神解放,對于啟蒙問題的再次體現。
Pioneering the Spirit
Zheng Gong